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民國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一百四十九回 救後路衡山失守 爭關餘外使驚惶(2)


  趙恒惕因他們不日便可消滅,也拒絕不允。後來到底被擊敗潰散,這些散兵無處可奔,都流為土匪。自此以後,湘西便成為土匪世界,人民被累不堪。此亦不能不謂為趙恒惕拒絕改編之罪。蔡巨猷不能再守,只得退入洪江,派代表和黔邊黔軍聯絡,以謀退步,此時得了譚延闓的命令,便又令陶忠澄、陳嘉祐出武岡,周朝武、劉序彝出安化,奮勇衝突。趙恒惕哪裡容得他沖過?立刻把湘南各重兵,分頭包圍,不令越過雷池一步。蔡巨猷勉強支持了月余,武岡、安化相繼失守,大勢更加窮蹙。蔡巨猷見形勢已十分危急,便通電下野,當劉序彝、陶忠澄、周朝武等,電請趙軍弗再追擊,趙恒惕哪裡肯聽,依舊派兵猛攻,到本年十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葉開鑫攻下洪江,蔡巨猷只得逃奔貴州,湘西軍事,方算解決。只是變為土匪的敗兵,卻並無收拾的辦法,自己地位保住便罷了,土匪騷擾百姓,和自己有何干涉哉?此事卻按下不提。

  卻說譚延闓因廣州的戰事緊急,奉孫大元帥的命令,即日率部回廣州,討伐東江的陳逆,便集合所部軍官會議。魯滌平、謝國光、吳劍學、朱耀華、方鼎英、張輝瓚等,都請即日回兵討賊,只有黃耀祖、汪磊兩人默然。譚延闓道:「既各位都主張即日回軍討賊,希望即去預備一切,分頭回廣州破賊。」

  眾皆領諾。黃耀祖起立道:「討賊要緊,邊防也要緊,我們如全體開往東江,萬一湘軍來襲,如何抵禦?」

  眾人正要回答,汪磊也起立道:「黃團長所說的話,確是很有理由,我們不可不防。磊雖不才,情願和黃團長緊守粵邊,以防意外。」

  【其言甘者,其中必苦。】

  譚延闓道:「如此甚好,所有粵邊的防守事宜,就請你們擔任罷!」

  議定以後,眾皆散去,只有吳劍學一人留在後面,【有心人。】悄悄向譚延闓道:「我看黃耀祖和汪磊,說話雖然好聽,恐怕其中還有秘密,總司令如何准他留守粵邊?」

  譚延闓默然不答。

  吳劍學固問,譚延闓道:「倘然必定要強迫他同走,他抗不受令,又將怎樣辦理?」

  吳劍學道:「立刻派兵繳他的械。」

  譚延闓道:「這樣辦就大失算了。他倆既有異心,如何不先做提備?萬一攻之不克,兵連禍結,必致耽誤東江戰事。再則恐怕趙恒惕乘機來攻,更惹出一層外患,豈非失算之至?現在示以坦白,結以恩信,即使他倆果有異心,也決不肯為我們後方之患了。」

  【此等處既仁且智,頗似中山。】

  吳劍學拜服。

  次日,大軍一齊開拔,向廣州進發,在半途便聽說黃耀祖、汪磊兩人集合部隊,投湘南去了,果然不為後方之患。譚延闓惟有太息而已。到得廣州時,廣州情形已十分嚴重,譚延闓急急去見中山。中山見了譚氏回來,十分歡喜。譚延闓把湘中的情形,大略講了一番,便問起戰事失敗的原因。中山歎息道:「此次戰事,本來已操勝算,不料石灘之戰,劉震寰部忽然嘩變,致牽動全域,遭此敗衂。假使沒有這次變故,惠州也早已攻下了。」

  【致敗的原因,至此方才補出。】

  譚延闓道:「已往之事,不必深究,只不知逆軍在什麼時候方能擊退咧?」

  中山笑道:「逆軍此次作戰有兩大失計,現在危險時期已過,不出三日,必可反敗為勝,再占石灘。」

  【能說必能行,非如徒說大話而不能實行者。】

  譚延闓道:「何謂兩大失計?」

  中山道:「洪兆麟、楊坤如不等林虎進展,便占石龍,以致不能齊進,這是第一失計;既然得了石龍,又不急急前進,讓我得整頓部隊,佈置防守,這是第二失計。當時退到廣州的時候,滇軍主張放棄廣州,我早已料到逆軍必不能立即進迫,所以不肯答應,只有李協和能深得我心,勸我堅守,現在樊鐘秀既已反戈附義,已到廣州,兄又領兵趕到,何愁逆軍不退嗎?」

  【確有把握之談,非豪無主見者。】

  譚延闓尚沉吟未答。中山又道:「組庵【譚延闓字。】不必懷疑,逆軍在三日內,我軍便不攻擊,他必自退。一則進無可取,二則糧食缺乏,香港又不肯運米接濟,怎能持久?」

  譚延闓欣然道:「戰事確不足慮了。但在軍餉方面,也急宜措置方好。不然,即使東江蕩平,而糧餉無著,也決不能完成北伐的工作。」

  中山道:「關於這一層,我已籌有辦法,決計收回海關稅權,將粵海關的關餘,全數截留,在本月按此時為十二年十一月。五日,我已正式照會北京外交團,要求將這筆關余,應一例撥交本政府。」

  【自是正當辦法。】

  中山一面說,一面命人將原文檢出,交給譚延闓觀看。照會的大意說道:

  敝國關稅,除撥償外債外,所余尚多,此項關餘,其中一部分為粵省稅款,北政府以取自西南者為禍西南,北政府嘗取此款以接濟西南各省叛軍,如陳炯明之類,以禍人民,故曰為禍西南。揆之事理,豈得為平?況當一九一九與一九二〇年間,因廣東護法政府之請求,粵海關稅余,應還抵押外債部分外,嘗歸本政府取用。今特援前例,要求外交團,此後所有關余,應一律由本政府取用,不得複撥交北政府,否則當用直接處決方法。惟在此期間,當靜候兩星期,以待答覆。

  譚延闓看完道:「外交團可曾答覆?」

  中山道:「複文昨天剛由廣州的領事團送到。」

  說著,也叫人檢出,送給譚延闓觀看。複文的內容,大意是這樣:

  關餘為中國之所有,外交團不過受北京政府之委託,為其保管人,貴處如欲分潤,當與北京政府協議,南北方為交戰團體,豈有協議可得?複文殊覺滑稽。外交團無直接承諾要求之理。

  如任何方面果有干涉之舉,則外交團為保護海關起見,只有採用相當強迫手段,以為辦理。此文完全偏袒北京政府,外交團非有愛於北京政府也,特以南政府為革命政府,如革命成功,則列強即不能複肆侵略,故凡可以妨礙南政府之活動者,無不為之爾。

  譚延闓看畢說道:「這複文真豈有此理極了。真是豈有此理。我們偏要干涉,看他們如何用強迫手段來辦理?」

  中山道:「他們指外交團。現派了許多軍艦在廣州洋,升火示威哩,我也曾有過宣言,如海關不把關餘交給本政府,則本政府當即行撤換稅務司,便到萬不得已,還可把南方各港,辟為自由貿易港,亦稱自由市,一切貨物出入,均不須納稅者。以為抵制。言出必行,不畏強禦,此時中國惟一人而已。但在這時似乎還不必實行此種計劃,且再過幾天,等擊破陳軍以後再說罷。」

  兩人又討論了一會戰事。方才分手。

  次日,中山先生令譚延闓、許崇智、樊鐘秀等,俱各分頭向陳軍反攻,又令范石生繞出增城,以斷林虎的後路。佈置定妥,便各分頭進攻。陳軍此時糧食不濟,本來已有退心,再加各義師進攻甚猛,陳軍哪裡抵抗得住?戰不一日,便紛紛敗退。各軍分頭追擊,洪兆麟、楊坤如等屢戰屢敗,石龍、石灘,相繼克復。林虎聽說中左兩路都敗,急忙退卻,恰被范石生趕到,大殺了一陣。林虎帶領殘軍,逃回增城,和圍增城的陳軍會合,軍勢又振,圍城如故。

  不料范石生部躡蹤而來,許崇智部又從石灘來攻,城內被圍的軍隊也乘勢沖出,林虎三面受敵,死傷甚眾,又大敗而退,相度地勢,憑險而守。其勝也忽然,其敗也突然。陳炯明見戰事著著失敗,十分懊喪,急忙拍電到洛陽,向吳佩孚求救,陳氏是時,方倚吳佩孚為泰山,而不知吳氏已有冰山易倒之勢矣。請吳立即令江西方本仁、湖南唐生智以及沈鴻英軍,迅即入粵援助,攻中山之後。正是:

  欲摧革命業,更遣虎狼師。

  未知吳佩孚是否即令方、唐、沈入粵,方、唐、沈是否肯受命攻粵,且看下回分解。

  *==*==*

  中山為爭關餘而致牒於北京使團曰:北京政府,取西南人民所納之賦稅,以禍西南,揆之事理,豈得為平?痛哉言乎!夫帝國主義者,欲肆虐於中國,必先求中國時有內亂,不克自拔,乃得長保其侵略與借為要索權利之機會。欲助長中國之內亂,則非妨礙革命勢力之進展,及保持軍閥之勢力不為功。而欲妨礙及保持兩者之有效,則財力之為用尚焉。故務必取西南之關餘,以納諸北京政府之手,使得用之以為禍西南,雖盛派艦隊,架炮威嚇而亦有所不憚也。嗚呼!中山以為事理之所不平者,豈知彼帝國主義者,乃方以為必不可變之手腕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