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清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四十四回 布德揚威連番下詔 擒渠獻馘逐載報功(1) |
|
卻說和珅伏誅之日,正王三槐押解到京之時。嘉慶帝命軍機大臣等,審問三槐,供稱「官逼民反」四字。嗣經嘉慶帝親訊,三槐仍咬定原供。嘉慶帝道:「四川的官吏,難道都是不法麼?」 三槐道:「只有劉青天一人。」 三槐被劉清誘擒,仍然不怨,供出劉青天行狀,可見良心未泯,公論自存,貪官污吏,不如盜賊遠甚。 嘉慶帝道:「哪個劉青天?」 三槐道:「現任建昌道劉清。」 嘉慶帝又道:「只有一個劉青天麼?」 三槐道:「劉青天外,要算巴縣老爺趙華,渠縣老爺吳桂,雖不及劉青天,還算是個好官,另外是沒有了。」 嘉慶帝聽了此言,不由的感慨起來,隨命將三槐下獄,暫緩行刑。又下諭道: 國家深仁厚澤百餘年,百姓生長太平,使非迫于萬不得已,安肯不顧身家,鋌而走險?皆由州縣官吏朘小民以奉上司,而上司以饋結和珅。今大憝已去,綱紀肅清。下情無不上達,自當大法小廉,不致複為民累。惟是教匪迫脅良民,及遇官兵,又驅為前行以膺鋒鏑,甚至剪髮刺面,以防其逃遁,小民進退皆死,朕日夜痛之。自古惟聞用兵於敵國,不聞用兵於吾民,其宣諭各路賊中被脅之人,有能縛獻賊首者,不惟宥罪,並可邀恩;否則臨陣投出,或自行逃出,亦必釋回鄉裡,俾安生業。百姓困極思安,勞久思息,諒必一見恩旨,翕然來歸。 其王三槐所供川省良吏,自劉清外,尚有知巴縣趙華,知渠縣吳桂,其量予優擢以從民望。至達州知州戴如煌,老病貪劣,胥役五千,借查邪教為名,遍拘富戶,而首逆徐天德、王學禮等,反皆賄縱,民怨沸騰,及武昌府同知常葵,奉檄查緝,株連無辜數千,慘刑勒索,致聶人傑拒捕起事,其皆逮京治罪。難民無田廬可歸者,勒保即督同劉清,熟籌安置,或仿明項忠原傑,招撫荊襄流民之法,相度經理。遍諭川楚陝豫地方,使鹹知朕意。 *** 自此諭下後,內外官吏,方知嘉慶帝平日實是留心外事,並非沒有知覺。且諭旨中含有慈祥惻怛意思,【頗不愧廟號仁宗的仁字。仁宗二字,就此補出。】但當時統兵的將帥,一時不能全換,嘉慶帝逐漸改易,另有數道諭旨,並錄於後。 和珅壓閣軍報,欺罔擅專,致各路領兵大臣,恃有和珅蒙庇,虛冒功級,坐糜軍餉,多不以實入奏。姑念更易將帥,一時乏人,勒保仍以總統授為經略大臣,其川陝湖北河南督撫,及領兵各大將咸受節制,以一事權。明亮額勒登保,均以副都統授為參贊大臣,別領官軍,各當一路,有不遵軍令者,指名參奏。川楚軍需,三載經費,至逾七千余萬,為從來所未有,皆由諸臣內恃和珅護庇,外踵福康安和琳積習,在軍惟笙歌酒肉自娛,以國帑供其浮冒,而各路官兵鄉勇,餉遲不發,致枵腹無褌,牛皮裹足,跌行山谷。此弊始于畢沅在湖北,而宜綿英善在川,相沿為例。今其嚴行察核,毋得再蹈前愆,致幹重咎! 宜綿前後奏報,皆屯駐無賊之處,從未與賊交鋒,且已老病,令解任來京。惠齡曠久無功,為賊所輕,著即回京守制。景安本和珅族孫,平日趨奉阿附,每於奏事之便,稟承指使,恃為奧援,剿堵皆不盡力,駐軍南陽,任楚賊犯豫,直出武關,惟尾追,不迎截,致有迎送伯之號。甚至民裹糧請軍,拒而不納,武員跪求擊賊,不發一兵,為參將廣福面誚,反挾憤誣劾,其獲封伯爵,亦攘道員完顏岱捕浙川邪教功,張皇入奏,欺君罔上,誤國病民,著即拿解來京,照律懲辦! *** 數道上諭,真似雷厲風行,統兵各官,不寒而慄。勒保也只得打疊精神,悉心籌畫,令額勒登保德楞泰,剿徐天德冷天祿,明亮剿張漢潮,自己駐紮梁山,居中調度。自嘉慶四年正月至六月,只額勒登保一軍,斬了冷天祿,德楞泰一軍,與徐天德相持,追入鄖陽,明亮一軍,徒奔走陝西境內,未得勝仗。勒保雖有所顧忌,不敢全行欺詐,然江山可改,本性難移,終究是見敵生畏,多方諉飾。新任湖廣總督倭什布,據實參奏,嘉慶帝複下諭道: 勒保經略半載,莫展一籌,惟彙報各路情形,按旬入告。近據倭什布奏,川賊接踵入楚,不下二萬,有北趨荊襄之勢,既不堵截,又不追剿,是勒保竟擇一無賊之處,駐營株守,罪一;且屢奏均言不必增兵,而附奏又請撥餉五百萬,若迫不及待,自相矛盾,意圖浮冒,罪二;各路奏報,多王三槐餘黨,勒保止將首逆誘擒,而置余匪於不問,罪三;軍營報奏,大半親隨之人,而兵勇錢糧,並不按期給發,以致枵腹跣行,凍餒山谷,幾同乞丐,士馬何由飽騰,罪四。勒保上負兩朝委任之恩,下貽萬民倒懸之苦,著即令尚書魁倫,副都禦史廣興,赴川逮問治罪!其經略事務,暫由明亮代理。欽此。 勒保逮回京師,永保偏出署陝撫,這也奇怪。因明亮剿辦張漢潮,遲延無功,陝西未能肅清,於自己方面,大有不便,因劾明亮觀望,明亮亦劾永保推諉,雙方互訟,嘉慶帝命陝督松筠密查。 松筠上疏,大略言:「經略明亮素號知兵,所言似合機宜,究無實效。將軍恒瑞前在湖北,戰跡稱最,但年近六旬,精力大減,恐不勝任。提督慶成,身先士卒,頗有膽量,奈中無主見,只能帶領偏師,不能出謀發慮。署陝撫永保無謀無勇,專圖利己,過輒歸人,獨額勒登保英勇出群,其次惟德楞泰,若要平賊,非用此二人不可。」 【松公頗有知人之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