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英宗朝州縣廢複


  (分路附)

  熙甯元年五月,廢慶成軍入榮河,置軍使,隸河中。

  舊紀:上謂輔臣曰:「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據一方,多置郡縣,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議並省之。」於是廢慶成軍,又廢升平縣。按:廢升平縣,《實錄》已見四月末上語云云,似為新政並省發端。今附見此。新紀亦不載上語。

  六月,廢隨州光化縣。

  七月,廢冀州棗強縣、富順監富順縣並為鎮。

  三年正月,廢安州雲夢縣為鎮。

  九月,廢洺州曲周縣。

  四年六月,廢綿州西昌縣入龍安、神泉,象州武化縣、同州夏陽縣為鎮。

  七月,廢竇州為信宜縣,隸高州;合州赤水縣為鎮。

  八月,廢橫州永定縣入甯浦,桂州修仁、永寧入荔浦。

  九月,廢南儀州,以岑溪縣隸藤州。

  十月,廢漢陽軍為漢陽縣,漢川縣為鎮,並隸鄂州;省恩州清陽縣入清河,又省慶州華池、樂蟠二縣置合水縣。

  十一月,改吉州萬安縣為鎮。

  十二月丙子,廢江陰軍為縣,隸常州;又廢汝州龍興縣為鎮,省瓊州舍城縣入瓊山縣,鎮戎軍安邊堡入開遠堡。

  五年正月,廢北京來濟縣、滄州饒安縣為鎮,忠州桂溪縣入墊江。

  二月己卯,廢蓬州良山縣、巴州其章縣、邛州臨溪縣、嘉州平羌縣並為鎮。

  三月,廢壁州白石、符陽二縣入巴州通江。

  四月戊寅,廢集州為難江縣,隸巴州。

  五月,廢慈州為吉鄉軍,隸隰州;省交城縣為鎮入吉鄉,省鄉寧縣,析其地入晉、絳二州;廢漣水、高郵軍為縣,以漣水隸楚州,高郵隸揚州;劍門關、劍門縣複隸劍州;廢忻州定襄縣入秀容,潞州黎城縣入潞城;省相州鄴縣、趙州贊皇、柏鄉二縣、汾州孝義縣、歸州興山縣為鎮。

  六月,廢兗州鄒縣、邢州任縣為鎮,入仙源、南和。

  七月,廢揚州廣陵縣入江都。

  閏七月,廢延州金明縣為寨,豐林縣為鎮,廣州信安縣入儋州新興。

  八月辛巳,廢鄭州,以管城、新定二縣隸開封府;省原武縣為鎮入陽武;滎陽、滎澤二縣為鎮入管城;廢滑州,以白馬、韋城、胙城三縣並隸開封府。先是,判司農寺曾布過鄭,以吏民乞廢州狀奏聞,乃下京西相度。轉運使吳幾複等奏:「廢鄭為縣,罷采役支費,實寬民力。兼審問吏民,實皆樂從。」而滑州亦以狀言:「本州自天禧河決後,市肆寂寥,地土淺薄,河上差科頻數,民力凋弊。願府界與鄭俱力畿邑為便,且庶幾王畿四至地理、形勢相等。」已而上又問執政曰:「聞鄭人不以廢州為便。然否?」王安石進曰:「此乃鄭民吏自乞,又屬王畿,則諸事優便,所省錢一歲幾十萬緡,省州官十餘員,鄭州州役省四百餘人。」己亥,詔以京西路分南、北兩路,襄、鄧、隨、房、金、均、唐八州為南路,西京、許、孟、陳、蔡、汝、潁七州、信陽軍為北路。甲辰,廢杭州南新縣為鎮;光化軍為光化縣,隸襄州。

  九月丁卯,詔以淮南路分東、西兩路,揚、亳、宿、楚、海、泰、泗、滁、真、通十州為東路,壽、廬、蘄、和、舒、濠、光、黃八州、無為軍為西路。廢蒙州為立山縣,隸昭州;成都府犀浦縣、成德軍靈壽縣、雅州百丈縣、劍州臨津縣為鎮。

  十月,廢儀州為華亭縣,及安化、崇信隸渭州;乾州為奉天縣,隸京兆;永康軍為寨,導江縣隸彭州,青城縣隸蜀州。

  十一月,廢陵州為陵井監,以貴平籍縣為鎮,隸成都府。

  十二月,廢梓州永泰縣、綿州西昌縣為鎮。

  六年正月,置潭州安化縣,升七星寨為鎮。

  二月,廢果州流溪縣為鎮。

  五月,廢複州為景陵縣,隸安州,仍以玉沙縣為鎮,隸江陵府監利縣;省施州永興寨置夷平寨。

  六月,廢荊門軍,以長林、當陽兩縣並隸江陵府建寧縣為鎮。

  七月乙丑,詔:「河北轉運使、提點刑獄、提舉司所部廣遠,宜分為兩路,以濱、棣、德、恩、冀、滄、瀛、雄、澶、莫州、大名府、信安、保安、乾寧、永靜為東路,懷、衛、磁、相、邢、洺、深、祁、保、定、趙州、真定府、安肅、廣信、順安、永寧軍為西路。」庚午,河北路察訪司言:「乞省並真定府井陘等二十八縣,減官七十六員,及役人三千二百二十七人。」從之。

  七月十三縣,八月三縣,九月七縣,十二月五縣,共二十七縣。陳瓘《尊堯集》序雲:「安石謂河北要省民徭,可以減州為縣。至於言江南利害,則曰州縣可析云云。」

  廢陝州硤石、趙州隆平、磁州昭德、滄州臨津、德州德平、乾甯軍乾甯、衛州衛、新鄉邢州堯山、平鄉、懷州修武、武德、瀛州東城、景城、江陵府枝江縣並為鎮。

  八月,李宜之請廢保定軍為縣,遣官相視,而眾人軍衛乞留軍額甚嘩。宜之以為官吏故縱其如此,王安石白上曰:「陛下欲什伍河北民為用,若如此不治,後不可用。」官吏有坐不能禁約者。及責,保定軍卒不廢。置明州昌國縣;廢澶州頓邱縣入清豐;莫州長豐縣為鎮,並廢鄚縣;春州為陽春縣,及以銅陵縣隸南恩州。

  九月,廢真定府井陘、河中府府永濟、濱州招安、相州永和、祁州深澤、冀州新河、陳州南頓縣並為鎮。

  十月,廢梅州入程鄉縣,隸潮州;省熙州馬騌寨。

  十一月丁卯,廢儋州為昌化軍,崖州為朱崖軍,萬安州為萬安軍。以昌化感恩、陵水、甯遠、吉陽及華州渭南縣並為鎮;信州永豐鎮為縣;置熙州狄道、河州袍罕縣。

  十二月,廢金州平利、洺州臨洺、順安軍高陽、大名府、大名、洹水、經成縣並為鎮;渭州置制勝關及安化縣,以舊縣為鎮。

  七年二月,割秦州大潭、長道三縣隸岷州,白石鎮隸長道;廢遼州八違山縣,隸平定軍;廢平城、和順、榆杜三縣;丹州雲岩、渝州南川、鄜州三川並為鎮。

  四月壬辰,檢正中書刑房公事沈括言:「察訪浙東溫、台等州,自熙寧四年以後,監司未嘗巡曆州縣,事廢弛無人點檢。蓋監司止在浙西,乘船往來,文移旁午,指揮不一,州縣莫之適從,生民無所赴愬,近郡困於將迎。乞以浙東、浙西及轉運副使、提點刑獄、提舉官六員分為兩路,杭、蘇、湖、潤、常、秀、睦七州為浙西路,置轉運、提舉於杭州,提點刑獄於潤州;越、明、婺、溫、台、衢、處七州為浙東路,置轉運、提舉於越州,提點刑獄於溫州。」從之。

  朱本削去。墨本雲:方下本路相度,至九年三月,仍詔分路,合併入九年。按:七年九月十二日丁亥,勿複分路。詔則是年四月二十六日癸巳,即從沈括所請矣。朱本考之不詳,遽削去。今依墨本,仍具本月日。然墨本既于此載沈括云云,又於九年五月十一日丙寅重載之,亦誤也。今止於此詳載,削去彼書。新本考異殊不辨詰,但依朱本,蓋疏略耳。

  甲午,分京東路為東、西兩路,以青、淄、濰、萊、登、密、沂、徐州、淮陽軍為東路,鄆、兗、齊、濮、曹、濟、單州、南京為西路。先是,鄧潤甫等乞分為兩路,財賦、金穀並令通融移用。至是,下京東監司相度,如潤甫所請。

  新紀系此事於八年正月丙午,誤也。五年八月已亥,已分京西。

  五月,複憲州,從知太原府劉庠所請也。

  八月甲午,並辰州麻陽、招諭二縣隸沅州。

  九月,詔:「日者分兩浙為東、西路,今有司言供億錢谷多在浙西計置,及水利事盡在蘇、秀等州,分之必至闕事,其毋複分路。」

  分路在四月二十六日癸巳,朱本削去,墨本誤也。其複分路在九年五月十一日丙寅。

  八年二月辛卯,廢羈縻懷遠軍古陽縣為懷遠寨,述昆縣為鎮,省鎮寧州禮丹縣入環州思恩縣,並隸宜州。廢沅州招諭縣及錦州寨入麻陽。

  閏四月,廢秦州定遠、綏遠二寨為鎮,隸隴州。

  七月,複置真定府井陘縣,徙治天威軍,縣治置軍使;複河南府偃師鎮為縣,廢緱氏縣為鎮。

  八月,割昭州龍平縣隸梧州,廢永州零陵寨。

  十一月,割渝州隆化縣隸南平軍。

  十二月,複雲安軍雲安監,置舒州同安監。改秦州穰寨為堡,廢真定府靈壽縣、延州延水縣、隴州隴西寨並為鎮。

  九年四月己酉,複導江縣為永康軍,以武城為軍使,兼知縣事,仍屬彭州。以上批「永康軍正控西山六州軍隘口,昨據張商英奏,請廢為導江縣。若非軍官,實欠彈壓,可令復舊」故也。

  五月丙寅,詔複分兩浙為二路。初,從沈括分路之請,不半歲複合之。於是複分。明年五月,複有詔合為一路。蓋以財賦不可分,又已責監司分定巡曆諸州縣,歲遍可也。

  初複在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癸巳。其年九月十二日丁未複合,至九年五月十一日丙寅複分,十年五月複合。今附此。

  十二月庚戌,即茂州汶川縣置威戎軍使。

  十年正月,荊湖南路轉運判官唐義問言:「北路近年廢荊門軍為長林縣,以隸江陵府。此軍控制巴蜀,備防百越。今以為縣,城郭不完,屯兵減少,不足以控制要會。乞複建軍。」詔荊湖北路監司相度以聞,既而不行。

  四月丁未,複冀州棗強、武邑二鎮為縣;名瀘州小溪口新寨曰武寧。

  八月己亥,呂溫卿言:「河北分為東、西路,其于監司巡按甚便。至於通融移用之法,則不能無害。如東路出絲綿綢絹,西路饒材木鐵炭,而有無不得以相通,而用度不得以相補。欲乞如江淮發運使之法,於北京特置河北、京東西路都轉運司,選重臣以領使事,應合通融移用、財賦課利、按察郡縣事件等,委四路轉運司通管,專以經制邊計為任。北邊之財,庶可以充足。」

  元豐元年正月,複桂州修仁鎮為縣。

  六月,複鄧州方城鎮為縣,隸唐州;

  置南平軍南川縣;割通遠軍遮羊堡隸岷州。

  十月己巳,複華州渭南鎮為縣。

  二年九月,複孟州汜水鎮為縣。

  三年三月庚辰,複置晉州趙城縣。初,熙寧中,廢入洪洞縣為鎮。至是,知州王說言:「百姓輸納辭訴回遠,歲失酒稅課不便。兼竊考趙氏之先,季勝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周繆王賜造父以趙城,今趙城是也。由此為趙氏,乃是國家得姓始封之地,不與他縣邑比。」故複之。

  十二月丁亥,複置昌化縣、萬安軍陵水縣。

  五年,複程鄉縣為梅州;置兗州鄒縣。

  六月丙申,詔:「應經並廢州縣今復舊者,具元建議官職位姓名以聞。」上以並廢州縣出於使者欲以增剩役錢為功,故令考察。

  朱本改「欲以增剩役錢為功」但雲「妄有申請」。今從舊文也。

  八年三月,哲宗即位。

  十一月辛醜,複管城縣為鄭州,以監察禦史劉極及縣令周邠有請也。

  元祐元年正月己亥,鄭州複為奉寧軍。戊午,複瀛州東城鎮為縣。

  二月乙丑,侍御史劉摯、監察禦史王岩叟言:「竊惟天下涵濡太平之恩久,戴白之老不識兵革者,非一日矣。事方繁夥,民務增添,議者謂益置郡縣,以分冶之,乃其所也。而比者聚斂之吏,苟欲減役人、收役錢以附會,率爾之間,遂行並廢,不復問事體之如何,人情之樂否。蓋廢並之後,州縣遼遠,有山嶺重複、江河阻絕,遠者十數日,近者五七宿不能一往來於官者。以言爭訟,則百姓赴訴難;以言賦稅,則百姓輸納難;以言豪強,則官司彈治難;以言盜賊,則官司警捕難,以言死亡,則官司檢視難;以言期會,則官司追呼難。乞自免役以來並廢過州、縣、軍、監,凡可複者,皆複之以便民。」又言:「自來並廢州縣,雖省得役錢,以為封樁之利,然酒課、稅額虧失者,不可勝計。今複添官三數員,祿廩至微。酒稅之利自足備用,亦於公家無所侵耗。昔嘗親見廢相州永和縣為鎮之初,永和之民相與號訴於官曰:『不知宮中歲所利者幾何?百姓願計其數均認之,隨二稅以納,幸留吾邑不廢也!』官不敢受其詞,竟廢之。陛下以此觀廢邑之人情,宜複否也?」詔廢並州縣,令諸路轉運、提點刑獄、提舉常平司同共相度合與不合廢並以聞。己醜,複晉州利川鎮為縣;複成路導江縣為永康軍。

  閏三月辛卯,複慶州平戎鎮為縣。

  四月己醜,複祁州深澤縣。乙巳,複西京福昌鎮為福昌縣。

  六月戊子,詔複州縣知州、軍、縣並堂選,余官吏部選差。癸巳,複安州景陵縣為複州,鄂州漢陽縣為軍。漢川鎮、安州雲夢鎮、荊南王沙鎮、稅江鎮、建寧鎮、歸州興山鎮並為縣。戊申,複汝州龍興鎮、桂州永寧場為縣。是月,複衛州黎陽縣為通利軍。

  七月壬戌,淮南轉運副使趙偁請複以宿州靈壁為鎮,從之。

  十月辛卯,複象州武化縣、廣州信化縣為縣。

  二年正月甲戌,複衛州新鄉鎮為縣。

  五月丙子,複成德軍靈壽鎮為縣。

  六月戊子,複懷州修武鎮為縣。辛醜,複雅州百丈縣。

  七月甲寅,複劍州臨津鎮為縣。

  十一月壬戌,複橫州永定縣。甲子,複西京穎陽、洛陽縣。

  十二月壬辰,臣僚上言:「伏見熙甯、元豐之間,並廢州縣甚多,其大要欲以省官吏,寬力役也。近歲議者頗謂:並廢州縣雖可以省官吏、寬力役,而不能無害者。封疆既闊,則輸稅租者或諮怨於道途;官吏既去,則為盜賊者或公行於市邑,以至訟訴追呼,皆非其便,此朝廷不得不慮也。故元祐元年二月九日,敕並廢州縣,令諸路轉運、提刑、提舉司共相度合併廢,具利害聞奏。緣此,諸路已廢之州縣並多興複。臣愚竊謂興複州縣,惟坊郭近上人戶便之,鄉村下戶,乃其弊也。知其然者,州縣既複,則井邑盛而商賈通,利皆歸於坊郭,此坊郭上戶所以為便也。複一小邑,添役人數百,役皆出於鄉村,下戶所以受其弊也。自元祐元年二月九日降敕相度,幾二年矣,其利害明白。而不可以不復者,下詔之初,皆已複矣。其可以複可以不復者,仍遷延至今。況自朝廷行差役法,中外莫不以為宜,而論者獨以地薄民貧之邑、鄉村應役之戶不多者難得番休為患也。今諸路方且攀緣前歲一時指揮而複縣不已,增鄉戶之力役以利坊郭,臣竊以力非便也。臣欲望聖慈特賜指揮,其元祐元年二月九日敕更不施行。」從之。

  三年八月辛巳,詔複荊南長林縣為荊門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