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魏校傳


  魏校,字子才,昆山人。其先本李姓,居蘇州葑門之莊渠,因自號「莊渠」。弘治十八年成進士。曆南京刑部郎中。守備太監劉瑯藉劉瑾勢張甚,或自判狀送法司,莫敢抗者。校直行己意,無所徇。改兵部郎中,移疾歸。嘉靖初,起為廣東提學副使。丁憂,服闋,補江西兵備副使。累遷國子祭酒,太常卿,尋致仕。

  校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學,而貫通諸儒之說,擇執尤精。嘗與餘祐論性,略曰:「天地者,陰陽五行之本體也,故理無不具。人物之性,皆出於天地,然而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又曰:「古聖賢論性有二:其一,性與情對言,此是性之本義,直指此理而言。其一,性與習對言,但取生字為義,非性之所以得名,蓋曰天所生為性,人所為曰習耳。先儒因『性相近』一語,遂謂性兼氣質而言,不知人性上下不可添一物,才著氣質,便不得謂之性矣。荀子論性惡,楊子論性善惡混,韓子論性有三品,眾言淆亂,必折之聖。若謂夫子『性相近』一言,正論性之所以得名,則前後說皆不謬于聖人,而孟子道性善,反為一偏之論矣。孟子見之分明,故言之直捷,但未言性為何物,故荀、楊、韓諸儒得以其說亂之。伊川一言以斷之,曰『性,即理也』,則諸說皆不攻自破矣。」所著有《大學指歸》、《六書精蘊》。卒,諡恭簡。唐順之、王應電、王敬臣,皆其弟子也。順之,自有傳。

  王應電,字昭明,昆山人。受業於校,篤好《周禮》,謂《周禮》自宋以後,胡宏、季本各著書,指摘其瑕釁至數十萬言。而余壽翁、吳澄則以為《冬官》未嘗亡,雜見於五官中,而更次之。近世何喬新、陳鳳梧、舒芬亦各以己意更定。然此皆諸儒之《周禮》也。覃研十數載,先求聖人之心,溯斯禮之源;次考天象之文,原設官之意,推五官離合之故,見綱維統體之極。因顯以探微,因細而繹大,成《周禮傳詁》數十卷。以為百世繼周而治,必出於此。嘉靖中,家毀於兵燹,流寓江西泰和。以其書就正羅洪先,洪先大服。翰林陳昌積以師禮事之。胡松撫江西,刊行於世。

  應電又研精字學,據《說文》所載為訛謬甚者,為之訂正,名曰《經傳正訛》。又著《同文備考》、《書法指要》、《六義音切貫珠圖》、《六義相關圖》。卒於泰和。昌積為經紀其喪,歸之昆山。

  時有李如玉者,同安儒生,亦精于《周禮》,為《會要》十五卷。嘉靖八年詣闕上之,得旨嘉獎,賜冠帶。

  王敬臣,字以道,長洲人,江西參議庭子也。十九為諸生,受業於校。性至孝,父疽發背,親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則臥於榻下,夜不解衣,微聞響咳聲,即躍起問安。事繼母如事父,妻失母歡,不入室者十三載。初,受校默成之旨,嘗言議論不如著述,著述不如躬行,故居常杜口不談。自見耿定向,語以聖賢無獨成之學,由是多所誘掖,弟子從游者至四百餘人。其學,以慎獨為先,而指親長之際、衽席之間為慎獨之本,尤以標立門戶為戒。鄉人尊為少湖先生。萬曆中,以廷臣薦,征授國子博士,辭不行。詔以所授官致仕。二十一年,巡按禦史甘士價複薦。吏部以敬臣年高,請有司時加優禮,詔可。年八十五而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