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
漢順帝紀(4) |
|
永建四年[129年] 春正月丙寅,大赦天下。 丙子,帝加元服。賜公卿已下天下男子爵各有差;鰥寡孤獨篤癃不能自存者帛,人一匹。 五月,漢陽都尉獻大珠①。詔曰:「海內有災,太官減膳。都尉不宣揚本朝,而獻珠求媚,今其封還。」 ①《範書》順帝紀言獻大珠者乃「桂陽太守文礱」。按《東觀記》曰:「漢陽率善都尉蒲密因桂陽太守文礱獻大明珠以求媚,今封珠還蒲密。」則獻珠者實蒲密也。《范書》失于過簡而障翳首惡也。 袁宏曰:夫饑而思食,寒而欲衣,生之所資也。遇其資則粳糧縕袍,快然自足矣。然富有天下者,其欲彌廣,雖方丈黼黻,猶曰不足,必求河海之珍,以充耳目之玩,則神勞於上,民疲於下矣。夫萬物之性,非能自止者也。上之所為,民之准的也。今以不止之性,而殉准的於上,是彌而開之,使其侈競也。古之帝王不為靡麗之服,不貴難得之貨,所以去華競,以嘿止喧也。夫上苟不欲,則物無由貴;物無由貴,則難得之貨息;難得之貨息,則民安本業;民安本業,則衣食周,力任全矣。夫不明其本而禁其末,不去其華而密其實,雖誅殺日加,而奢麗逾滋矣。 秋八月丁巳,太尉朱寵、司空張皓以陰陽不和免①。 ①《東觀記》、《范書》「朱寵」均作「劉光」。 癸酉①,大鴻臚龐參為太尉,太常王龔為司空。 ①按八月癸巳朔,無癸酉。《範書》作「九月癸酉」,是。疑《袁紀》脫「九月」二字。 冬十一月,司徒許敬策免,宗正劉〔崎〕(俊)為司徒①。 ①《東觀記》曰:「崎字叔峻,華陰人也。」鈕永建曰:「蓋紀文涉字而誤。」是。 朱寵字仲威,京兆杜陵人也。初為潁川太守,表孝悌儒義,理冤獄,撫孤老,功曹、主簿皆選明經有高行者。每出行縣,使文學祭酒佩經書前驅,頓止亭傳,輒複教授。周旋阡陌,觀課農桑,吏安其政,民愛其禮。所至縣界,父老迎者常數千人,寵乃使三老禦車,問人得失,百姓翕然,治甚有聲。 寵以正月歲首宴賜群吏,問功曹史鄭凱曰①:「聞貴郡山川多產奇士,前賢往哲,可得聞乎?」對曰:「鄙郡炳嵩山之靈,受中嶽之精,是以聖賢龍蟠,俊乂鳳集。昔許由、巢父恥受堯禪,洗耳河濱,重道輕帝,遁也高跱②。樊仲父者,志潔心遐,恥飲山河之功,賤天下之重,抗節參雲③。公儀、許由,俱出陽城④。留侯張良,奇謀輔世,玄算入微,濟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於〔父城〕(輔成)⑤。胡元安體曾參之至行,履樂正之純業,喪親泣血,骨立形存,精誠洞於神明,雉兔集其左右,出於潁陽⑥。彪義山英姿秀偉,逸才挺出,究孔聖之房奧,存文武於將墜,文麗春華,辭蔚藻績,出於昆陽⑦。杜伯夷經學稱于師門,政事熙于國朝,清身不苟,有於陵之操,損己存公,有公儀之節,以榮華為塵埃,以富貴為厚累,草廬蓬門,藜藿不供,出於定陵⑧。」寵曰:「太原周伯況,汝南周彥祖⑨,皆辭徵聘之寵,隱林藪之中,清邁夷齊,德擬古人,恐貴郡之士未有如此者也。」凱對曰:「此二賢但讓公卿之榮耳!若許由不受堯位,樊仲父不屈當世,以此准之,不以遠乎?」 ①功曹史,原作「公曹吏」,誤。續漢百官志曰:「功曹吏,主選署功勞。」故寵詢之以地方前賢往哲。 ②事見《史記》正義引皇甫謐高士傳。詳見卷五注。 ③樊仲父,即樊仲子,亦作樊穆仲。本名仲山甫,因封于樊,故亦稱樊仲山父,乃周宣王時名臣。 ④公儀,公儀休也,魯博士。詳見《史記》循吏傳。 ⑤據《續漢《郡國志》》及水經注改。 ⑥惠棟引汝南先賢傳曰:「胡定,字符安,潁川潁陽人也。至行絕人,在喪,雉兔遊其庭,雪霜覆其室。縣令遣戶曹掾排闥問定,定已絕谷,妻子皆臥在床。令遣掾以幹糒就遺之,定乃受半。」又樂正,樂正子春也。曾子弟子。《禮記》檀弓下曰:「樂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 ⑦彪義山,事蹟無考。 ⑧杜伯夷,即杜安。《范書》樂恢傳注引華嶠書曰:「安擢為宛令,以病去。章帝行過潁川,安上書,召拜侍御史,遷至巴郡太守。而恢在家,安與恢書通問,恢告吏口謝,且讓之曰:『為宛令不合志,病去可也。幹人主以窺窬,非也。違平生操,故不報。』安亦節士也,年十三入太學,號奇童。洛陽令周紆自往候安,安謝不見。京師貴戚慕其行,或遺之書,安不發,悉壁藏之。及後捕案貴戚賓客,安開壁出書,印封如故。」 ⑨周伯況,周黨也。周彥祖,周燮也。 寵征入為大鴻臚,拜太尉。自為宰相,數抗直言,雖為三公,臥布被,僅能覆身,食脫粟米,藜藿不厭。子弟同衣而出,並日而食。將薨,遺其子曰:「吾本寒賤諸生,才非周幹,橫受朝恩,位過其任,不能竭身報國,負責深重。身沒之後,百僚所賻贈,一無所受。素棺殯斂,疏布單衣,無設紱冕。斂畢,便以所有牛車,夜載喪還鄉里,勿告群僚,以密靜為務。」 許敬字鴻卿,汝南平輿人也。為吏有誣君者,會于縣令坐,敬拔刀斷席曰:「敬不忍與惡人連席。」由是知名。舉茂才,除南昌令。以土地卑濕,不可迎親,親老,則棄官歸供養。辟司徒府,稍遷江夏、沛相①,自光祿勳入為司徒。敬以臧否為己任,仕于和、安之間,當竇、鄧、閻氏之盛,直道而進,無所屈撓。三家既敗,多有染汙者,敬居然自適,引謗不及己,當世以此奇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