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舊唐書 | 上頁 下頁
地理志四(13)


  安南府在邕管之西

  安南都督府 隋交趾郡。武德五年,改為交州總管府,管交、峰、愛、仙、鳶、宋、慈、險、道、龍十州。其交州領交趾、懷德、南定、宋平四縣。六年,澄、慈、道、宋並加「南」字。七年,又置玉州,隸交府。貞觀元年,省南宋州以宋平縣,省隆州以陸平縣,省鳶州以朱鳶縣,省龍州以龍編縣,並隸交府。仍省懷德縣及南慈州。二年,廢玉州入欽州。六年,改南道州為仙州。十一年,廢仙州,以平道縣來屬。今督交、峰、愛、驩四州。調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為安南都護府。大足元年四月,置武安州、南登州,並隸安南府。至德二年九月,改為鎮南都護府,後為安南府。刺史充都護,管兵四千二百。舊領縣八,戶一萬七千五百二十三,口八萬八千七百八十八。天寶領縣七,戶二萬四千二百三十,口九萬九千六百五十二。至京師七千二百五十三裡,至東都七千二百二十五裡。西至愛州界小黃江口,水路四百一十六裡,西南至長州界文陽縣靖江鎮一百五十裡,西北至峰州嘉甯縣論江口水路一百五十裡,東至朱鳶縣界小黃江口水路五百里,北至朱鳶州阿勞江口水路五百四十九裡,北至武平縣界武定江二百五十二裡,東北至交趾縣界福生去十裡也。

  宋平 漢西捲音拳縣地,屬日南郡。自漢至晉猶為西捲縣。宋置宋平郡及宋平縣。隋平陳,置交州。煬帝改為交趾,刺史治龍編,交州都護制諸蠻。其海南諸國,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居大海中州上,相去或三五百里,三五千里,遠者二三萬里。乘舶舉帆,道裡不可詳知。自漢武已來朝貢,必由交趾之道。武德四年于宋平置宋州,領宋平、弘教、南定三縣。五年,又分宋平置交趾、懷德二縣。自貞觀元年廢南宋州,以弘教、懷德、交趾三縣省入宋平縣,移交趾縣名于漢故交趾城置。以宋平、南定二縣屬交州。交趾 漢交趾郡之羸婁二字並音來口反地。隋為交趾縣,取漢郡名。武德四年,置慈廉、烏延、武立三縣。六年,改為南慈州。貞觀初,州廢,並廢三縣,併入交趾

  朱鳶 漢縣名,交趾郡。今縣,吳軍平縣地。舊置武平郡。龍編 漢交趾郡守治羸婁。後漢周敞為交趾太守。乃移治龍編。言立城之始,有蛟龍盤編津之間,因為城名。武德四年于縣置龍州,領龍編、武甯、平樂三縣。貞觀初廢龍州,以武甯、平樂入龍編,割屬仙州。十年,廢仙州,以龍編屬交州也

  平道 漢封溪縣地,南齊置昌國縣。《南越志》:交趾之地,最為膏腴。舊有君長曰雄王,其佐曰雄侯。後蜀王將兵三萬討雄王,滅之。蜀以其子為安陽王,治交趾。其國地,在今平道縣東。其城九重,周九裡,士庶蕃阜。尉佗在番禺,遣兵攻之。王有神弩,一發殺越軍萬人,趙佗乃與之和,仍以其子始為質。安陽王以媚珠妻之,子始得弩毀之。越兵至,乃殺安陽王,兼其地。武德四年於縣置道州,領平道、昌國、武平三縣。六年,改為南道州,又改為仙州。貞觀十年廢仙州,以昌國入平道,屬交州

  武平 吳置武平郡。隋為縣。本漢封溪縣。後漢初,赩泠縣女子征側叛,攻陷交趾,馬援率師討之,三年方平。光武乃增置望海、封溪二縣,即此也。隋曰隆平。武德四年,改為武平

  太平

  武峨州下 土地與交州同。置武峨州,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武峨郡。乾元元年,複為武峨州。領縣五,戶一千八百五十,無口。無兩京道裡及四至州府也。

  武峨 州所治也

  武緣 武勞 梁山 皆與州同置也

  如馬

  粵州下 土地與交州同。唐置粵州,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龍水郡。乾元元年,複為粵州。領縣四,無戶口數,亦無兩京道裡及四至州府也。

  龍水 州所治也。崖山、東璽、天河 皆與州同置。

  芝州下 土地與交州同。唐置芝州,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忻城郡。乾元元年,複為芝州。領縣一。

  忻城 州所治。無戶口及兩京道裡、四至州府。最遠惡處。

  愛州 隋九真郡。武德五年,置愛州,領九真、松源、楊山、安順四縣。又於州界分置積、順、安、永、胥、前真、山七州。改永州為都州。九年,改積州為南陵州。貞觀初,廢都州入前真州。其年,廢前真、胥二州入南陵州。又廢安州以隆安縣,廢山州以建初縣,並屬州。又廢楊山、安順二縣入九真縣。改南陵州複為真州。八年,廢建初入隆安。九年,廢松源入九真。十年,廢真州,以胥浦、軍安、日南、移風四縣屬愛州。天寶元年,改為九真郡。乾元元年,複為愛州。九真南與日南接界,西接牂柯界,北與巴蜀接,東北與郁林州接,山險溪洞所居。舊領縣七,戶九千八十,口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九。天寶領縣六,戶一萬四千七百。至京師八千八百里,至東都八千一百里。在交州西,不詳道裡遠近。其南即驩州界。

  九真 漢武帝開置九真郡,治於胥浦縣。領居風、都龐、餘發、鹹驩、無切、無編等七縣。今九真縣,即漢居風縣地。吳改為移風。隋改為九真,州所治。自漢至南齊為九真郡。梁置愛州,隋為九真郡

  安順 隋舊 武德三年,置順州,又分置東河、建昌、邊河,並屬順州。州廢,及三縣皆併入安順,屬愛州也

  崇平 隋隆安縣。武德五年,于縣置安州及山州,又分隆安立教山、建道、都握三縣,並屬安州,領四縣。又置岡山、真潤、古安、西安、建初五縣,屬山州。貞觀元年,廢安州及三縣,又廢山州及五縣,以隆安隸愛州。先天元年,改為崇安。至德二年,改為崇平

  軍甯 隋軍安縣。武德五年,於縣界置永州。七年,改為都州。貞觀元年,改為前真州。十年,改屬愛州。至德二年,改為軍寧

  日南 漢居風地。縣界有居風山,上有風門,常有風。其山出金牛,往往夜見,照耀十裡。時鬥,則海水沸溢,有霹靂,人家牛皆怖,號曰「神牛」。隋為日南縣

  無編 漢舊縣,屬九真郡。又有漢西於縣,故城在今縣東所置也。

  福祿州下 土俗同九真郡之地,後為生獠所據。龍朔三年,智州刺史謝法成招慰生獠昆明、北樓等七千餘落。總章二年,置福祿州以處之。天寶元年,改為福祿郡。至德二年,改為唐林郡。乾元元年,複為福祿州。領縣二,無戶口及兩京道裡、四至州郡。

  柔遠 州所治。與州同置。本名安遠,至德二年,改為柔遠也

  唐林

  長州 土俗與九真同。唐置長州,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文陽郡。乾元元年,複為長州。領縣四,戶六百四十八,無口及兩京道裡、四至州府也。

  文陽 銅蔡 長山 其常 皆與州同置。

  驩州 陳日南郡。武德五年,置南德州總管府,領德、明、智、驩、林、源、景、海八州。南德州領六縣。八年,改為德州。貞觀初,改為驩州,以舊驩州為演州。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領驩、演、明、智、林、源、景、海八州。十二年,廢明、源、海三州。天寶元年,改為日南郡。乾元元年,複為驩州也。舊領縣六,戶六千五百七十九,口一萬六千六百八十九。天寶領縣四,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至京師陸路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二裡,水路一萬七千里,至東都一萬一千五百九十五裡,水路一萬六千二百二十裡。東至大海一百五十裡,南至林州一百五十裡,西至環王國界八百里,北至愛州界六百三裡,南至盡當郡界四百里,西北到靈跋江四百七十裡,東北至辯州五百二裡。

  九德 州所治。古越裳氏國,秦開百越,此為象郡。漢武元鼎六年開交趾已南,置南郡,治于朱吾,領比景、盧容、西捲、象林五縣。吳分日南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改為驩州,廢九德郡為縣,今治也。後漢遣馬援討林邑蠻,援自交趾循海隅,開側道以避海,從蕩昌縣南至九真郡,自九真至其國,開陸路,至日南郡,又行四百餘裡,至林邑國。又南行二千餘裡,有西屠夷國,鑄二銅柱于象林南界,與西屠夷分境,以紀漢德之盛。其時,以不能還者數十人,留於其銅柱之下。至隋乃有三百余家,南蠻呼為「馬留人」。其水路,自安南府南海行三千余裡至林邑,計交趾至銅柱五千里。

  浦陽 晉置

  懷驩 隋為鹹驩縣,屬九真郡。武德五年,於縣置驩州,領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縣,治安人。貞觀九年,改為演州。十三年,省相景縣入扶演。十六年,廢演州。其所管四縣,廢入鹹驩。後改為懷驩

  越裳 吳置。武德五年,於縣置明州,析置萬安、明弘、明定三縣隸之。又分日南郡文谷、金寧二縣置智州,領文穀、新鎮、闍員、金寧四縣。貞觀十三年,廢明州,越裳屬智州。後又廢智州,以越裳屬驩州。

  林州 隋林邑郡。貞觀九年,綏懷林邑置林州,寄治于驩州南界,今廢無名,領縣三,無戶口。去京師一萬二千里。

  林邑 州所治。漢武帝開百越,於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領縣四,治于朱吾。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縣。縣在南,故曰日南,郡南界四百里。後漢時,中原喪亂,象林縣人區連殺縣令,自稱林邑王。後有范熊者,代區連,相傳累世,遂為林邑國。其地皆開北戶以向日。晉武時,范氏入貢。東晉末,范攻陷日南郡,告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郡北界橫山為界。其後,又陷九真郡。自是,屢寇交趾南界。至貞觀中,其主修職貢,乃于驩州南僑置林邑郡以羈縻之,非正林邑國

  金龍 隋文帝時,遣大將劉方率兵萬人,自交趾南伐林邑國,敗之。其王梵志遁走,方收其廟主一十八人,皆鑄金為之。方盡虜其人,空其地,乃班師。因方得其龍,乃為縣名

  海界 三縣並貞觀九年置。

  景州 隋北景郡。貞觀二年,置南景州,寄治驩州南界。八年,改為景州。後亦廢,無其名。領縣三,無戶口。至京師一萬一千五百里。

  北景 漢縣名,屬日南郡,在安南府南三千里。北景在南。晉將灌邃攻林邑王範佛,破其國,遂于其國五月五日立表,北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北景已南,皆北戶以向日也。「北」字或單為「匕」

  由文 貞觀二年置也

  朱吾 漢日南郡所治之縣也。前志曰:「朱吾人不粒食,依魚資魚為生。」記雲:「朱吾,在日南郡,此僑立名也。」

  峰州下 隋交趾郡之嘉寧縣。武德四年,置峰州,領嘉寧、新昌、安仁、竹輅、石堤、封溪六縣。貞觀元年,廢石堤、封溪入嘉寧,竹輅入新昌。天寶元年,改為承化郡。乾元元年,複為峰州也。舊領縣三,戶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六千四百三十五。天寶領縣五,戶一千九百二十。州在安南府西北,至京師七千七百一十裡。

  嘉寧 州所治。漢赩泠縣地,屬交趾郡。古文朗夷之地。秦屬象郡。吳分交趾置新興郡。晉改為新昌。宋、齊因之,改為興州。隋初改為峰州。煬帝廢,併入交趾。武德複置峰州也

  承化 新昌 嵩山 珠綠 嵩山 珠綠 新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