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後漢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2)


  時已初冬,塞外早寒,尚為風所吹,求給坐席,熙悵然道:「頭顱且遠行萬里,要席何用?」【愛妻已向人送暖,自可死心塌地。】

  果然席不得給,反贈他一碗刀頭面,同時畢命,康即將兩首獻入曹軍。操表封康為襄平侯,拜左將軍;並將尚首懸竿示眾,下令敢哭者斬。袁氏故吏牽昭獨設祭舉哀,操卻歎為義士,舉作茂才;田疇也往弔祭,操亦不問,不顧前令,全是奸雄手段。

  惟仍欲封疇為侯,疇以死自誓,決不就封,但挈家族三百餘人,隨操同返鄴中。操見疇志決詞堅,乃不予封邑,使為議郎;何不並議郎辭去。一面養兵蓄銳,再圖南略。

  會聞荊州牧劉表,遣劉備出屯新野,為北伐計;乃遣部將夏侯惇於禁等,率兵萬人,南行拒備。備自汝南奔依劉表,光陰易過,倏忽五年。建安六年九月,備奔荊州,此時已建安十二年了。曹操北攻袁氏,即勸表乘虛襲許,表素無大志,不願遠圖。果不出郭嘉所料。及袁氏敗亡,操回鄴城,表複覺生悔,乃邀備與宴道:「前日不用君言,坐失機會,很覺可惜!」

  備反慰語道:「今天下分裂,干戈四起,前失機會,怎知日後不得再逢?但教後此毋誤,就不必追恨了。」

  話雖如此,心中總不免惆悵。少頃起座如廁,自視髀肉複生,不覺潸然淚下,回至席間,面上尚有淚痕,為表所見,向備詰問。備實告道:「備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久不騎馬,髀裡肉生,日月如流,老已將至,功業卻毫無建樹,所以不能無悲呢!」

  表乃遣備出屯新野,備宴畢即行。既至新野,得與潁川人徐庶相遇,延為賓佐,湊巧操將夏侯惇於禁,引軍來攻,庶為備劃策,自燒屯糧,出城南走;惇與禁疑備怯戰,麾兵急追,不意伏兵四起,掩擊一陣,殺得夏侯惇等七零八落,收拾殘眾,逃回鄴中。

  備複至新野,待庶益厚,庶語備道:「南陽有諸葛孔明,世稱臥龍,將軍亦願相見否?」

  備忙說道:「既有這般名士,怎不願見?但比君才具何如?」

  庶答說道:「孔明嘗自比管仲樂毅,如庶不才,怎得相擬?」

  備又說道:「君既與彼相知,請即勞君一行,邀與俱來。」

  庶搖首道:「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將軍宜枉駕相顧,或可出來預謀;否則雖厚禮招聘,恐臥龍未必出山呢。」

  備聽了庶言,乃留庶與趙雲等守城,自偕關張二人輕車簡從,徑往南陽。一時訪不著孔明,只遇一襄陽名士司馬徽,兩造敘述姓名履歷,才知徽字德操,隱居不仕。備雖與徽初次會面,但見他道貌清臒,料非庸俗,因叩問世事,並乞相助。

  徽答語道:「山野鄙夫,未識時務,識時務須求俊傑,此間有伏龍鳳雛,皆濟世才,得一人便可定天下。」

  備問伏龍鳳雛,姓甚名誰?徽答稱諸葛孔明龐士元。

  備即說道:「此來正欲訪臥龍先生,可惜未遇。」

  徽答說道:「臥龍高臥隆中,若果誠心相訪,當肯出見,幸勿輕視此人。」

  備唯唯謝教,方才告別。越日又往隆中,訪問孔明。隆中系是山名,在襄陽城西二十裡,為南陽屬地。

  孔明名亮,本系琅琊郡陽都縣人,就是故司隸校尉諸葛豐後裔,父珪早卒,亮與弟均隨叔父玄,徙居南陽。玄與劉表有舊,旋亦病歿,亮遂就隆中結一草廬,躬耕隴畔,好為《梁父吟》。平居與博陵人崔州平,汝南人孟公威,潁川人石廣元,常相往來;就是徐庶,亦與為知友。徐庶等學務精純,惟亮獨持大體,嘗與庶等晤敘道:「君等出仕,可至刺史郡守。」

  及庶等問亮志趣,亮微笑不答。【自命不凡。】他知劉備過訪,未肯遽見,第二次複謝絕,直至備三次枉顧,方才出迎。備見亮身長八尺,貌秀神怡,頭戴綸巾,【綸音關。】身披鶴氅,飄飄然如神仙中人,不由的肅然起敬,便向亮拜手道:「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前已兩次晉謁,留告姓名,今日得蒙接見,不勝榮幸。」

  亮從容答禮,亦自道歉衷,彼此謙遜一番,各歸坐位。備始自述本意,請亮出山,亮推辭道:「索性愚野,無志功名,將軍如憂國憂民,還請另訪高士。」

  備慨然道:「德操元直,並極稱揚,先生不出,如何安國?如何定民?」

  亮乃笑問道:「將軍意欲如何?」

  備移坐密告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已久,備不度德量力,欲為天下聲明大義;只恨智淺術短,迄無所成。惟私心耿耿,不甘作罷,所以敬候先生,幸乞賜教。」

  亮因說道:「自從董卓構亂以來,豪雄並起,跨州連郡,不可勝數;曹操比諸袁紹,名微眾寡,乃竟併吞袁氏,轉弱為強,雖賴天時,亦借人謀。今操已擁眾百萬,挾天子令諸侯,此實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民附,賢能樂為彼用,根基已固,不可輕圖,只能與他結好,恃為外援,荊州北據漢淝,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自古稱為用武之地,主不得人,決難坐守,天今留待將軍,將軍可有意否?

  「還有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向號天府,高祖嘗得此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不知存恤,草野智士,望得明君。將軍為帝室世胄,信義著聞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守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治,待天下有變,可命一上將,自荊州出向宛洛,將軍自率益州眾士,出向秦川,百姓必且簞食壺漿,歡迎將軍,豈不是霸業可成,漢室可興麼?」【規劃分明,了如指掌。】

  備喜答道:「先生所言,足開茅塞,但願不棄庸陋,出山相助,俾備得隨時領教。」

  亮又推讓道:「將軍雅意,本當敬從,但亮疏懶已久,恐多廢事,未敢應命。」

  備黯然道:「先生具此大才,不肯為備屈駕,備原不幸,漢且垂亡。」

  說至此,語帶哽咽,竟至淚下。【肝膽如揭。】

  亮不禁感激,因即允諾。備乃命關張入拜,留贈玄纁束帛,亮不肯受,經備再三誠懇,方才收下。亮有妻黃氏,為淝南耆士黃承彥女,發黃面黑,才德獨優,亮不嫌醜陋,竟納為婦。南陽人有謠言雲:「莫作孔明擇婦,止得阿承醜女。」

  亮聽人嘲笑,獨諧伉儷,毫無閑言。【梁孟以後,應推諸葛夫婦。】

  至是令弟均,奉嫂家居,自與劉關張三人,同至新野,當由徐庶等接入,故人聚首,當然相親;【徐庶走馬薦諸葛,出自羅氏《三國演義》,按《蜀志·諸葛傳》中,庶尚留新野,未曾詣操,今從之。】備更待亮若師,情好日密。

  關張二人,頗有疑議,備獨與語道:「我得孔明,仿佛如魚得水,幸勿複言。」

  關張乃止。可見得才如諸葛,唯劉備方能攬用,自是君臣相得,言聽計從,三分天下的政策,就此開始了。小子有詩詠道:

  茅廬三顧感情真,前席才將偉略陳;
  未屆壯年才冠世,知公不是等閒人。

  亮出山時,年方二十七歲。

  過了數日,備與亮方商議整軍,忽由劉表遣人致書,邀備至荊州議事。欲知備曾否應召,且至下回再詳。

  *==*==*

  田疇不肯事袁紹,獨於曹操之北伐,一召便來,雖為鄉里報怨,願誅蹋頓,然蹋頓為漢虜,操亦一漢賊耳。就使蹋頓可誅,而袁氏二子,不應迫之同斃!疇曾得袁氏之征辟,知己之感,寧獨無之?豈可因前日之未往,即視袁氏如眼中釘,必殲滅之而後快乎?

  然則袁尚兄弟之畢命,下手者為公孫康,實則疇實使之。吾不知疇何憾于袁氏,何德於曹操也。及尚首揭竿,向之弔祭,侯封所及,誓死固辭,此特矯情干譽之為,有識者固已齒冷矣。必如諸葛孔明之隱處南陽,不屑輕出,待至劉備三顧,勤勤懇懇,方效驅馳,名士之出處,如此慎重,豈田疇輩所得望具項背乎?三國人才眾矣,如孔明者,其固超類軼群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