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
討梅山蠻 |
|
熙寧五年閏七月庚戌,遣章惇察訪荊湖北路農田水利常平等事,始議經制南、北江。其南江,本唐敘州,五代失守,群蠻擅其地,虛立州名十六。國朝並隸辰州,許令貢奉,則給以驛券。其後有硤州舒光秀者為之首領,提點刑獄趙鼎言:「硤州峒酋刻剝無度,蠻眾願內屬。」時熙寧三年也。明年,辰州布衣張翹上書,論南江蠻雖有十六州,惟富、硤、敘州僅有千戶,餘各戶不滿百,土廣無兵,加以薦饑,近向永晤與繡、鶴、敘諸州蠻自相讎殺,眾苦之,鹹思歸化。願先招撫富、硤二州,俾納土,則餘州自歸。又言:「北江下溪州刺史彭師宴孱懦,眾不畏服,爭鬥讎殺不已,皆有內向心。近師晏嘗於辰州自陳,願以石馬鎮一帶疆土歸化。乞乘機招納,建城寨,定稅賦。」詔以翹書並鼎所陳下知辰州劉策詢度。於是請如翹言,領兵壓境,密行招諭,直下溪州修築一城,置五堡寨,仍遣其子圖上方略。上曰:「策言兩江事,所規畫甚善。非貪其土地,但欲弭患耳。」 九月丁卯,詔:「比差章惇經制梅山蠻事,今令知潭州潘夙、荊湖南路轉運副使蔡煜與惇協力處議,毋致失誤。」梅山蠻素凶獷,數出抄掠漢界。嘉祐末,鼎州人張頡知益陽縣,收捕其桀黠者符三等,遂經營開拓。安撫使吳中複以聞,其議中格。及戶部判官范子奇權荊湖南路轉運副使,複奏蠻恃險為邊患,宜臣屬為郡縣。子奇尋召還,又述前議,會遣惇察訪南、北江,遂以命之。既而更委夙、煜。 十一月庚申,章惇言:「招諭梅山蠻猺,令作省戶,皆歡喜爭鬥道路,迎所遣招諭人。得其地,東起甯鄉縣司徒嶺,西抵邵陽白沙寨,北界益陽四裡河,南止湘鄉佛子嶺。」又言南、北江事,亦各有序。 六年二月戊戌,以歸明人黃全諫為三班奉職、辰州指揮使,仍賜銀絹、袍帶。初,洽州蠻李光全等欲連富州村囤為亂,全諫執送官,故賞之。其後章惇言賞全諫太優,恐難繼其次,三人止乞與殿侍。上以問安石,安石曰:「不然,安能使人人踴躍,有趨賞之心?而懿、洽不敢出而求助陛下,每恐賞輕重不等,即有人觖望。如漢高祖功臣未有受封者,先封趙子弟四人。若畏功臣觖望,即不敢如此;不敢如此,即何以收趙人心?今賞全諫,正是封趙子弟之意。人主作威福,若使人臣各自較量厚薄,操券以責人主,恐人主不可勝責。故太祖責三班援例求賞,盡誅之,所以銷人臣悖慢之氣,而長人主威權。若能如漢高祖收趙子弟,即人臣有觖望為亂者,厚賞令眾誅之而已。」 四月壬辰,權邵州防禦判官郭祥正為太子中舍。章惇言祥正均給梅山田,及根括增稅有勞也。 五月癸亥,章惇言:「權發遣荊湖南路轉運副使蔡煜元奏梅山利害,及措置梅山武岡徭人,得主客萬四千八百九戶、丁七萬九千八十九口、田二十六萬四百三十六畝,起稅租及修築武陽關硤城寨。其提點刑獄朱初平、管勾常平喬執中、知潭州潘夙並協力同議。」詔各遷一官。 六月辛巳,南江歸明人向永晤奉其祖防禦使通漢所受真宗塗金交椅、銀裝劍及富川印來獻。詔以劍、椅先朝所賜,還之,而留其印。 七年四月丙戌,詔置沅州,以懿州新城為治,縣以盧陽為名,從章惇請也。 《南江傳》雲:懿州賜名沅州、潭陽縣名盧陽縣,並系之七年六月。案:《實錄》乃七年四月十九日事也。正月十九日,惇請建州縣城寨,當參考。《九域志》雲:沅州潭陽郡,熙寧七年,收復溪洞黔、衡、古、顯、敘、硤、中勝、富、瀛、繡、允、雲、洽、俄、獎、晃、坡、宣十七州,即唐敘、錦、獎州地置州,治盧陽縣,領盧陽、麻陽、黔陽三縣,及寨二。熙寧五年收復,以硤、中勝、雲、鶴、繡五州,即唐敘州龍標縣之東境置安江寨;富、境、圓三州,即唐敘州龍標縣地,置鎮江寨。《食貨志》雲:章惇初築沅州,亦有屯田務。 八月甲午,並辰州麻陽、招諭二縣隸沅州。 十一月戊戌,賜江淮發運副使張頡獎諭敕書,並銀絹二百。先是,章惇言:「搆置梅山,實自頡發之。」詔頡具元奏事節以聞,故有是詔。 八年三月丙辰,沅州奏:「比建州學,今聽讀者已多。乞賜國子監書,庶一變舊俗,皆為禮義之民。」從之。 十一月,荊湖北路轉運使孫搆言:「下溪州刺史彭師晏等十人內附,已遣知辰州陶弼等部兵夫築下溪州城寨。」時南江新定,師晏據北江之下溪州,桀黠難制。弼以謀間其黨保靜、永順等六州酋豪,使自相仇,師晏舉族為諸酋所攻殺,僅以身免。弼乃為書,委其用事首領周興,諭以禍福,師晏遂與興及眾數千來降。弼取地築城寨五。弼,永州人也。 十二月庚子,荊南湖北路轉運使孫搆言:「沅州招納偽地、林、錦等十三州歸明,得戶三千九百十、丁六千四百四十一,逐州分認歲入課米,以鹽酬之。州界遠者六十裡,近者四十裡。請補知州等官。」詔授地、林、錦州楊昌蠻等十三人為班行軍將。 元豐五年正月戊甲,客省副使、知誠州謝麟言:「本州旁近戶口,或遠隸它州,見有封疆,不足城守,乞增割戶口山川,並降屬縣名額。」詔:「沅州新修貫保、托口、小由、豐山堡寨,系控扼蠻蛋形勢之地,宜以瀕渠河貫堡寨為治所,合置渠陽縣隸誠州,仍以麟知沅州,管勾沅、誠州沿邊安撫公事。又以西京左藏庫副使、悶門通事舍人周士隆知誠州,置兵馬監押,職官司戶參軍各一員,並令謝麟舉官一次。誠州官任滿,依沅州酬獎。」 《九城志》雲:「誠州,唐溪峒誠州,皇朝熙寧九年收復,元豐四年,仍舊置,治渠陽縣。」 六年四月,湖北轉運使言:『誠州開修潭溪等溪峒,直抵廣西都懷寨。若通此路,中徹融州,實可扼三路溪洞之喉衿。望下廣西,協力經營。」詔熊本應副,無得濤張,致失機會。 五月戊子,西上悶門使、果州刺史謝麟言:「先准朝旨,撥托口、小由、貫保、豐山四寨並若水倉隸屬誠州,緣沅州與誠州元自梅口為界,今因割移四壁堡,以洪江口為界。自洪江口至梅口江約三驛,又從托口寨盧陽縣界至梅口江約四驛,削取沅州封守附益誠州太廣,不惟沅州戶賦人兵不足以成都,兼誠州見招納上和、潭溪等洞『自可以開拓封疆,兼結狼、九衙等諸洞並在托口寨西南,見隸沅州,水陸道皆由托口寨。設或溪洞人寇,誠州地遠,力不能制,沅州又為托口等所隔,難使措置,或以生事。乞以小由、托口兩寨依舊隸沅州,以大由等溪洞割隸誠州。」從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