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張肯堂傳


  張肯堂,字載甯,松江華亭人。天啟五年進士。授浚縣知縣。崇禎七年,擢禦史。明年春,賊陷鳳陽,條上滅賊五事。俄以皇陵震驚,疏責輔臣不宜作秦、越之視,帝不問。出按福建,數以平寇功受賚。還朝,言:「監司營競紛紜,意所欲就,則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則易地借才。今歲燕、秦,明歲閩、粵,道路往返,動經數千,程限稽遲,多逾數月。加一番更移,輒加一番擾害。」帝是其言。十二年十月,楊嗣昌出督師。肯堂奏言:「從古戡亂之法,初起則解散,勢成則剪除,未有專任撫者。今輔臣膺新命而出,賊必仍用故技,佯搖尾乞憐。而失事諸臣,冀掩從前敗局,必多方熒惑,仍進撫議。請特申一令,專務剿除。有進招撫說者,立置重典。」帝以偏執臆見責之。

  十四年四月言:「流寇隳城破邑,往來縱橫,如入無人之境,此督師嗣昌受事前所未有。目前大計,在先釋嗣昌之權。」疏入而嗣昌已死。十二月複言:「今討賊不可謂無人,巡撫之外更有撫治,總督之上又有督師。位號雖殊,事權無別。今楚自報捷,豫自報敗,甚至南陽失守,禍中親藩,督師職掌安在。試問今為督師者,將居中而運,以發蹤指示為功乎,抑分賊而辦,以焦頭爛額為事乎?今為秦、保二督者,將兼顧提封,相為掎角之勢乎,抑遇賊追剿,專提出境之師乎?今為撫者,將一稟督師之令,進退惟其指揮乎,抑兼視賊勢之急,戰守可以擇利乎?凡此肯綮,一切置不問,中樞冥冥而決,諸臣瞶瞶而任。至失地喪師,中樞糾督撫以自解,督撫又互相委以謝愆,而疆事不可問矣。」帝納其言,下所司詳議。十五年請召還建言譴謫諸臣,乃複給事中陰潤、李清、劉昌,禦史週一敬官。肯堂遷大理丞,旋擢右僉都禦史,巡撫福建。

  總兵鄭鴻逵擁唐王聿鍵入閩,與其兄南安伯芝龍及肯堂勸進,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曾櫻至,言官請令櫻掌吏部,乃令肯堂掌都察院。肯堂請出募舟師,由海道抵江南,倡義旅,而王由仙霞趨浙東,與相聲援。乃加少保,給敕印,便宜從事。芝龍懷異心,陰沮之,不成行。

  順治三年,王敗死,肯堂飄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魯王用為東閣大學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霧集螺頭門。定西侯張名振奉王航海去,屬肯堂城守。城中兵六千,居民萬余,堅守十餘日。城破,肯堂衣蟒玉南向坐,令四妾、一子婦、一女孫先死,乃從容賦詩自經。

  時同死者,兵部尚書李向中、禮部尚書吳鐘巒、吏部侍郎朱永佑、安洋將軍劉世勳、左都督張名揚。又有通政使會稽鄭遵儉,兵科給事中鄞縣董志寧,兵部郎中江陰朱養時,戶部主事福建林瑛、蘇州江用楫,禮部主事會稽董元,兵部主事福建朱萬年、長洲顧珍、臨山衛李開國,工部主事長洲顧中堯,中書舍人蘇州蘇兆人,工部所正鄞縣戴仲明,定西侯參謀順天顧明楫,諸生福建林世英,錦衣指揮王朝相,內官監太監劉朝。凡二十一人。

  李向中,鐘祥人。崇禎十三年進士。授長興知縣,調秀水。福王時,曆車駕郎中,蘇松兵備副使。唐王以為尚寶卿。閩事敗,避海濱。魯王監國,召為右僉都禦史,從航海,進兵部尚書,從至舟山。及是破,大帥召向中,不赴。發兵捕之,以衰絰見。大帥呵之曰:「聘汝不至,捕即至,何也。?」向中從容曰:「前則辭官,今就戮耳。」

  吳鐘巒,字巒稚,武進人。崇禎七年進士。授長興知縣。以旱潦,征練餉不中額,謫紹興照磨。逾年,移桂林推官。聞京師變,流涕曰:「馬君常必能死節。」已而世奇果死。福王立,遷禮部主事。抵南雄,聞南都失,轉赴福建,痛陳國計。魯王起兵,以鐘巒為禮部尚書,往來普陀山中。大清兵至寧波,鐘巒慷慨謂人曰:「昔仲達死璫禍,吾以諸生不得死。君常死賊難,吾以遠臣不得從死。今其時矣!」乃急渡海,入昌國衛之孔廟,積薪左廡下,抱孔子木主自焚死。仲達者,江陰李應升,鐘巒弟子,忤魏忠賢死黨禍者也。

  朱永佑,字爰啟。崇禎七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罷歸。事唐王,後至舟山。城破被執,願為僧,不許,乃就戮。

  名揚,名振弟。城破,母範以下自焚者數十人。

  朝相聞城失守,護王妃陳氏、貴嬪張氏、義陽王妃杜氏入井,用巨石覆之,自刎其旁。開國母,瑛、明楫妻皆自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