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西太后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九回 慘遭縱火澱園被焚 望斷回鑾熱河馳訃(2) |
|
是年冬季,咸豐帝已精神恍惚,坐臥不寧,咯血、夢遺諸症,次第發作。到十一年元旦,勉強起床,禦澹泊誠敬殿受賀。轉至勤政殿,賜近支親藩筵宴。六宮妃嬪,也遵著京中舊例,慶賞一天。只咸豐帝終怏怏不樂,午牌後便入內高臥,諮嗟不已。京內外各大臣統著人赴行在上表,賀喜以外,並請回鑾吉期。咸豐帝尚想延挨,經懿貴妃聯合皇后彼此互勸,乃諭於二月十三日回鑾。扈從各員,因回鑾期近,各自預備。獨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及宗室尚書肅順,一些兒沒有舉動。大眾懷疑得很,私下去問肅順。我亦欲問之。 肅順笑道:「據我看來,回鑾的日子恐沒有這般迅速。」 大眾道:「諭旨煌煌,哪裡還可更變!」 肅順道:「諸公不信,到期自知。」 大眾不便續問,只一日一日的待著。 到了二月初旬,並沒有安排鑾駕的消息,大眾才覺驚疑。至二月十一日,頒發上諭:改期二月二十五日。過了十天,由怡親王載垣,奉旨宣召大臣會議。大眾應召畢集,由怡王迎入。行過了禮,怡王才啟口道:「今晨奉到面諭,乃系聖躬違和,未便啟程。因令各王大臣從長計較,究應回鑾與否,詳實奏聞。」 大眾聽說,各鉗住了口,不贊一辭。忽見肅順開言道:「聖上意思,是不願回鑾。但皇言不便反汗,所以令群下會議。現在只可曲體聖衷,聯銜複奏,緩日回鑾罷!」 怡親王道:「我亦這麼想。」 當下此唱彼和,無不贊成。一班馬屁鬼。遂由怡王領銜,諫阻回鑾。奉批:著照所請。竟將前時頒下的成命化作烏有了。大眾服肅順先見,栢晤時很是讚揚。肅順道:「諸公但知其一,未知其二。試想聖上在京時,整日住在圓明園,現在成為焦土,回鑾後見了故址,寧不傷心?況皇上所寵的四春娘娘,遵著祖制不能入宮,將來當安插何處?目下聖體違和,也是為著這事憂勞所致。咱們不能為皇上分憂,已自抱愧,難道還要皇上添憂麼?」一口道破,確是明見,奈不逮一哲婦何。大眾才各自了然。 這番話傳入宮中,懿貴妃很是不悅。即密遣心腹宮監安德海,夤夜入京,叫恭王奕訢前來。奕訢膽小,不敢遽允,只會同軍機大臣文祥,酌繕奏摺,願赴行在祗問起居。安德海回至行在,奏摺亦即齎到。咸豐帝閱奏畢,即召載垣入,擬定旨意,叫他不必前來。諭雲: 朕與恭親王奕訢,自去秋別後,倏經半載有餘。時思握手而談,稍慰廑念。惟朕近日身體違和,晐嗽未止,紅痰尚有時而見,總宜靜攝,庶期火不上炎。朕與爾棣萼情聯,見面時回思往事,豈能無感於懷!實於病體未宜;況諸事妥協,尚無面諭之處。統俟今歲回鑾後,再行詳細面陳。著不必赴行在,文祥亦不必前來,特諭。 這諭發出,懿貴妃的計策全然無效,一腔熱憤都噴在載垣、端華、肅順身上,專待機會到來,把三人立刻處死。可憐怡鄭兩親王尚蒙在鼓裡,未曾防著。死了。只肅順有些乖覺,嘗密語怡鄭兩王,叫他先事預防,毋墮彼手。怡鄭二王咸尊勢盛,哪裡放在心上。可巧侍衛榮祿與懿貴妃有親戚關係,貴妃與他暗中聯絡,作為外援。這事被肅順聞知,遂至怡鄭二王處,令他密奏帝前,廢去貴妃。怡鄭二王還疑肅順多事,但心中怡也記著。 是年夏季,天氣酷暑,熱河一帶也是炎熱得很。咸豐帝病體加劇,日夕臥著,有時記著四春娘娘,令她入侍。偏這懿貴妃從中阻撓,不許近前。就使見了一面,也是不便多談。因此咸豐帝懷恨貴妃。怡鄭二王,微窺上意,問疾時,請屏去左右,密陳貴妃、榮祿內外勾結事。木朽蟲生。咸豐帝半信半疑。擬俟病體少痊,調査確證。無如心越煩悶,病越沉重。到六月初九日誕辰,扈從各王大臣統至福壽園朝賀。咸豐帝尚勉力支撐,蒞園受禮,並即賜宴。歡宴未終,咸豐帝已掙扎不住,令兩太監扶掖還寢。妃嬪人等,還待著行禮,由宮監宣詔賜免。自是咸豐帝終日臥著,不能臨禦如常了。 看官聽著,這咸豐帝即位初年,頗思振作有為,幹一番旋乾轉坤的事業。可奈內有發撚,外有英法等國,嘩亂不休,擾得心盡力疲,仍歸無效,反喪失了許多土地、許多金錢。郁極思解,忙裡偷閒,就把那絕色女子選了幾個,作為消遣的玩物。誰知女色蠱人,容易伐性,以一禦十,不耗亦枵。又況倉皇出狩,飽曆風霜,悵皇路之多艱,痛名園之不復;又複讒間交作,謠諑多端,任你如何強壯,也要變成癆瘵。一挨兩挨,竟致不起。總束數行,可作當頭棒喝。 皇后、貴妃急得什麼相似,日日到京中催趲御醫。來了幾個岐黃妙手,能醫病不能醫命。至七月中壬寅這一日,病已大漸。咸豐帝密囑皇后,取出一張遺旨,交付了她,叫她不要遺失。皇后瞧了一瞧,便藏在懷中。暗伏下文。湊巧懿貴妃也踱將進來。還道是交代禦寶,忙向皇后婉問。咸豐帝已聞著,道:「禦寶麼……」 就從枕邊檢出交與皇后。隨命召載垣、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入草遺詔: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囑咐了數語,無非是托孤寄命的話頭。八人退出,又閱一宵,到癸卯日寅刻,咸豐帝竟崩逝去了,享壽三十一歲,廟號文宗。載垣、端華、肅順等,入內哭臨。 至大殮後,即扶出六歲的皇太子,在柩前即皇帝位。越日,尊皇后鈕祜祿氏及皇太子生母皇貴妃那拉氏,均為皇太后。並後匹嫡,亂之本也。旋複上皇太后徽號曰慈安,上生母皇太后徽號曰慈禧。並擬定新皇帝年號,是「祺祥」二字。新皇帝年只六歲,所有一切政務,自然由載垣、端華等獨斷獨行。且因咸豐帝遺命有贊襄一語,他八人遂自稱讚襄政務王大臣。先頒喜詔,複頒哀詔。 過了數天,即接到恭王奕訢等來折,請准至熱河奔喪。載垣、端華、肅順等私議道:「奕訢此來,不懷好意,須阻住他方好。」 當下由肅順擬旨,略說京師重地,留守要緊,毋庸來此奔喪等語。 這道旨才頒發出去,忽由兩宮太后發下禦史董元醇一折。載垣取來瞧著,不禁連聲叱道:「混帳,放屁!」正是: 貴胄挾權方蓄意,台官拜折忽翻新。 畢竟折內有何言語,待小子下回表明。 *==*==* 那拉貴妃之始阻出狩,繼勸回鑾,名正言順。一若關心大計,毫無私見者。然迨文宗彌留,第一著即索禦璽,攬權之私心已見。厥後生殺予奪,唯所欲為,先後判若兩人。人皆疑之,吾謂無庸疑也。小忠小信正所以固結主意,籠絡人心耳。他人不敢阻,而彼獨阻之;他人不敢勸,而彼獨勸之,惟其敢也,所以成後此種種之辣手。明眼人閱到此回,尤見著書人深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