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十七史百將傳 | 上頁 下頁
前漢馮奉世


  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以良家子選為郎。昭帝時,補武安長。失官,年三十餘矣,方學《春秋》涉大義,讀兵法。前將軍韓增奏以為軍司空令,從軍擊匈奴。

  先是時,漢數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稱,或貪汗,為外國所苦。是時,烏孫大有擊匈奴之功,而西域諸國新輯,漢方善遇,欲以安之,選可使外國者。前將軍增舉奉世以衛侯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至伊循城,都尉宋將言莎車與旁國共攻殺漢所置莎車王萬年,並殺漢國使者奚充國。時匈奴又發兵攻車師城,不能下而去。莎車遣使揚言:北道諸國已屬匈奴矣。

  於是攻劫南道,與歃盟畔漢,從鄯善以西皆絕不通。都護鄭吉、校尉司馬意皆在北道諸國間。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為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遂以節諭告諸國王,因發其兵,南北道合萬五千人進擊莎車,攻拔其城。莎車王自殺,傳其首詣長安。諸國悉平,威震西域。奉世乃罷兵以聞。宣帝召見韓增,曰:「賀將軍所舉得其人。」

  奉世遂西至大宛。大宛聞其斬莎車王,禮之異於它使。得其名馬象龍而還,上甚說,下議封奉世。丞相、將軍皆曰:「《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國家,則顓之可也。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土之賞。」

  少府蕭望之獨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矯制常命,發諸國兵,雖有功效,不可以為後法。即封奉世,開後奉使者利,以奉世為比,爭遂發兵,要功萬里之外,為國家生事于夷狄。漸不可長,奉世不宜受封。」

  上善望之議,以奉世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常惠薨,奉世代為右將軍典屬國。永光二年秋,隴西羌多姐旁種反,詔召丞相韋玄成、御史大夫鄭洪、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接、左將軍許嘉、右將軍奉世入議。

  是時,歲比不登,四方饑饉,朝廷方以為憂,而遭羌變,玄成等漠然莫有對者。奉世曰:「羌虜近在境內背畔,不以時誅,亡以威制遠蠻。臣願帥師討之。」

  上問用兵之數,對曰:「臣聞善用兵者,役不再興,糧不三載,故師不久暴而天誅亟決。往者數不料敵,而師至於折傷;再三發軵,則曠日煩費,威武虧矣。今反虜無慮三萬人,法當倍用六萬人。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萬人,一月足以決。」

  丞相、禦史、兩將軍皆以為民方收斂時,未可多發;發萬人屯守之,且足。奉世曰:「不可。天下被饑饉,士馬羸耗,守戰之備久廢不簡,夷狄皆有輕邊吏之心,而羌首難。今以萬人分屯數處,虜見兵少,必不畏懼,戰則挫兵病師,守則百姓不救。如此,怯弱之形見,羌人乘利,諸種並和,相扇而起,臣恐中國之役不得止于四萬,非財弊所能解也。故少發師而曠日,與一舉而疾決,利害相萬也。」

  固爭之,不能得。有詔益二千人。於是遣奉世將萬二千騎,以將屯為名。典屬國任立、護軍都尉韓昌為偏裨,到隴西,分屯三處:典屬國為右軍,屯白石;護軍都尉為前軍,屯臨洮;奉世為中軍,屯首陽西極上。前軍到降同阪,先遣校尉在前與羌爭地利,又別遣校尉救民于廣陽穀。羌虜盛多,皆為所破,殺兩校尉。奉世具上地形部眾多少之計,願益三萬六千人乃足以決事。書奏,天子大為發兵六萬餘人,拜大常弋陽侯任千秋為奮武將軍以助焉。

  奉世上言:「願得其眾,不須煩大將。」因陳轉輸之費。

  上於是以璽書勞奉世,且謫之,曰:「皇帝問將兵右將軍,甚苦暴露。羌虜侵邊境,殺吏民,甚逆天道,故遣將軍帥士大夫行天誅。以將軍材質之美,奮精兵,誅不軌,百下百全之道也。今乃有畔敵之名,大為中國羞。以昔不閑習之故邪?以恩厚未洽,信約不明也?朕甚怪之。且兵,兇器也。必有成敗者,患策不豫定,料敵不審也,故複遣奮武將軍。兵法曰:大將軍出必有偏裨,所以揚威武,參計策。將軍又何疑焉?夫愛吏士,得眾心,舉而無悔,禽敵必全,將軍之職也。若乃轉輸之費,則有司存,將軍勿憂。須奮武將軍兵到,合擊羌虜。」

  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虜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上曰:「羌虜破散創艾,亡逃出塞,其罷吏士,頗留屯田,備要害處。」

  明年二月,奉世還京師,更為左將軍。其後錄功,賜奉世爵關內侯。後歲餘,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後十年,為折衝宿將,功名次趙充國。

  奉世死後二年,西域都護甘延壽以誅郅支單于封為列侯。杜欽上疏,追訟奉世前功曰:「前莎車王殺漢使者,約諸國背畔。左將軍奉世以衛候便宜發兵誅莎車王,策定城郭,功施邊境。議者以奉世奉使有指,春秋之義亡遂事,漢家之法有矯制,故不得侯。今匈奴郅支單于殺漢使者,亡保康居,都護延壽發城郭兵屯田吏士四萬餘人以誅斬之,封為列侯。臣愚以為比罪則郅支薄,量敵則莎車眾,用師則奉世寡,計勝則奉世為功于邊境安,慮敗則延壽為禍於國家深。其違命而擅生事同,延壽割地封,而奉世獨不錄。臣聞: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鈞刑殊則百姓惑。願下有司議。」

  上以先帝時事,不復錄。

  ***

  孫子曰:「將能而君不禦者,勝。」奉世矯制發兵而漢帝議封。

  又曰:「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奉世謂少發師而曠日,與一舉而即決利害相萬。

  又曰:「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惑。」奉世以謂不須煩大將是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