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杜如晦杜楚客杜淹傳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贈開府儀同、大將軍、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內太守。祖果,周溫州刺史,入隋,工部尚書、義興公,《周書》有傳。父吒,隋昌州長史。如晦少聰悟,好談文史。

  隋大業中以常調預選,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顧謂之曰:「公有應變之才,當為棟樑之用,願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職,為須少祿俸耳。」遂補滏陽尉,尋棄官而歸。

  太宗平京城,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俄遷陝州總管府長史。時府中多英俊,被外遷者眾,太宗患之。記室房玄齡曰:「府僚去者雖多,蓋不足惜。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無所用之;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驚曰:「爾不言,幾失此人矣!」遂奏為府屬。後從征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嘗參謀帷幄。時軍國多事,剖斷如流,深為時輩所服。累遷陝東道大行台司勳郎中,封建平縣男,食邑三百戶。尋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天策府建,以為從事中郎,畫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為冠首,令文學褚亮為之贊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其見重如此。隱太子深忌之,謂齊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憚者,唯杜如晦與房玄齡耳。」因譖之于高祖,乃與玄齡同被斥逐。後又潛入畫策,及事捷,與房玄齡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遷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

  貞觀二年,以本官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仍總監東宮兵馬事,號為稱職。

  三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仍知選事,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至於台閣規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獲當代之譽,談良相者,至今稱房、杜焉。如晦以高孝基有知人之鑒,為其樹神道碑以紀其德。其年冬,遇疾,表請解職,許之,祿賜特依舊。太宗深憂其疾,頻遣使存問,名醫上藥,相望於道。

  四年,疾篤,令皇太子就第臨問,上親幸其宅,撫之流涕,賜物千段;及其未終,見子拜官,遂超遷其子左千牛構為尚舍奉禦。尋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慟,廢朝三日,贈司空,徙封萊國公,諡曰成。太宗手詔著作郎虞世南曰:「朕與如晦,君臣義重。不幸奄從物化,追念勳舊,痛悼於懷。卿體吾此意,為制碑文也。」太宗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於靈座。又嘗賜房玄齡黃銀帶,顧謂玄齡曰:「昔如晦與公同心輔朕,今日所賜,唯獨見公。」因泫然流涕。又曰:「朕聞黃銀多為鬼神所畏。」命取黃金帶遣玄齡親送於靈所。

  其後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玄齡,言之歔欷,令送禦饌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複遣尚宮至第慰問其妻子,其國官府佐並不之罷。終始恩遇,未之有焉。子構襲爵,官至慈州刺史,坐弟荷謀逆,徙於嶺表而卒。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陽公主,賜爵襄陽郡公,授尚乘奉禦。貞觀中,與太子承乾謀反,坐斬。

  ***

  如晦弟楚客,少隨叔父淹沒于王世充。淹素與如晦兄弟不睦,譖如晦兄于王行滿,王世充殺之,並囚楚客,幾至餓死,楚客竟無怨色。洛陽平,淹當死,楚客泣涕請如晦救之。如晦初不從,楚客曰:「叔已殺大兄,今兄又結恨棄叔,一門之內,相殺而盡,豈不痛哉!」因欲自刎。如晦感其言,請于太宗,淹遂蒙恩宥。楚客因隱於嵩山。

  貞觀四年,召拜給事中,上謂曰:「聞卿山居日久,志意甚高,自非宰相之任,則不能出,何有是理耶?夫涉遠者必自邇,升高者必自下,但在官為眾所許,無慮官之不大。爾兄雖與我體異,其心猶一,於我國家非無大功。為憶爾兄,意欲見爾。宜識朕意,繼爾兄之忠義也。」拜楚客蒲州刺史,甚有能名。

  後曆魏王府長史,拜工部尚書,攝魏王泰府事。楚客知太宗不悅承乾,魏王泰又潛令楚客友朝臣用事者,至有懷金以賂之,因說泰聰明,可為嫡嗣。人或以聞,太宗隱而不言。及釁發,太宗始揚其事,以其兄有佐命功,免死,廢於家。尋授處化令,卒。

  ***

  如晦叔父淹。淹,字執禮。祖業,周豫州刺史。父征,河內太守。淹聰辯多才藝,弱冠有美名,與同郡韋福嗣為莫逆之交,相與謀曰:「上好用嘉遁,蘇威以幽人見征,擢居美職。」遂共入太白山,揚言隱逸,實欲邀求時譽。隋文帝聞而惡之,謫戍江表。後還鄉里,雍州司馬高孝基上表薦之,授承奉郎。

  大業末,官至禦史中丞。王世充僣號,署為吏部,大見親用。及洛陽平,初不得調,淹將委質于隱太子。時封德彝典選,以告房玄齡,恐隱太子得之,長其奸計,於是遽啟太宗,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

  武德八年,慶州總管楊文幹作亂,辭連東宮,歸罪於淹及王珪、韋挺等,並流於越巂。太宗知淹非罪,贈以黃金三百兩。及即位,征拜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賜實封四百戶。以淹多識典故,特詔東宮儀式簿領,並取淹節度。尋判吏部尚書,參議朝政。前後表薦四十餘人,後多知名者。

  淹嘗薦刑部員外郎郅懷道,太宗因問淹:「懷道才行何如?」淹對曰:「懷道在隋日作吏部主事,甚有清慎之名。又煬帝向江都之日,召百官問去住之計。時行計已決,公卿皆阿旨請去,懷道官位極卑,獨言不可。臣目見此事。」太宗曰:「卿爾可從何計?」對曰:「臣從行計。」太宗曰:「事君之義,有犯無隱。卿稱懷道為是,何因自不正諫?」對曰:「臣爾日不居重任,又知諫必不從,徒死無益。」太宗曰:「孔子稱從父之命,未為孝子。故父有爭子,國有爭臣。若以主之無道,何為仍仕其世?既食其祿,豈得不匡其非?」因謂群臣曰:「公等各言諫事如何?」王珪曰:「昔比干諫紂而死,孔子稱其仁;泄冶諫而被戮,孔子曰:『民之多辟,無自立辟。』是則祿重責深,理須極諫;官卑望下,許其從容。」太宗又召淹笑謂曰:「卿在隋日,可以位下不言;近仕世充,何不極諫?」對曰:「亦有諫,但不見從。」太宗曰:「世充若修德從善,當不滅亡;既無道拒諫,卿何免禍?」淹無以對。太宗又曰:「卿在今日,可為備任,複欲極諫否?」對曰:「臣在今日,必盡死無隱。且百里奚在虞虞亡,在秦秦霸,臣竊比之。」太宗笑。時淹兼二職,而無清潔之譽,又素與無忌不協,為時論所譏。及有疾,太宗親自臨問,賜帛三百匹。貞觀二年卒,贈尚書右僕射,諡曰襄。子敬同襲爵,官至鴻臚少卿。敬同子從則,中宗時為蒲州刺史。

  ***

  史臣曰:房、杜二公,皆以命世之才,遭逢明主,謀猷允協,以致升平。議者以比漢之蕭、曹,信矣!然萊成之見用,文昭之所舉也。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裨諶草創,東裡潤色,相須而成,俾無悔事,賢達用心,良有以也。若以往哲方之,房則管仲、子產,杜則鮑叔、罕虎矣。

  贊曰:肇啟聖君,必生賢輔。猗歟二公,實開運祚。文含經緯,謀深夾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