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南北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3)


  安帝時在江陵,未被桓振挾去。毅得入行宮謁帝,由帝面加慰勞,一切處置,悉歸毅主持。毅正擬追剿兩桓,適振回救江陵,在途聞城已失守,眾皆駭散,振亦只好逃匿溳州。既而召集散眾,複襲江陵,為將軍劉懷肅所聞,伏兵邀擊,一鼓誅振。振為桓氏後起悍將,至此斃命,桓氏遺孽垂盡,惟桓謙等奔入後秦。

  安帝改元義熙。再下赦書,除桓、謙等不赦外,獨赦桓沖孫胤,徙居新安,令存桓沖宗祀,保全功臣一脈。沖系桓玄叔父,有功晉室,封豐城公【詳見《兩晉演義》】

  劉裕聞報,使劉毅、劉道規留屯夏口,命何無忌奉帝東歸。安帝乃自江陵啟鑾,還至建康。百官詣闕待罪,有詔令一併複職。授琅琊王司馬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司馬遵為太保,且封賞功臣,首劉裕,次及劉毅、何無忌、劉道規。詔敕有雲:

  朕以寡昧,遭家不造,越自遘閔,屬當屯極。逆臣桓玄,垂釁縱慝,窮凶恣虐,滔天猾夏,誣罔神人,肆其篡亂,祖宗之基既湮,七廟之饗胥殄,若墜淵穀,未足斯譬。皇度有晉,天縱英哲,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並、江九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徐、青二州刺史劉裕,忠誠天亮,神武命世,用能貞明協契,義夫向臻,故順聲一唱,二溟卷波,英風振路,宸居清翳。

  冠軍將軍劉毅,輔國將軍何無忌,振武將軍劉道規,舟旗遄邁,而元兇傳首,回戈疊揮,則荊漢霧廓。俾宣元之祚,永固於嵩岱,傾基重造,再集於朕躬。宗廟歆七百之祐,皇基融載新之命。念功惟德,永言銘懷,固已道冠開闢,獨絕終古,書契以來,未之前聞矣。雖則功高靡尚,理至難文,而崇庸命德,哲王攸先者,將以弘道制治,深關盛衰,故伊望膺殊命之錫,桓文饗備物之禮,況宏征不世,顧邈百代者,宜極名器之隆,以光大國之盛。而鎮軍謙虛自衷,誠旨屢顯,朕重逆仲父,乃所以愈彰德美也。鎮軍可進位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使持節徐、青二州刺史如故。

  顯祚大邦,啟茲疆宇,特此詔聞!

  ***

  這詔下後,裕上表固辭。

  再加錄尚書事,裕又不受,且乞請歸藩。

  安帝不允,遣百僚敦勸,裕仍然固讓,入朝陳情,願就外鎮,乃改授裕都督荊、司、梁、益、寧、雍、涼七州,並前十六州諸軍事,仍守本官,裕始受命,還鎮丹徒。封劉毅為左將軍,何無忌為右將軍,分督豫州、揚州軍事,劉道規為輔國將軍,督淮北諸軍事。余如並州刺史魏詠之以下,皆加官進爵有差。

  先是劉毅嘗為劉敬宣參軍,時人推毅為雄傑,敬宣道:「有非常的材具,必有非常的度量,此君外寬內忌,誇己輕人,設使一旦得志,亦恐以下陵上,自取危禍呢。」

  【為後文劉裕殺毅張本。】

  裕聞敬宣言,嘗引以為憾。及得授方鎮,遂使人白劉裕道:「敬宣未與義舉,授為郡守,已覺過優,擢置江州,更足令人駭惋,恐猛將勞臣,不免因此懈體呢。」

  裕遲遲不發。敬宣得知消息,心不自安,乃表請解職,因召還為宣城內史。劉毅再與何無忌,分道出討桓玄餘黨,所有桓亮、符玄等小丑,一概誅滅,荊、湘、江、豫皆平。晉廷命毅都督淮南五郡,兼豫州刺史。何無忌都督江東五郡,兼會稽內史。毅自是益驕,免不得目空一切,有我無人了。小子有詩歎道:

  平矜釋躁始成才,器小何堪任重來!
  古有一言須記取,謙能受益滿招災。

  過了一年,追敘討逆功績,又有一番封賞,待小子下回說明。

  *==*==*

  桓玄一亂,而劉裕即乘九而起,是不啻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玄死而裕貴,玄固非鸇即獺也。大抵梟桀之崛興,其始必有絕大之功業,足以聳動人心,能令朝野畏服,然後可以任所欲為,潛移國祚於無形。莽懿之徒,無不如是。裕為莽懿流亞,有玄以促成之,玄何其愚,裕何其智耶!至於安帝返駕,封賞功臣,裕為功首,而再三退讓,成功不居。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我讀此詩,我更有以窺劉裕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