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後漢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2) |
|
語尚未畢,驀有巨風刮起,白浪滔天,龍舟在水中狂簸,險些兒不能支持;丕急改乘小舟,倉皇北返,各戰艦亦沒命逃歸。【一場興作,空去空來,風師原巧弄曹丕。】惟江南一帶城樓,究從何來? 原來是吳將徐盛,乘著夜色迷蒙的時候,放舟出港,排列江濱,舟中預備假城疑樓,沿江張設,士卒統是蘆葦縛成,外罩軍衣,惟旗械是真;可巧秋江盛漲,岸闊霧濃,魏自曹丕以下,都不能仔細端詳,遂至嚇退,吳得不勞一卒,安堵依然。 蜀相諸葛亮,聞知吳魏相攻,料他無暇侵蜀,乃籌足軍餉,定議南征。適永昌功曹呂凱,府丞王伉,接連上書,報稱雍闓勢盛,屢次入寇;更有牂牁太守朱褒,與越雟夷王高定,皆叛應雍闓,隨處騷擾。亮因調齊兵馬,辭別後主,督兵南下。成都令馬謖,已由亮署為參軍,送亮出都,亮與語道:「與君共謀數年,今可更惠良規,免得誤事。」 謖答說道:「南中蠻人,自恃險遠,不服王化,就使興師入境,所向皆捷,竊恐今日得破,明日複叛,若必殺盡遺種,永除後患,亦非仁人所忍為;且須連年積月,或可奏功。謖聞用兵伐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丞相此次南征,最好使他心服,方可一勞永逸呢。」【卻是高見。】 亮笑答道:「君言甚是,我亦有此意呢。」 謖送行至數十裡外,亮始遣還成都,自率大軍徑進。蠻人素無紀律,怎能敵得過王師?再加諸葛亮用兵有方,事事占人先著,因此所向無阻,勢如破竹。當下自越雟進兵,斬雍闓,誅高定,傳檄諸郡,剿撫兼施。門下督馬忠,隸籍牁雟,自請效力,亮便撥兵與忠,叫他前往。才閱半月,即得忠捷書,謂朱褒已經受戮,牂牁複安,叛虜頭目,誅滅已盡。 本來是大功告成,可以旋師,偏有一蠻酋孟獲,收合雍闓餘眾,出拒蜀兵。亮探得孟獲生平,雖無智略,卻甚驍悍,為夷漢所畏服,因此打定主意,決將孟獲收為己用,使他死心塌地,庶無後虞。孟獲不識軍謀,一味蠻抗,戰了一次,便由亮誘他入伏,一鼓擒住,亮問他心服否?獲抗言不服;亮卻藏過精兵,故意使羸卒站列,令他周視。獲更笑說道:「向不知汝兵虛實,被汝誘獲,今看汝兵,不過如此,有何難勝呢?」【蠻子蠻語。】 亮因縱使回去,整軍再戰。獲返至蠻寨,糾眾來劫亮營,又被亮預設機謀,四面兜拿,複擒孟獲。獲仍然不服,亮更縱還。獲渡過滬水,負險自固。時當五月,溽暑薰蒸,水中又無船隻可行,蜀兵俱畏難欲退,亮下令道:「我兵若歸,虜必再出,我去彼來,我來彼去,何時始得平定?今惟有再接再厲,渡瀘進去,搗穴平蠻,就在此舉,願大眾努力,後當重賞。」 兵士聽了,方才踴躍起來。亮即命將士潛造木筏,至夜間悄悄渡瀘,直抵蠻峒;孟獲自恃險固,並不加防,待至蜀兵深入,倉猝迎敵,好容易又被蜀軍擒去。亮仍不加誅,令獲還峒,獲更避入深巢,又為蜀兵所破。直至七縱七擒,獲無處可容,方才拜服。亮尚欲遣歸再戰,獲泣謝道:「丞相天威,無堅不摧,南人誓不復反了!」【是謂攻心。】 遂引蜀兵入滇池,奉亮如神,無論蠻子蠻婦,並來拜謁。亮好言撫慰,仍令孟獲管理蠻眾,聽蜀政令,眾皆歡躍去訖。【羅氏《演義》滿紙捏造。什麼朵思大王,什麼木鹿大王,什麼祝融夫人,好象《封神傳》《西遊記》一般,看似五花八門,實則十虛九幻,不值識者一噱。】 或請亮留置官吏,與孟獲同守蠻方,亮慨然道:「設官有三不易,留官必當留兵,兵無所食,必將生變,是一不易;蠻人屢敗,父兄傷亡,免不得記恨官兵,互生釁隙,是二不易;漢蠻易俗,當然異情,留官撫治,怎肯相信?是三不易。今我不留人,不運糧,但使他相安無事便了,若欲令彼同化,容待他年。」 於是下令凱旋,孟獲率眾拜送,並獻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作為軍用。亮分犒將士,一無所私。唯途中往返,輒患暑疫,經亮采查藥物,合銼為末,用瓶收貯,每人各給一瓶,遇有中暑中疫等症,吹鼻即解,故盛暑行軍,奔波萬里,得免死亡。今藥肆所售「諸葛行軍散」,就是當時留下的秘方,這且無庸絮述。 且說諸葛亮班師回國,飲至行賞,人人欣悅,朝野清平。南中複按時進貢,各呈方物。亮複與民休息,安養兩年,國富民饒,乃擬出師北伐,規複中原。 時魏主曹丕,已經病歿,遺囑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陳群、撫軍司馬懿等,立平原王叡為太子,即日嗣位。叡諡不為文帝,尊太后卞氏為太皇太后,皇后郭氏為太后,即用一班顧命大臣,秉持國政,統馭四方。 吳主孫權,乘喪進攻,圍江夏城。魏太守文聘,登陴拒守,堅持不下。吳將諸葛瑾,轉擊襄陽,也被司馬懿擊退;權乃收軍東歸。 諸葛亮卻緩了一年,然後興師。外使中都護李嚴,移屯江州,護軍陳到駐永安,作為東防;內使中部督向寵,典宿衛兵;尚書陳震、侍中郭攸之費禕董允、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分治宮府諸事。乃上《出師表》一篇,陳明宗旨。表雲: 臣亮言: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數語最關緊要,誰知後主他日,又用黃皓。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諸葛自述要語。】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人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這表上陳,系在建興五年三月間,後主禪年已逾冠,立故車騎將軍張飛女為後,生男育女,年富力強;只是生性庸懦,未識大體,一切軍國重事,幸由諸葛丞相處理。諸葛既表請北伐,後王自然依從,當下催趲人馬,次第出發,振旅闐闐,伐鼓淵淵,由陽平關進兵,往駐漢中。寫得堂堂皇皇,不愧為北伐之師。小子有詩詠道: 三分鼎足早紆籌,受託討曹志更遒; 史筆煌煌稱北伐,紫陽書法足千秋。 蜀兵出駐漢中,當有探馬報達許昌。欲知魏主叡如何抵敵,且看下回說明。 *==*==* 欲承漢不得不伐魏,欲伐魏不得不和吳,諸葛公之所以出此者,全為時勢所迫,非真不欲報先主之恥也。為吳使則遣鄧芝,難吳使則命秦宓,折衝樽俎,用當其才,此尤為諸葛公之妙算。 至若南征孟獲七縱七擒,蓋不如是不足以服蠻人之心。南蠻不服,終無由專心北伐耳。然必如羅氏《演義》之荒誕成文,幾似諸葛公之具有神術,毋乃惑人?中國小說,往往談仙說怪,釀成近世義和團之亂;救國不足,病國有餘,羅氏其流亞也! 《前出師表》一篇,內外兼顧,備極殷勤,錄此可見諸葛公之仗義,閱此益知諸葛公之效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