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兩晉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八十四回 戕內史獨全謝婦 殺太守複陷會稽(2)


  謝琰為謝安次子,頗負重望,既奉詔督軍,即調集兵士,長驅直進。行至義興,與賊党許允之,一場大戰,便將允之首級取來,義興城唾手奪還。召回前太守魏隱,仍令照前辦事。再移兵進攻吳興,又破賊邱尩,可巧劉牢之亦麾軍到來,遂與他分頭征剿,轉鬥而前,所向皆克。琰留屯烏程,遣司馬高素助牢之,南臨浙江。有詔命牢之都督吳郡諸軍事,牢之引彭城人劉裕為參軍。

  看官聽說,這劉裕系亂世梟雄,就是將來的宋武帝。此時正當發軔,自然英武特出,比眾不同。相傳裕為漢楚王交二十一世孫,交嘗受封彭城,後裔就在彭城居住。嗣隨司馬氏東遷,方移居丹徒縣京口裡。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幼時貧賤,粗識文字,好騎射,善樗蒱,無計謀生,沒奈何織屨為業。嘗至荻州伐荻作薪,忽遇著大蛇一條,長約數丈,他急拔箭射去,適中蛇兩目間,蛇負痛自去。次日複往,見有群兒搗藥,便問作何用?一兒答道:「我王為劉寄奴所傷,故遣我等采藥,搗敷傷痕。」

  裕又問:「汝王為誰?」

  兒答為山神。

  裕驚詫道:「山神豈不能殺一寄奴?」

  兒又謂:「寄奴王者不死。」

  裕聽了兒言,膽氣益壯,便叱退群兒,把臼中藥取歸,每遇傷痕,一敷即愈。自此襟期遠大,有出仕意,遂往投冠軍將軍孫無終麾下,充入行伍,未幾,即擢為司馬。裕為一朝主子,故敘明履歷。

  牢之嘗聞裕智勇過人,因即引參軍事,與商計議,多出意表。牢之使裕率數十人,往探賊勢。裕毅然徑行,途次遇賊數千名,即挺身與鬥,從人多死,裕亦逼墜岸下。賊欲下岸刺裕,裕手中執著長刀,仰斫數人,複一躍登岸,大呼殺賊,賊竟駭走。適牢之子敬宣,見裕久出不歸,恐他遇險,因引兵往尋,及見裕孑身驅賊,不禁驚歎,遂助裕進擊,斬獲賊党千餘人,然後回營。

  孫恩前據會稽,聞八郡響應,喜出望外,便笑語黨羽道:「取天下如反掌了,我當與諸君朝服至建康。」

  嗣因賊黨屢敗,又聞牢之兵已臨江,複對眾歎息道:「我割浙江以東,尚不失為越勾踐哩。」

  至牢之引兵渡江,防賊相繼潰歸,恩扼腕道:「孤不羞走,將來再出未遲。」

  遂驅男女二十余萬口,向東急奔,沿途拋散寶物子女,賺弄官軍。果然官軍從後追躡,見了珍奇的寶物,髫秀的子女,無不爭取,遂至趲路遲滯,不得及恩,恩複逃入海島中去了。高素亦連破賊黨,斬恩所署吳郡太守陸瑰,吳興太守邱尩,余姚令孫穆夫。東土人民,稍稍還復舊居。惟官軍亦不免縱掠,以暴易暴,殊失民望。朝廷慮恩複至,用謝琰為會稽太守,都督五郡軍事,率領徐州文武,鎮守海浦。

  琰以資望守越,時論總道他駕馭有方,可無後患,那知他蒞任以後,荒廢職務,既不撫民,又不訓兵,鎮日裡閒居廳舍,飲酒自遣。將佐多入請道:「強賊在海,伺人形便,宜廣揚仁風,寬以濟猛,俾彼自新。」

  琰傲然道:「苻堅擁兵百萬,尚自送死淮南,況孫恩敗奔海島,怎能複出?如或出來,乃是天殲賊黨,令他速死了。」

  遂不從所請。

  既而孫恩果複寇浹口,入余姚,破上虞,進逼邢浦,距山陰北只三十五裡。琰乃遣參軍劉宣之引兵往擊,得破賊眾,恩又退還海中。宣之還軍報琰,琰益以為賊不足慮,高枕無憂。偏孫恩探得官軍已返,複領眾登岸,再攻上虞。太守張虔碩驅兵出戰,為恩所破,敗走邢浦。恩乘勝進擊,戍兵多望風駭退,於是賊勢複張,人情大駭。警報紛至琰所,琰尚不以為意,將吏又請諸琰前,謂:「宜嚴加防堵,挫遏賊鋒。」

  琰還搖首道:「彼來送死,待我一出,便可立殲了。」【談何容易。】

  或謂:「賊頗猖獗,未可輕視,最好是預遣水軍,埋伏南湖,俟他到來,發伏邀擊,不患不勝。」【此計最妙。】

  琰付諸一笑,總道是賊党烏合,容易破滅,不必多設機謀。

  遷延了一兩日,賊已大至,琰尚未朝食,聞報即出,招集將士,便命擊賊。帳下督張猛,請食畢後行。琰瞋目道:「麼麽小丑,一鼓可平,我當先滅此寇,再來會食未遲。」

  猛又道:「眾皆枵腹,如何從戎?」

  琰不待說畢,便厲聲喝道:「汝敢違我軍令麼?左右快與我拿下,斬訖報來!」

  他將見琰動怒,乃環跪帳前,為猛乞免。琰尚執著「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二語,令把猛笞杖數十,然後發放。一面出廳上馬,命廣武將軍桓寶為先鋒,匆匆出戰。行至江塘,與賊相遇,寶頗有膽力,前驅陷陣,殺賊甚多。琰見先鋒得勝,麾兵急進,怎奈塘路迫狹,不能四面直上,只好魚貫而前。

  琰尚恨遲慢,從後催趲,不防江外有賊艦驅至,艦中賊彎弓迭射,競向官軍射來。官軍無法避免,多被射倒,賊複從艦中登岸,上塘衝擊,把官軍截做兩段,官軍前後不能相顧,前面的賊黨,頓時起勁,圍住桓寶。寶雖稱驍悍,究竟不能久持,手下所領的兵士,又是饑敝得很,無力再戰,寶自知必死,索性下馬格鬥,殺賊數十人,刀缺力竭,自刎而亡。餘眾盡做了刀下鬼兵。

  那謝琰領著後隊,不得前進,自然倒退,到了千秋亭,賊眾不肯相舍,還是惡狠狠的趕來。琰正在著忙,忽背後有一騎馳至,用刀斫琰馬尾,馬負痛倒地,琰亦墜下,頂上又著了一刀,便即歸陰。究竟是為何人所殺?原來就是帳下督張猛。

  猛既殺琰洩恨,逼官軍降賊,官軍或逃或降,賊得與猛同入會稽。一不做,二不休,可恨逆猛忍心,還要屠琰家眷。琰有二子肇峻,俱為所害,只有少子混曾尚晉陵公主,孝武帝女。就職都中,幸得免難。後來劉裕破賊左裡,活擒張猛,押送與混。混刳出猛肝,生食泄忿。有詔謂:「琰父子隕于君親,忠孝萃於一門,應並加旌典。」

  乃追贈琰為侍中司空,予諡忠肅。琰子肇得贈散騎常侍,峻得贈散騎侍郎。小子有詩歎道:

  謝家琪草本多栽,況複東山受訓來。
  誰料驕兵遭敗劫,捐軀徒使後人哀!

  孫恩再入會稽,轉寇臨海,晉廷當然遣將抵禦,欲知後事,請看官續閱下回。

  *==*==*

  孫恩能殺王凝之,而不能殺謝道韞,非有幸有不幸也。凝之迷信道教,不知戰守,其死也固宜;道韞以一婦人,能從容抗賊,不為所屈,恩雖劇盜,亦詫為未有,縱之使去。林下高風,令人傾倒,是固《列女傳》中獨佔一席者也。造物忌才而故阨之,又若憐才而特佑之,道韞有知,其亦可無遺恨歟?

  謝琰為安次子,資望並崇,當其奉詔討賊,累戰皆克,亦非真庸劣無能者比。厥後鎮守會稽,乃不聽將佐之謀,倉猝戰敗,致為忿將所戕,斯皆由驕之一字誤之耳。曹操苻堅,擁兵百萬,猶以驕盈複眾,況謝琰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