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書 | 上頁 下頁
逸民列傳(1)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堯稱則天,不屈潁陽之高;武盡美矣,終全孤竹之潔。自茲以降,風流彌繁,長往之軌未殊,而感致之數匪一。或隱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靜已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亦雲性分所至而已。故蒙恥之賓,屢黜不去其國;蹈海之節,千乘莫移其情。適使矯易去就,則不能相為矣。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荀卿有言曰,「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也。

  漢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楊雄曰:「鴻飛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違患之遠也。光武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車之所征賁,相望於岩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嚴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懷仁,斯固所謂「舉逸民天下歸心」者乎!肅宗亦禮鄭均而征高鳳,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

  野王二老者,不知何許人也。初,光武貳於更始,會關中擾亂,遣前將軍鄧禹西征,送之於道。既反,因于野王獵,路見二老者即禽。光武問曰:「禽何向?」並舉手西指,言「此中多虎,臣每即禽,虎亦即臣,大王勿往也。」光武曰:「苟有其備,虎亦何患。」父曰:「何大王之謬邪!昔湯即桀於鳴條,而大城於亳;武王亦即紂於牧野,而大城於郟鄏。彼二王者,其備非不深也。是以即人者,人亦即之,雖有其備,庸可忽乎!」光武悟其旨,顧左右曰:「此隱者也。」將用之,辭而去,莫知所在。

  ***

  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連年乃至,欲薦之於莽,固辭乃止。潛隱於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歎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娶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當如我死也。於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

  ***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時尉行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楯歎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經》。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萌素明陰陽,知莽將敗,有頃,乃首戴瓦盎,哭於市曰:「新乎新乎!」因遂潛藏。

  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勞山,養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北海太守素聞其高,遣吏奉謁致禮,萌不答。太守懷恨而使捕之。吏叩頭曰:「子康大賢,天下共聞,所在之處,人敬如父,往必不獲,只自毀辱。」太守怒,收之系獄,更發它吏。行至勞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禦。吏被傷流血,奔而還。後詔書征萌,托以老耄,迷路東西,語使者雲:「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於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濟時乎?」即便駕歸。連征不起,以壽終。

  初,萌與同郡徐房、平原李子雲、王君公相友善,並曉陰陽,懷德穢行。房與子雲養徒各千人,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牆東王君公。」

  ***

  周党字伯況,太原廣武人也。家產千金。少孤,為宗人所養,而遇之不以理,及長,又不還其財。黨詣鄉縣訟,主乃歸之。既而散與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長安遊學。

  初,鄉佐嘗眾中辱黨,黨久懷之。後讀《春秋》,聞復仇之義,便輟講而還,與鄉佐相聞,期克鬥日。既交刃,而黨為鄉佐所傷,困頓。鄉佐服其義,輿歸養之,數日方蘇,既悟而去。自此敕身修志,州裡稱其高。

  及王莽竊位,托疾杜門。自後賊暴從橫,殘滅郡縣,唯至廣武,過城不入。

  建武中,征為議郎,以病去職,遂將妻子居黽池。複被征,不得已,乃著短布單衣,穀皮綃頭,待見尚書。及光武引見,黨伏而不謁,自陳願守所志,帝乃許焉。

  博士范升奏毀黨曰:「臣聞堯不須許由、巢父,而建號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齊,而王道以成。伏見太原周党、東海王良、山陽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車。及陛見帝廷,黨不以禮屈,伏而不謁,偃蹇驕悍,同時俱逝。党等文不能演義,武不能死君,釣采華名,庶幾三公之位。臣願與坐雲台之下,考試圖國之道。不如臣言,伏虛妄之罪。而敢私竊虛名,誇上求高,皆大不敬。」書奏,天子以示公卿。詔曰:「自古明王聖主,必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其賜帛四十匹。」党遂隱居黽池,著書上下篇而終。邑人賢而祠之。

  初,黨與同郡譚賢伯升、雁門殷謨君長,俱守節不仕王莽世。建武中,征,並不到。

  ***

  王霸字儒仲,太原廣武人也。少有清節。及王莽篡位,棄冠帶,絕交宦。建武中,征到尚書,拜稱名,不稱臣。有司問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霸讓位於霸。閻陽毀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頗有其風。」遂止。以病歸,隱居守志,茅屋蓬戶。連征,不至,以壽終。

  ***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後至。舍於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

  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區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願因日暮,自屈語言。」光不答,乃投劄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霸得書,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也。」車駕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於是升輿歎息而去。

  複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禦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建武十七年,複特徵,不至。年八十,終於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穀千斛。

  ***

  井丹字大春,扶風郿人也。少受業太學,通《五經》,善談論,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紛綸井大春。」性清高,未嘗修刺修人。

  建武末,沛王輔等五王居北宮,皆好賓客,更遣請丹,不能致。信陽侯陰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貴盛,乃詭說五王,求錢千萬,約能致丹,而別使人要劫之。丹不得已,既至,就故為設麥飯蔥葉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故來相過,何其薄乎?」更置盛饌,乃食。及就起,左右進輦。丹笑曰:「吾聞桀駕人車,豈此邪?」坐中皆失色。就不得已而令去輦。自是隱閉,不關人事,以壽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