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清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進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華齡(3)


  隨令大家卸了禮服,一概賜坐。偏是傅夫人換了常服,越加妖豔,頭上梳就旗式的髻子,發光可鑒,珠彩橫生;身上穿一件桃紅灑花京緞長襖,襯著這杏臉桃腮,嬌滴滴越顯紅白;襖下露出藍緞鑲邊的褲子,一雙天足,穿著滿幫繡花的京式旗圓。乾隆帝目不轉睛的瞧著了她,她卻嫣然一笑道:「壽禮未呈,先蒙賜宴,這都是皇太后皇上的厚恩,臣妾感激不盡。」

  【理應以身報德。】

  乾隆帝道:「姑嫂一體,何用客氣。」

  【嫂可代姑,原是一體。】

  當下傳旨擺宴,乾隆帝請傅夫人上坐。傅夫人道:「哪有冠履倒置的道理?」

  於是皇帝坐首席,皇后坐次席,第三席應屬傅夫人。傅夫人又謙讓一番,各位公主福晉等因傅夫人系皇后親嫂,自然格外尊崇,定要傅夫人坐第三席,傅夫人仍堅執不肯。乾隆帝道:「此處不是大廷上面,須按品列次,嫂子就坐了罷!」

  傅夫人無奈遵旨。比坐位重大的事情,亦應遵旨,但只一坐何妨。公主福晉等依次坐下,眾妃嬪亦侍坐兩旁。這次壽筵,正是異常豐盛,說不盡的山珍海味。飲到半酣,大眾都帶著酒意,脫略形跡,乾隆帝發了詩興,要大家即事聯詩。公主福晉等嚷道:「這個旨意,須要會吟詩的方可遵從,若不會吟詩,只得違旨。就使皇上要治罪,也是無可奈何了。」

  乾隆帝道:「不會吟詩,罰飲三杯,只皇后與嫂嫂,卻不在此例。」

  大眾方各無言。當由乾隆帝起句道:「坤闈設帨慶良辰。」

  皇后即續下道:「奉命開筵宴眾賓。」

  乾隆帝聞皇后吟畢,便道:「第三句請嫂嫂聯吟!」

  傅夫人道:「這卻不能,情願遵旨罰飲三杯。」

  乾隆帝道:「前說過嫂嫂不在此例,就使不會吟詩,也要硬吟的。況且姑姑能詩,嫂嫂沒有不能的道理。」

  【這是從姑嫂一體語推闡出來。】

  傅夫人只得想了一想,便吟道:「臣妾也叨恩澤逮。」

  乾隆帝道:「我接罷,『兩家並作一家春』,這句好不好?」

  【恰是妙句。】

  傅夫人極口讚揚。【此心已許君皇了。】

  乾隆帝又命眾人拇戰一回,釵聲釧聲,及一片呼三喝四的嬌聲,擠成一番熱鬧。傅夫人連飲了幾杯,酡顏半暈,星眼微餳,一片春意。乾隆帝見她已醉,命宮女扶至別宮暫寢,複令大家閒散一番,乾隆帝也出宮而去。

  隔了一小時,大家重複入席,飲酒數巡,時已未刻,皇后令宮女去視傅夫人,宮女去了,好一歇,未見回報。等到大家用過了膳,宮女始含笑而來,報稱傅娘娘臥室緊閉,不便入內。皇后道:「皇上呢?」

  宮女道:「皇上麼?」

  說了兩聲皇上,停住後文。

  皇后已微覺一半,不問下去。【隱忍得妙。】

  大家散了宴,少坐片刻,日影西沈,宮中統已上燈,便各謝宴退出。是晚只傅夫人不勝酒力,留住宮中。【不勝酒力,卻勝人力。】次晨,乾隆帝仍出視朝,不愧英主。傅夫人方至坤甯宮告辭,皇后對她一瞧,雲鬟半嚲,猶帶睡容,【昨宵的況味如何?】便微哂道:「嫂子恭喜!」

  【已含醋意。】

  這一語,說得這位傅夫人,不知不覺,面上一陣一陣的熱起來了,當即匆匆辭去。

  自此皇后見了乾隆帝,不似前日的溫柔,乾隆帝也覺暗暗抱愧,少往坤甯宮。昭陽殿裡,私恨綿綿,誰知禍不單行,皇后親生子永璉,竟於乾隆三年,一病不起,醫藥無靈。這位璉哥兒,本已由乾隆帝遵照家法,密立皇儲,至此溘逝,這皇后恨上加恨,痛上加痛,哭得死去活來。乾隆帝趁這時機,打疊起溫柔功夫,百般勸解,再三引咎,允她再生嫡子,定當續立為儲,並諡永璉為端慧皇太子,賜奠數次,皇后方才回心轉來。

  過了數年,又生下一子,賜名永琮,總道他長命長壽,克承大統,怎奈生了兩年,陡出天花,又致夭折。看官!你想這富察皇后,此時還有趣味麼?乾隆帝想了一法,借東巡為名,奉皇太后率皇后啟鑾,暗中實為皇后憂悶,借此消遣。【伉儷情也算從重。】謁了孔陵,祭了岱岳,凡山東名勝的地方,統去遊覽。

  奈這皇后悲悼亡兒,無刻去懷,外邊雖強自排遣,內裡不知怎樣難過。沿途山明水秀,林靜花香,別人看了,都覺襟懷爽適,入她眼中,獨成慘綠愁紅;又覆冒了一些風寒,遂在舟中大發寒熱。乾隆帝即令隨帶醫官,診脈進藥,服了下去,好似飲水一般,複徵召山東名醫,盡心診治,亦是沒效,連忙下旨回鑾。

  甫到德州,皇后已暈了數次,乾隆帝隨時慰問,也沒有一言相答;到皇太后來視,方模模糊糊的說了「謝恩」二字。臨終時,對著乾隆帝,只滴了數點紅淚。後人有詩惋歎道:

  星霓蒼龍失國儲,巫陽忽又叫蒼舒。
  長秋從此傷盡落,雲黯纖阿返桂輿。

  皇后已崩,乾隆帝念自結褵以來,與皇后非常恩愛,只為了傅夫人,稍稍乖離,後來又複和協,不想中道淪亡,失了一位賢後,正是可痛,遂對棺大慟一場。皇太后聞知,忙令乾隆帝先歸,自己與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緩程回京。乾隆帝遵了母訓,帶同大行皇后梓宮,兼程回去。欲知後事,下回再講。

  *==*==*

  苗疆未平,清高宗無此愉快,皇后千秋節,亦無此鬧熱,虢姨不來,內盅何從而起?皇后富察氏之猶得永年,未可知也。本回敘平苗事,寫得聲威震疊,敘祝壽事,寫得喜氣汪洋,而最後尾聲,則又寫得哀痛動人。歡容變作啼容,好景無非幻景,讀此可以悟往復平陂之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