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唐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五十一回 失潼關哥舒翰喪師 駐馬嵬楊貴妃隕命(2) |
|
是時真源令張巡,方克復雍邱,擊退賊守令狐潮。平原太守顏真卿,時任河北採訪使,進拔魏郡,擊敗賊守袁知泰。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與真卿合兵,受職河北招討使,攻克信郡。穎川太守來瑱,前後破賊甚眾,賊呼為來嚼鐵。河南節度使,改任高祖孫嗣虢王巨,亦引兵解南陽圍。平盧賊將劉客奴等通書顏真卿,願取范陽自贖。真卿遣判官賈載,助給衣糧,並遣子為質,一面請命朝廷,特授客奴為平盧節度使,賜名正臣。【總括一段,簡而不漏。】 祿山聞各處警信,驚惶的了不得,便召高尚、嚴莊入詈道:「汝等教我造反,以為計出萬全,今前阻潼關,兵不得進,北路一帶,盡成敵國,又不得退,尚好說是萬全麼?」 高、嚴兩人,無詞可答,懷慚而退,好幾日不敢複見。可巧田乾真自潼關退還,入勸祿山道:「自古帝王創業,均有勝負,怎能一舉即成?尚、莊皆佐命元勳,一旦嚴譴,諸將誰不懈體,那時進退兩難,真正失計呢。」 祿山乃悟,複召入尚莊,置酒款待,和好如初。因複令崔乾祐自陝進兵,又遣孫孝哲安神威等繼進,待再攻潼關不下,才歸范陽。計議已定,仍在洛陽待著。 潼關元帥哥舒翰,曾兩卻賊兵,副使王思禮密語翰道:「祿山造反,以誅楊國忠為名,若公留兵三萬人守關,自率精銳還長安,入清君側,這也是漢挫七國的秘計呢。」【指漢誅晁錯事。】 翰搖首道:「若照汝言,是翰造反,並不是祿山造反呢。」【此說還是有理。】 時戶部尚書安思順,與祿山同宗,前曾奏言祿山必反,所以免坐。翰獨與他有隙,偽為賊書,獻諸闕下,書中系結思順為內應,不由玄宗不懼。且因翰疏陳思順七罪,即令賜死。國忠欲營救思順,正苦無法,又聞王思禮密謀,益加恟懼,遂募萬人屯灞上,令親信杜乾運為將,託名禦賊,實是防翰。翰知國忠私意,表請灞上軍撥隸潼關,並誘乾運議事,梟首以徇。於是國忠愈加怨恨,遂日促翰出關討賊。翰上言:「祿山為逆,未得人心,應持重相待,不出數月,賊勢瓦解,一鼓可擒」云云。玄宗頗以為然。 偏國忠日進讒言,但說翰逗留不進,坐誤軍機,玄宗乃遣使四出,詗敵虛實,俄有中使返報,賊將崔乾祐,在陝兵不滿四千人,又皆羸弱無備,應急擊勿失。想是國忠授意。於是玄宗遂疑及翰,促他出兵。 翰上書道:「祿山用兵已久,豈肯無備?臣料他是羸師誘我,我若往擊,正墮賊計。況賊兵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利在堅守,總教滅賊有期,何必遽求速效?現在諸道徵兵,尚多未集,不如少安毋躁,待賊有變,再行出兵。」 這書達到唐廷,又有郭子儀李光弼聯名奏陳,亦請自率部軍,北取范陽,搗賊巢穴,令賊內潰,潼關大軍,但應固守敝賊,不宜輕出等語。【郭李所見更是妥當。】 玄宗迭覽兩疏,意存猶豫。 國忠獨進言道:「翰擁兵二十萬,不謂不眾,就使不能複洛,亦當複陝,難道四五千賊兵都畏如蛇蠍麼?若今日不出,明日不戰,老師費財,坐待賊敝,臣恐賊勢反將日盛,官軍且將自敝呢。」 這一席話,又把玄宗哄動,一日三使,催翰出關。【國忠不忌翰,不致速死,玄宗不促翰,不致出奔。】 翰窘迫無計,只好引軍東出,臨行時撫膺慟哭,害得全軍喪膽,未戰先慌。【這便是敗亡預兆。】行至靈寶西原,望見前面已紮賊軍,南倚山、北控河,據險待著。翰令王思禮率兵五萬,充作前鋒。別將龐忠等,引兵十萬接應,自率親兵三萬,登河北高阜,揚旗擂鼓,算做助威。那賊將崔乾祐,帶著羸卒萬人,前來挑戰,東一簇,西一群,三三五五,散如列星,忽合忽離,忽前忽卻,官軍見他行伍不齊,全無軍法,都不禁冷笑起來。【先哭後笑,都是無謂。】當下麾軍齊進,甫及賊陣,乾祐即偃旗退去。思禮督軍力追,龐忠繼進,漸漸的走入隘道,兩旁都是峭壁,不由的膽戰心驚,正觀望間,只聽連珠炮響,左右山下,統豎起賊旗,木頭石塊,一齊拋下,官軍多頭破血流,相率傷亡。思禮亟令倒退,偏龐忠的後軍,陸續進來,一退一進,頓致前後相擠,變成了一團糟。崔乾祐煞是厲害,又從山南繞至河北,來擊哥舒翰軍。翰在山阜遙望,見思禮龐忠兩軍,未曾退歸,那賊兵又鼓噪而至,料知前軍失手,忙用氈車數十乘,作為前驅,自率軍從高阜殺下,攔截乾祐來路。乾祐見翰軍前擁氈車,不宜發矢,竟用草車相抵,乘風縱火。 看官試想!氈是引火的物件,一經燃著,哪裡還能撲滅?並且賊軍據著上風,翰軍碰著逆風,風猛火烈,煙焰飛騰,霎時間天黑如晦,翰軍目被煙迷,自相鬥殺,及至驚悟,又被賊軍搗入,陣勢大亂,屍血模糊。一半棄甲入山,一半拋戈投河。翰率麾下百餘騎,西奔入關,關外本有三塹,闊二丈,深一丈,專防賊兵衝突,自官軍陸續奔回,時已昏夜,黑暗中不辨高低,多半陷入塹中,須臾填滿,後來的敗兵,踐屍而過,幾似平地。翰檢點兵士,只剩得八千多人,不禁大慟,忽由火拔歸仁入報道:「賊兵將到關下了。」 翰惶急道:「現在兵敗勢孤,不堪再戰,我只有到關西驛,收集散卒,再來保關,君且留此禦賊,待我重來協守。」 言畢即行。 歸仁留居關上,竟通使乾祐,願執翰出降。乾祐乃進屯關下,專待歸仁出來。歸仁竟率百餘騎,至關西驛,入語翰道:「賊兵到了,請公上馬!」 翰上馬出驛,歸仁率眾叩頭道:「公率二十萬眾出征,一戰盡覆,尚何面目再見天子?且公不聞高仙芝、封常清故事麼?今為公計,只有東行一策,還可自全。」 翰歎道:「我身為大帥,豈可降賊?」 說至此,便欲下馬。歸仁喝令隨騎,竟將翰足系住馬腹,策鞭擁去。餘眾不肯從降,亦被縛住,驅出關外,往降乾祐。適值賊將田乾真,來接應乾祐軍,即囚翰等送洛陽。祿山召翰入見,獰笑道:「汝常輕我,今果何如?」 翰匍伏道:「臣肉眼不識聖人。」【一念貪生,天良盡喪。】 祿山大喜,命翰為司空,及見火拔歸仁,卻怒叱道:「汝敢叛主,不忠不義,留汝何用?」 立命左右將他推出,一刀兩段。【祿山此舉,頗快人意,但自問果無愧否?】遂令崔乾祐留據潼關,促孫孝哲安神威等西功長安。 玄宗聞潼關緊急,方擬遣將往援,驀聞潼關敗卒,馳走闕下,報稱哥舒翰敗沒狀,不由的魂飛天外,忙召宰相楊國忠等商議。有說宜調兵親征,有說宜徵兵勤王,獨國忠提出幸蜀兩字,稱為上策。原是三十六策的上策。議至日暮,尚未決定,忽又有候吏入報道:「今日平安火不至,莫非有急變不成?」 玄宗益覺驚惶。 看官道平安火是何物?原來唐朝制度,每三十裡設一烽堠,日曉日暮,各放煙一次,叫作平安火。此火不燔,顯見得是不平安呢。玄宗再問國忠,國忠道:「臣嘗兼職劍南節度使,早令副使崔圖,練兵儲糧,防備不測,目下遠水難救近火,且由車駕暫幸西蜀,有恃無恐,然後徵集各道將帥,四面蹙賊,管保能轉危為安呢。」 狡兔原善營窟,可惜獵犬不容。 玄宗躊躇半晌,方道:「且至明日再議!」 國忠等依次散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