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西太后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五回 泄秘謀三次臨朝 反舊政六人斃命(3)


  康有為逃至上海,將要進吳淞口,舟忽停住,來了一個洋人,挨艙搜索。見了有為,似曾相識,便操著華語道:「康先生,你好大膽!敢來此地?」

  有為瞧著,乃是海關上辦事洋員,向與有一面交。忙起與行禮,問著何事?西人就把京電緝拿略述一遍。有為不得已乞救。西人道:「本意是來代緝,如今反為代縱。好在你是政治犯,快來,隨我同去。」

  有為即跟他出艙。見西人另有小輪,便舍了原舟,趨入小輪而去。看官!你道政治犯是什麼解釋?為國家政治上犯罪,叫作政治犯,乃是公犯與私犯不同。西國律例:凡他國政治犯逃至本國,不得交還。所以西人好帶著遠颺。有為所乘的輪船,本外國商人開辦,海關人員見了,自然奉命維謹。有為隨西人到關上,改乘英國威海司軍艦,竟往香港去了。鴻飛冥冥,弋人何篡。

  梁啟超命不該絕,這日正有事赴津,聞榮祿發兵入京,料知官禁有變,急投日本兵艦,逃往橫濱。自此師弟兩人出亡在外,組保皇會,辦清議報,直至宣統革命,黨禁撤銷,方得東歸。這且按下不提。

  且說西太后三次訓政,八面威風,各位頑固老臣,統是喜氣洋洋,非常得意。獨這頹然失勢的光緒帝,形容慘淡,步入勤政殿中,對著這位華服雍容的西太后,行過三跪九叩禮;然後各王大臣統排著位次,跪伏殿階。殿中肅靜無嘩,只有一種蓬蓬勃勃的聲音,響應方磚。看官道是何聲?乃是王大臣的碰頭聲。筆下有力,刻畫盡致。

  行禮已畢,未幾還朝,光緒帝仍返禁瀛台。次日即用帝名降諭道:

  朝廷籌辦新政,冀為國家圖富強,為吾民籌生計,並非好為變法,棄舊如遺。此朕不得已之苦衷,當為天下臣民所共諒。乃體察舊日民情,頗覺惶惑,總緣有司奉行不善,以致無識之徒,妄相揣測,議論紛騰。即如裁併官缺一事,本為淘汰冗員。而外間不察,遂有以大更制度為請者。舉此類推,將以訛持訛,伊于胡底?若不開誠宣示,誠恐胥動浮言,民氣因之不靖,殊失朕力圖自強之本意。所有現行新政中裁撤之詹事府等衙門,原議將應辦之事,分別歸併,以省繁冗。現在詳察情形,此減彼増,轉多周折,不若悉仍其舊。著將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等衙門,照常設立,毋庸裁併。其各省應行裁併局、所冗員,仍著各該督撫認真裁汰。至開辦時務官報,及准令士民上書,原以寓明目達聰之用。

  惟現在朝廷廣開言路,內外臣工條陳時政者,言苟可采,無不立見施行。而疏章竟進,輒多摭拾浮詞,雷同附和,甚至語涉荒誕,殊多龐雜。嗣後凡有言責之員,自當各抒讜論,以達民隱而宣國是。其餘不應奏事人員,概不准擅遞封章,以符定制。時務官報,無裨治體,徒惑人心,並著即行裁撤。 大學堂為培植人才之地,除京師及各省會業已次第興辦外,其各府州縣議設之小學堂,著該地方官察酌情形,聽民自便。其各省祠廟,不在祀典者,苟非淫祀,一仍其舊,毋庸改為學堂。此外業經議行及現在交議各事,如通商、惠 工、重農、育材,以及修武備、浚利源,實系有關國計民生者,亟當切實次第舉行。其無禆時政而有礙治體者,均毋庸置議。著六部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詳加核議,據實奏明,分別辦理,以副朝廷勵精圖治不厭求詳之至意。將此通諭知之。

  *

  自有此諭,已將新政根本,全盤推翻。隨後覆命各項考試,仍用制藝,停辦經濟特科,禁止報館,撤銷農商總局,不准士民結社集會。舉光緒帝半生心血,百日精神,都化作過眼煙雲,消滅無遺了。

  西太后複下嚴厲手段,令將楊深秀、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六人,即行正法,毋庸刑部訊鞫。六人臨刑,神色不變。嗣同尚談笑自若,宣言道:「中國數千餘年來,未聞有為國變法,以致流血,此番算是第一遭了。人誰不死,死後揚名,怕不是碧血千秋麼?」

  六人同時遇害,時人呼為六君子。又將張蔭桓發配新疆,嚴加管束,徐致靖永遠監禁,李端棻革職充戍,陳寶箴革去巡撫職,永不敘用,複奪翁同龢原官,交地方官看管。一面命榮祿為軍機大臣,節制北洋諸軍。特任裕祿為直隸總督,許應騤為閩浙總督,老母班一概起複,小孩班一概誅逐。然後再作幾篇官樣文章,作為上諭。如融党見,杜攻訐,清理訟獄,訓練兵勇,懲戒盜賊,勤課水利、農桑,飭辦積穀、保甲、團練等事。守舊党人盛稱西太后功德,仿佛是個女中堯舜。小子有詩詠道:

  撥翻新政見雌威,率土臣民莫敢違。
  盡說女中有堯舜,如何清室竟衰微?

  欲知後來情狀,看官試閱下回。

  *==*==*

  光緒帝之急於圖強,與維新黨之侈言變法,皆蹈欲速不達之弊,不能盡為無咎。然如西太后手段之辣,心思之悍,誠呂、武以來所未有。我不敢謂維新黨之足以興國,我卻敢謂西太后之必致喪邦。滿廷老朽,讒構有餘,加以閹豎李蓮英,勢傾內外,能無論胥以亡乎?古人謂牝雞司晨,惟家之索,觀是書而益信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