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元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禦寶馳回禦極(2) |
|
此時的八不沙皇後,只知慟哭,管甚麼禦寶不禦寶。就是燕帖木兒一派言語,亦未曾聞著。太子瞧這情形,料知皇后無能,遂老老實實的將禦寶受了,並止住了哭,想去勸慰皇后。經燕帖木兒以目示止,遂也不暇他顧,徑出行宮。燕帖木兒當即隨出,扶太子上馬,疾馳而去。途次傳命伯顏為中書左丞相,竝封太保,欽察台、阿兒思蘭海牙、趙世延,並為中書平章政事,朵兒只為中書右丞,前中書參議阿榮,太子詹事趙世安,並為中書參知政事,前右丞相塔失鐵木兒知樞密院事,鐵木兒補化及上都留守鐵木兒脫並為御史大夫。禦璽到手,即易大臣,可謂如見肺肝。於是明宗所用的一班舊臣,又複束諸高閣,歸去來兮。 及太子既到上都,監察禦史徐爽,遂上書勸進,略言天下不可一日無君,神器不可一夕虛懸,先皇帝奄棄臣庶,已逾數日,伏望皇上早正宸極,上奠宗社,下安兆民,俾中外有所依歸等語。蓄志久矣,何庸爾請。乃複擇吉登位,親禦大安閣,受諸王百官朝賀。免不得又有一道詔敕,其文雲: 朕惟昔上天啟我太祖皇帝,肇造帝業,列聖相承。世祖皇帝,既大一統,即建儲貳,而我裕皇天不假年!成宗入繼,才十餘載。我皇考武宗,歸膺大寶,克享天心,志存不私,以仁廟居東宮,遂嗣宸極。甫及英皇,降割我家。 晉邸違盟搆逆,據有神器,天示譴告,竟隕厥身。於是宗戚舊臣,協謀以舉義,正名以討罪,揆諸統緒,屬在藐躬。朕興念大兄播遷朔漠,以賢以長,歷數宜歸,力拒群言,至於再四。乃曰:艱難之際,天位久虛,則眾志勿固,恐隳大業。朕雖從請而臨禦,實秉初志之不移,是以固讓之詔始頒,奉迎之使已遣。尋命阿剌忒納失裡燕帖木兒奉皇帝寶璽,遠迓於途。受寶即位之日,即遣使授朕皇太子寶。朕幸釋重負,實獲素心,乃率臣民北迎大駕。而先皇帝跋涉出川,蒙犯霜露,道裡遼遠,自春徂秋,懷險阻于歷年,望都邑而增慨。徒禦勿慎,屢爽節宣。信使往來,相望于道路。彼此思見,交切於衷懷。八月一日,大駕次王忽察都,朕欣瞻對之有期,獨兼程而先進。相見之頃,悲喜交集,何數日之間,而宮車勿駕,國家多難,遽至於斯,念之痛心,以夜繼旦!【欺人乎!欺己乎!】 諸王大臣以為祖宗基業之隆,先帝付託之重,天命所在,誠不可違,請即正位以安九有。朕以先皇帝奄棄方新,摧怛何忍,銜哀辭對,固請彌堅。執誼伏闕者三日,皆宗社大計,乃以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於上都。可大赦天下,自天曆二年八月十五日昧爽以前,罪無輕重,鹹赦除之。 於戲!戡定之余,莫急乎與民休息;不變之道,莫大乎使民知義,亦惟爾中外大小之臣,各究乃心,以稱朕意! *** 即位詔下,又命中書省臣等,議定先帝廟號,叫作明宗。可憐明宗稱帝,只七閱月,連改元的詔旨,都未及下,竟爾被人暗算,中毒身亡!年僅三十,空留了一個明字,作為尊號!其實這明字尚未切貼;若果甚明,何致為圖帖睦爾及燕帖木兒兩人一同謀斃呢?【坐實兩人謀斃,書法無隱。】 話休敘煩,且說圖帖睦爾既已正位,此次情形,與前次不同。前次猶稱暫攝,此次正名定分,實行帝制,因他後來廟號,叫作文宗,小子不好仍稱懷王,只得沿號文宗。【劃清眉目。】文宗首命阿榮、趙世安兩人,督建龍翔集慶寺于建康,又派台臣前往監工,南台禦史恰聯銜奏阻,說得剴切詳明,不由文宗不從,其詞道: 陛下龍潛建業,居民困于供給,幸而獲睹今日,莫不跂望非常之思。今奪民時,毀民居,以創佛寺,台臣表正百官,委以監造,豈其禮哉?昔漢高祖複豐沛兩縣,光武帝免南陽稅三年,今不務此,而隆重佛教,何以慰斯民之望?且佛教慈悲方便,今尊佛氏而害生民,無乃違其教乎!臣等心以為危,故不避斧鉞,惶恐上陳! 尋得詔旨,罷免台臣監役,台臣方免得往返,也算文宗肯納嘉言了。但文宗的心中,總想皈依佛教,懺除一切罪厄。【推刃同胞,宜乎自慄。】所以余政未修,先已建寺。並因帝師圓寂,改立西僧輦真乞剌思為帝師。新帝師自西域到來,文宗命朝臣出迎,凡位列一品以下,俱應此役。帝師卻大模大樣,乘車入都。既登殿,文宗亦恭立門內,親揖帝師,帝師傲睨自若,不過略略合掌,便算答禮。及入座,由文宗飭諭,命大臣俯伏進觴,帝師又傲然不為動。惱動了國子祭酒富珠裡翀,大踏步走至帝師座前,滿滿的斟了一觥,遞與帝師道:「帝師祖奉釋迦,是天下僧人的宗師,我祖奉孔子,是天下儒人的宗師,彼此各有所宗,各不為禮,想帝師亦應原諒!」 帝師聞言,無從駁辯,卻一笑起身,受觴卒飲,大眾為之慄然。富珠裡翀恰徐徐的退入班中去了。【難倒帝師。】 文宗也不加斥責,盡歡而罷。嗣以燕帖木兒,功勳無比,追封三代,以他曾祖父班都察為溧陽王,曾祖妣王龍徹,為溧陽王夫人,祖父土土哈為升王,祖妣太塔你,為升王夫人;父床兀兒為揚王,母也先帖你及繼母公主察吉兒並為揚王夫人。又命禮部尚書馬祖常,鋪張燕帖木兒功績,制文立石,矗峙北郊。嗣複因種種賞賜,未足報功,特命專任宰輔,改伯顏知樞密院事,罷設左丞相,並頒詔以示寵眷道: 燕帖木兒勳勞惟舊,忠勇多謀,奮大義以成功,致治平於期月,宜專獨運以重秉鈞,授以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太平王答剌罕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提調燕王宮相府事,大都督領龍翊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凡號令、刑名、選法、錢糧、造作一切中書政務,悉聽總裁。諸王公主駙馬近侍人員,大小諸衙門官員人等,敢有隔越奏聞,以違制論,特詔。 自是燕帖木兒權勢日隆,凡所欲為,無不如意,因此宮廷內外,只知有太平王,不知有文宗。正是: 擁戴功高無與匹;威權日甚易生驕。 欲知文宗此後行政,且從下回交代。 *==*==* 明宗即位和寧,觀其所頒詔令,無非普通行政,並不聞有暴虐之行,致幹民怨,而王忽察都之信宿,即致暴崩。值春秋鼎盛之時,遇此極大變故,而皇太子不加追究,右丞相亦未發言且取得禦寶,即上馬南馳,此非太子、右相之暗中加毒,能如是之默爾而息乎?太子未曾登極,即易舊臣,機一至而即發,情欲蓋而彌張。至於內省多疚,欲假佛事以懺過,佛果有靈,豈為亂賊呵護平?獲罪於天,禱亦何益,多見其不知量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