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
蔡清傳 |
|
蔡清,字介夫,晉江人。少走侯官,從林玭學《易》,盡得其肯綮。舉成化十三年鄉試第一。二十年成進士,即乞假歸講學。已,謁選,得禮部祠祭主事。王恕長吏部,重清,調為稽勳主事,恒訪以時事。清乃上二劄:一請振紀綱,一薦劉大夏等三十餘人。恕皆納用。尋以母憂歸,服闋,複除祠祭員外郎。乞便養,改南京文選郎中。一日心動,急乞假養父,歸甫兩月而父卒,自是家居授徒不出。正德改元,即家起江西提學副使。甯王宸濠驕恣,遇朔望,諸司先朝王,次日謁文廟。清不可,先廟而後王。王生辰,令諸司以朝服賀。清曰「非禮也」,去蔽膝而入,王積不悅。會王求複護衛,清有後言。王欲誣以詆毀詔旨,清遂乞休。王佯挽留,且許以女妻其子,競力辭去。劉瑾知天下議己,用蔡京召楊時故事,起清南京國子祭酒。命甫下而清已卒,時正德三年也,年五十六。 清之學,初主靜,後主虛,故以虛名齋。平生飭躬砥行,貧而樂施,為族黨依賴。以善《易》名。嘉靖八年,其子推官存遠以所著《易經》、《四書蒙引》進於朝,詔為刊佈。萬曆中追諡文莊,贈禮部右侍郎。其門人陳琛、王宣、易時中、林同、趙逮、蔡烈並有名,而陳琛最著。 琛,字思獻,晉江人,杜門獨學。清見其文異之,曰:「吾得友此人足矣。」琛因介友人見清,清曰:「吾所發憤沉潛辛苦而僅得者,以語人常不解。子已盡得之,今且盡以付子矣。」清歿十年,琛舉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南京戶部,就擢考功主事,乞終養歸。嘉靖七年,有薦其恬退者,詔征之,琛辭。居一年,即家起貴州僉事,旋改江西,皆督學校,並辭不赴。家居,卻掃一室,偃臥其中,長吏莫得見其面。 同郡林希元,字懋貞,與琛同年進士。曆官雲南僉事,坐考察不謹罷歸。所著《存疑》等書,與琛所著《易經通典》、《四書淺說》,並為舉業所宗。 王宣,晉江人。弘治中舉於鄉,一赴會試不第,以親老須養,不再赴。嘗曰:「學者混朱、陸為一,便非真知。」為人廓落豪邁,俯視一世。 易時中,字嘉會,亦晉江人。舉於鄉,授東流教諭,遷夏津知縣,有惠政。稍遷順天府推官。以治胡守中獄失要人意,將中以他事,遂以終養歸。道出夏津,老稚爭獻果脯。將別,有哭失聲者。母年九十一而終,時中七十矣,毀不勝喪而卒。 趙逮,字子重,東平人。弘治中舉鄉試,受《易》於清。蔡氏《易》止行于閩南,及是北行齊、魯矣。居母喪毀瘠,後會試不第,遂抗志不出。生平好濂、洛諸子之學,於明獨好薛氏《讀書錄》。 蔡烈,字文繼,龍溪人。父昊,瓊州知府。烈弱冠為諸生,受知於清及莆田陳茂烈。隱居鶴鳴山之白雲洞,不復應試。嘉靖十二年詔舉遣佚,知府陸金以烈應,以母老辭。巡按李元陽檄郡邑建書院,亦固辭。忽山鳴三日,烈遂卒。主簿詹道嘗請論心,烈曰:「宜論事。孔門求仁,未嘗出事外也。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學士豐熙戍鎮海,見烈,歎曰:「先生不言躬行,熙已心醉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