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七回 議廢立周昌爭儲 討亂賊陳豨敗走(2) |
|
昌冷笑道:「堯不過一刀筆吏,何能至此!」 及昌赴趙國,堯竟繼昌後任。 昌得知消息,才佩服方與公的先見,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漢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病逝,安葬櫟陽北原。櫟陽與新豐毗連,太上皇樂居新豐,視若故鄉。見三十四回。故高祖徙都長安,太上皇不過偶然一至,未聞久留。就是得病時候,尚在新豐,高祖聞信往視,才得將他移入櫟陽宮,未幾病劇去世,就在櫟陽宮治喪。皇考升遐,當然有一番熱鬧,王侯將相,都來會葬,獨代相陳豨不至。及奉棺告窆,特就陵寢旁建置一城,取名萬年,設吏監守。高祖養親的典禮,從此告終。此事原不能略去。 葬事才畢,趙相周昌,乘便進謁,說有機密事求見。高祖不知何因,忙即召入。昌行過了禮,屏人啟奏道:「代相陳豨,私交賓客,擁有強兵,臣恐他暗中謀變,故特據實奏聞。」 高祖愕然道:「陳豨不來會葬,果想謀反麼?汝速回趙堅守,我當差人密查;若果有此事,我即引兵親征,諒豨也無能為呢!」 周昌領命去訖,高祖即遣人赴代,實行查辦。豨本宛朐人氏,前從高祖入關,累著戰功,得封陽夏侯,授為代相。代地北近匈奴,高祖令他往鎮,原是格外倚任的意思。豨與淮陰侯韓信友善,且前日也隨信出征,聯為至交。當受命赴代時,曾至韓信處辭行,信挈住豨手,引入內廷,屏去左右,獨與豨步立庭中,仰天歎息道:「我與君交好有年,今有一言相告,未知君願聞否?」 豨答道:「惟將軍命。」 信複道:「君奉命往代,代地士馬強壯,天下精兵,統皆聚集,君又為主上信臣,因地乘勢,正好圖謀大事。若有人報君謀反,主上亦未必遽信,及再至三至,方激動主上怒意,必且親自為將,督兵北討,我為君從中起事,內應外合,取天下也不難了。」 豨素重信才,當即面允道:「謹受尊教。」 信又囑託數語,方才相別。豨到了代地,陰結爪牙,預備起事。他平時本追慕魏信陵君,即魏公子無忌。好養食客,此次複受韓信囑託,格外廣交,無論豪商巨猾,統皆羅致門下。嘗因假歸過趙,隨客甚多,邯鄲旅舍,都被占滿。 周昌聞豨過境,前去拜會,見他人多勢旺,自然動疑。及豨假滿赴鎮,從騎越多,豨且意氣自豪,越覺得野心勃勃,不可複製。昌又與晤談片刻,待豨出境,正想上書告密,適值上皇駕崩,西行會葬,見陳豨未嘗到來,當即謁見高祖,說明豨有謀變等情。嗣由高祖派員赴代,查得陳豨門客,諸多不法,豨亦未免同謀,乃即馳還報聞。高祖尚不欲發兵,但召豨入朝,豨仍不至,潛謀作亂。韓王信時居近塞,偵悉陳豨抗命情形,遂遣部將王黃、曼邱臣,入誘陳豨,豨樂得與他聯結,舉兵叛漢,自稱代王,脅迫趙代各城守吏,使為己屬。 高祖聞報,忙率將士出發,星夜前進,直抵邯鄲。周昌出城迎入,由高祖升堂坐定,向昌問道:「陳豨兵有無來過?」 昌答言未來,高祖欣然道:「豨不知南據邯鄲,但恃漳水為阻,不敢遽出,我本知他無能為,今果驗了。」 昌複奏道:「常山郡共二十五城,今已有二十城失去,應把該郡守尉,拿來治罪。」 高祖道:「守尉亦皆造反否?」 昌答稱尚未。 高祖道:「既尚未反,如何將他治罪?他不過因兵力未足,致失去二十城。若不問情由,概加罪責,是迫使造反了。」 隨即頒出赦文,悉置不問,就是趙代吏民,一時被迫,亦准他自拔來歸,不咎既往。這也是應有之事。覆命周昌選擇趙地壯士,充做前驅將弁。昌挑得四人,帶同入見,高祖忽漫駡道:「豎子怎配為將哩!」 四人皆惶恐伏地,高祖卻又令他起來,各封千戶,使為前鋒軍將。全是權術馭人。左右不解高祖命意,待四人辭退,便進諫道:「從前一班開國功臣,經過許多險難,尚未盡得封賞,今此四人並無功績,為何就沐恩加封?」 高祖道:「這非汝等所能知,今日陳豨造反,趙代各地,多半被豨奪去,我已傳檄四方,徵集兵馬,乃至今還沒有到來。現在單靠著邯鄲兵士,我豈可惜此四千戶,反使趙地子弟,無從慰望呢!」 左右乃皆拜服。高祖又探得陳豨部屬,多系商人,即顧語左右道:「豨屬不難招致,我已想得良法了。」 於是取得多金,令幹吏攜金四出,收買豨將,一面懸賞千金,購拿王黃曼邱臣二人。二人一時未獲,豨將卻陸續來降。 高祖便在邯鄲城內,過了殘年。至十一年元月,諸路兵馬,奉檄援趙,會討陳豨。豨正遣部將張春,渡河攻聊城,王黃屯曲逆,侯敞帶領遊兵,往來接應,自與曼邱臣駐紮襄國。還有韓王信,亦進居參合,趙利入守東垣,總道是內外有備,可以久持。 那高祖亦分兵數道,前去攻擊,聊城一路,付與將軍郭蒙,及丞相曹參;曲逆一路,付與灌嬰;襄國一路,付與樊噲;參合一路,付與柴武;自率酈商夏侯嬰等,往攻東垣。另派絳侯周勃,從太原進襲代郡。代郡因陳豨他出,空虛無備,被周勃一鼓入城,立即蕩平。複乘勝進攻馬邑,馬邑固守不下,由勃猛撲數次,擊斃守兵多人,方才還軍。已而郭蒙會合齊兵,亦擊敗張春,樊噲又略定清河常山等縣,擊破陳豨及曼邱臣,灌嬰且陣斬張敞,擊走王黃,數路兵均皆得勝。 惟高祖自擊東垣,卻圍攻了兩三旬,迭次招降,反被守城兵士,羅羅蘇蘇,叫駡不休。頓時惱動高祖,親冒矢石,督兵猛攻,城中尚拚死守住,直至糧盡勢窮,方才出降。高祖馳入城中,命將前時叫駡的士卒,悉數處斬,惟不罵的始得免死。趙利已經竄去,追尋無著,也即罷休。 是時四路勝兵,依次會集,已將代地平定,王黃、曼邱臣,被部下活捉來獻,先後受誅。陳豨一敗塗地,逃往匈奴去了。獨漢將柴武,出兵參合,未得捷報。高祖不免擔憂,正想派兵策應,可巧露布馳來。乃是參合已破,連韓王信都授首了。事有先後,故敘筆獨遲。 原來柴武進攻參合,先遣人致書韓王信,勸他悔過歸漢,信報武書,略言僕亦思歸,好似痿人不忘起,盲人不忘視,但勢已至此,歸徒受誅,只好舍生一決罷。柴武見信不肯從,乃引兵進擊,與韓王信交戰數次,多得勝仗。信敗入城中,堅守不出。武佯為退兵,暗地伏著,俟韓王信出來追趕,突然躍出,把信劈落馬下,信眾皆降,武方露布告捷。 高祖當然喜慰,乃留周勃防禦陳豨,自引諸軍西歸。途次想到趙代二地,不便強合,還是照舊分封,才有專責。乃至洛陽下詔,仍分代趙為二國,且從子弟中擇立代王。諸侯王及將相等三十八人,統說皇中子恒,賢智溫良,可以王代,高祖遂封恒為代王,使都晉陽。 這代王恒就是薄姬所生,薄姬見幸高祖,一索得男。見前文。後來高祖專寵戚姬,幾把薄姬置諸不睬,薄姬卻毫無怨言,但將恒撫養成人,幸得受封代地。恒辭行就國,索性將母妃也一同接去。高祖原看薄姬如路人,隨他母子偕行,薄姬反得跳出禍門,安享富貴去了。小子有詩詠道: 其道生離不足歡,北行母子尚團圞; 試看人彘貽奇禍,得寵何如失寵安! 高祖既將代王恒母子,遣發出去,忽接著呂後密報,說是誅死韓信,並夷三族。惹得高祖又喜又驚。畢竟韓信何故誅夷,且至下回再詳。 *==*==* 周昌固爭廢立,力持正道,不可謂非漢之良臣。或謂太子不廢,呂後乃得擅權,幾至以呂代劉,是昌之一爭,反足貽禍,此說實似是而非。呂氏之得擅權於日後,實自高祖之聽殺韓彭,乃至釀成隱患,于太子之廢立與否,尚無與也。惟高祖既欲保全趙王,不若使與戚姬同行。戚姬既去,則免為呂後之眼中釘,而怨亦漸銷。試觀代王母子之偕出,並無他虞,可以知矣。乃不忍遠離寵妾,獨使周昌相趙,昌雖強項,其如呂後何哉!若夫陳豨之謀反,啟于韓信,而卒致無成,例以「春秋」大義,則豨實有不忠之罪,正不得徒咎淮陰也,豨若效忠,豈淮陰一言所能轉移乎?綱目不書信反,而獨書豨反,有以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