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唐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一回 定秘謀元舅除凶 竊主柄強藩抗命(1)


  卻說宦官魚朝恩,專掌禁兵,勢傾朝野,每有章奏,期在必允,朝廷政事,無不預議,偶有一事,不得與聞,即悻悻道:「天下事可不由我主張麼?」【自大如此,都是代宗一人釀成。】

  養子令徽,為內給使,官小年輕,止得衣綠,嘗與同列忿爭,歸告朝恩。朝恩即帶著令徽,入見代宗道:「臣兒令徽,官職太卑,屢受人侮,幸乞陛下賜給紫衣!」

  代宗尚未及答,偏內監已捧著紫衣,站立一旁。朝恩不待上命,即隨手取來,遞與令徽,囑他穿著,才行拜謝。

  看官試想!似這種自尊自大的行為,無論什麼主子,也有些耐不下去。代宗卻強顏作笑道:「兒服紫衣,想可稱心了。」

  朝恩父子,昂然退去。

  自是代宗隱忌朝恩,元載窺知上意,乘間入奏,請除朝思。代宗囑令暗中設法,毋得泄機。【除一閹宦,須囑宰相暗地設謀,真是枉做皇帝。】元載遂賄托衛士周皓,及陝州節度使皇甫溫,令圖朝恩。這兩人本是朝恩心腹,因見了黃白物,不由不貪利動心,遂與元載串同一氣!載又徙溫為鳳翔節度使,溫入朝陛見,載留他居京數日,悄悄的布定密謀,入白代宗。代宗稱善,但囑他小心行事,勿反惹禍。【畏葸之至。】載應諾而出。

  會值寒食節屆,代宗在內殿置酒,宴集親貴。朝恩亦得列坐,宴畢散席,朝恩亦謝恩欲出。忽元載領著周皓、皇甫溫等,踉蹌趨入,七手八腳,將朝恩一把抓住,捆縛起來。朝恩自呼何罪,當由代宗歷數罪狀,朝恩尚嘩詞答辯,毫不服罪。代宗諭令自盡,即由周皓等牽出朝恩,將他勒死,乃下敕罷朝恩觀軍容等使,出屍還家,詐說他受敕自縊,特賜錢六百萬緡,作為葬費。神策軍都虞侯劉希暹、都知兵馬使王駕鶴,向系朝恩羽翼,至是俱加授禦史中丞,俾安反側。後來希暹有不遜語,反由駕鶴奏聞,勒令自盡。所有朝恩餘黨,從此不敢生心。

  惟元載既誅朝恩,得寵益隆,載恃寵生驕,自矜有文武才,古今莫及,於是弄權舞智,約賄貪贓。吏部侍郎楊綰,典選平允,性又介直,不肯附載。嶺南節度使徐浩,搜括南方珍寶,運送載家,載即擅徙綰為國子祭酒,召浩為吏部侍郎。代宗素器重李泌,特令中使敦請出山。泌應召至京,複賜金紫,命他入相。經泌一再固辭,乃在蓬萊殿側,築一書院,使泌居住,遇有軍國重事,無不諮商。泌素無妻,且不食肉,代宗強令肉食,且為娶前朔方留後李暐甥女,賜第安福裡,生子名繁。【長源亦墮塵劫耶?】

  偏元載陰懷妒忌,屢欲調泌出外,免受牽掣,適江西觀察使魏少游,請簡僚佐,載謂泌有吏才,請即簡任。代宗亦知載有意調泌,特密語泌道:「元載不肯容卿,朕今令卿往江西,暫時安處。俟朕除載後,當有信報卿,卿可束裝來京。」

  泌唯唯受命。【何不仍歸衡山,想是一入塵迷,便難灑脫。】

  乃出泌為江西判官,且遙飭少遊好生看待,毋得簡慢!

  泌已南下,載益專橫,同平章事王縉,朋比為奸,貪風大熾。

  載有丈人從宣州來,向載求官,載遣往河北,但給一書。丈人不悅,行至幽州,發書展視,並無一言,只署著元載兩字,丈人進退兩難,不得已試謁判官。哪知判官接閱載書,很是起敬,立白節度使延為上客,留宴數日,贈絹千匹,丈人已得了一注小財,樂得滿載而歸。這還因丈人不足任事,所以載如此處置,若稍有才能,一經載代為援引,無不立躋顯宦。王縉威勢,亦幾與相同。載妻子及縉弟妹,皆倚勢納賂。載有主書卓英倩,性尤貪狡,得載歡心,所以干祿求榮的士子,往往買囑英倩,求他引進。英倩竟得坐擁鉅資,稱富家翁。

  成都司錄李少良,上書詆載,載即諷令台官奏劾少良,召入杖斃,連少良友人韋頌,及殿中侍御史陸珽,一併坐罪處死。

  代宗被他脅制,很是懊悵,乃獨下手敕,召浙西觀察使李棲筠入朝,命為御史大夫。棲筠剛正不阿,受職後,即糾彈吏部侍郎徐浩、薛邕,及京兆尹杜濟虛,欺君罔上,黷貨賣官。代宗令禮部侍郎于劭複按,劭頗加袒護,複奏時多涉模糊,複經棲筠劾他同黨,遂貶浩為明州別駕、邕為歙州刺史、濟虛為杭州刺史、劭為桂州長史。這四人統是元載黨羽,一旦黜退,不少瞻徇,明明是抑奪載權。

  載尚未知改悔,且深恨棲筠,常欲將他陷害。棲筠雖特邀主知,得肅風憲,但見代宗依違少斷,元載凶狡多端,免不得憂憤交並,釀成重疾,居台未幾,便即謝世。他原籍本是趙人,遷居汲郡,有王佐才,性喜獎善,又好聞過,歷任東南守吏,政績卓著,朝廷曾封為贊皇縣子,所以身後多稱為贊皇公。代宗屢欲召為宰輔,憚載輒止,至入任禦史,不久即歿,代宗方加倚畀,偏偏天不假年,因此天顏震悼,特追贈吏部尚書,予諡文獻。子吉甫後相憲宗,下文自有表見。

  單說代宗因棲筠去世,失一臂助,急切裡無從除載,只好再行含忍。中經幽州不靖,魏博發難,汴宋軍又複作亂。迭經彌縫挽救,稍稍就緒。因欲敘元載始末,故將各鎮事,渾括數語,待後再詳。不幸貴妃獨孤氏,得病身亡。妃以色見幸,居常專夜,至此香銷玉殞,教代宗如何不悲?當下在內殿殯靈,按時營奠,追封皇后,諡為貞懿。好容易過了一二年,方覺悲懷漸減,專心國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