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民國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三回 奉密令馮國璋逞威 舉總統孫中山就職(2) |
|
袁總理世凱,與清攝政王載灃,面和心不和,便乘此下手,欲逼載灃退歸藩邸,但形式上不便強逼,只把重大的問題,推到載灃身上去,自己不肯作主。載灃實擔架不起,情願辭職歸藩。慶親王奕劻,雖已罷去總理,遇著緊要會議,總要召他與聞,他便在隆裕後面前,力保袁總理能當重任,休令他人掣肘。 隆裕後究是女流,到了沒奈何時候,明知袁總理未必可靠,也只好求他設法,索性退去攝政王,把清廷一切全權,託付袁總理。全權付與,還有什麼清室江山。袁總理遂命尚書唐紹怡,做了議和代表,且與唐密商了一夜,方令啟程南下。一夜密商,包括後來無數情事。各省代表會,聞北代表南來,公推伍廷芳為民軍代表,酌定上海地點,與北代表會議。兩下裡只約停戰,未及言和。那革命党大首領孫文,已從海外回國,來任臨時總統,開創一個中華民國出來。【筆大如椽。】 *** 孫文字逸仙,號中山,廣東香山縣人,少時入教會學堂讀書,吸受歐化,目擊清政日非,遂倡言革命;嗣複往來東西洋,結合中國遊學生,組織同盟會,一心與滿清為難,好幾次運動革命,統歸失敗。【俱見《清史演義》。】至是民軍起義,把中國二十二省的輿圖,得了三分之二,不禁宿願俱慰,奮袂回國。看官試想!中國革命,全是他一人發起的效力,此番功成回來,寧有不受人歡迎麼? 先是黃興到滬,擬召江、浙軍援鄂,會因鄂軍與清軍議和,彼此停戰,乃將援鄂事暫行擱起。至南京已下,各省代表,均自漢口移至南京,道出滬上,擬選舉正副元帥,為他日正副總統根本。當下開會公舉,黃興得票最多,當選為大元帥,黎元洪得票,居次多數,當選為副元帥。哪知江、浙聯軍,嘖有煩言,多半謂漢陽敗將,怎能當大元帥的職任?況黎都督是革命功首,反令他屈居副座,如何服人?遂紛紛電達滬瀆,不認黃興為大元帥。此即為軍人干涉立法權之始。但各代表推選不慎,也是難免指摘。 各省代表,束手無策,只好再行酌議,擬將黎、黃兩人,易一位置。黃興聞聯軍不服,即日離滬,只致書各省代表,力辭大元帥當選,並推舉黎元洪為大元帥。各代表得了此書,樂得順風使帆,以大元帥屬黎,副元帥屬黃,惟會議時有一轉文,黎大元帥暫駐武昌,可由副元帥代行大元帥職權,組織臨時政府。公決後,即由各代表派遣專足,歡迎副元帥移節江寧,一面與行政機關接洽,在江甯預設元帥府,專待黃副元帥到來。不意黃副元帥竟爾固辭,至再三敦促,仍然未至。 有幾個革命黨人,與黃興素來莫逆,竟跑入代表會所,狂呼亂叫,拍案痛詈,略稱:「舉定的正副元帥,如何易置?顯是看輕我會中好友,你等名為代表,試為設身處地,一位大元帥,驟然降職,尚有面目來甯,組織臨時政府麼?」 【此是政黨紛爭之始,愈見選舉不慎之弊。】 說得各代表俯首無言,待他舌幹口渴,方設詞勸慰,將他請出。黨人恨恨而去。 各代表忍氣吞聲,面面相覷,忽聞孫中山航海到來,已抵吳淞口,【虧得他來解圍。】大眾方轉憂為喜,即開了一個歡迎會,去迓中山——中山於十一月初六日到滬;遂把大元帥副元帥的問題,擱過一邊,一心一意的,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初十日開會投票,每省代表,一票為限。奉天代表吳景濂,直隸代表谷鐘秀、張銘勳,河南代表李搫,山東代表謝鴻燾,山西代表景耀月、李素、劉懋賞,陝西代表張蔚森、馬步雲,江蘇代表袁希洛、陳陶怡,安徽代表許冠堯、王竹懷、趙斌,江西代表林子超、趙士壯、王有蘭、俞應麓、湯漪,浙江代表湯爾和、黃群、陳時夏、陳毅、屈映光,福建代表潘祖彝,廣東代表王寵惠、鄧憲甫,廣西代表馬君武、章勤士,湖南代表譚人鳳、鄒代藩、廖名搢,湖北代表馬伯援、王正廷、楊時傑、胡瑛、居正,四川代表蕭湘、周代本,雲南代表呂志伊、張一鵬、段宇清,聯翩到會,依法投票。【全是表面文章。】 開箱檢視,總數只有十七票,倒有十六票中,端端正正的,寫著孫文二字,大眾歡呼中華共和萬歲三聲,自是中華民國臨時總統,產生大陸,成為開闢以來第一次創局。【大書特書。】 孫文辭無可辭,勉允就職,當准于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即陽曆新正月一日,為臨時總統蒞任。【中華民國紀元的吉期。】 先是鄂軍起義,用黃帝紀元,因黃帝為漢族遠祖,興漢排滿,不得不溯源黃帝,所以檄文起首,稱為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至造成民國,擬聯合漢、滿、蒙、回、藏五族,成一大中華,不應再存種族的形跡,乃改用民國紀元。且因世界各國,多用陽曆,也只好隨眾變通,藉便交際;可巧總統選出,又適當陽曆殘年,為此種種理由,才有此特別更改。話休煩敘。【並非煩文,實為通俗教育起見。】 且說中華民國元年元月元日,當選臨時大總統孫文,由滬上乘著專車,赴寧受職,火車上面,遍懸五色旗,隨風送迎。這五色旗寓著五族共和的意義,系江、浙聯軍光復南京後,由都督程德全,及湖南志士宋教仁等,創造出來,後來遂定為國徽。武昌起義,用鐵血旗,即十八星旗。滇、黔、粵、桂獨立,襲用同盟會之青天白日旗。【各省獨立,統用白旗。故本書特揭五色旗之緣起。】 是日午前,車抵南京,政學軍商各界,統到車站歡迎,駐甯各國領事,亦到來迎接。各炮臺,各軍艦,各鳴炮二十一門,表示歡忱。孫文下車,便改乘馬車至臨時總統府,即日行就職禮。各省代表暨海陸軍代表齊集,軍樂聲與歡呼聲、舞蹈聲,和成一片。待眾聲少止,乃由孫文宣讀誓詞,詞曰: 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數語已載《清史演義》,因所關重大,用特複錄。 各省代表,因他宣誓已終,遂捧授大總統印信,由孫文接受加儀,那時甯軍總司令徐紹楨,又由各代表公推,令進箴頌,乃琳琳琅琅的宣讀起來。正是: 元首退居公僕列,國民進作主人翁。 欲知所讀何詞,且至下回續敘。 *==*==* 本回所敘各事,多載入《清史演義》,而此複複述者,以事關重大,《清史演義》中不可無是文,《民國演義》中,尤不可無是文也。妙在事實從同,運筆不同,兩兩對勘,不嫌重複,反增趣味,且有彼詳此略、彼略此詳諸異點,置諸《清史演義》宜如彼,置諸《民國演義》宜如此,此妙手之所以不涉拘墟也,閱者鑒之,應不河漢餘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