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瑟·克拉克 > 遙遠的地球之歌 | 上頁 下頁 |
21 科學院(1) |
|
第四部 克拉肯山 21 科學院 薩拉薩星科學院的成員人數是二進制整數100000000,對那些喜歡掰著指頭計數的人來說,也就是256。麥哲倫號的科學官安妮·瓦萊對這個控制人數的舉措相當推崇,因為它維持住了高標準。科學院對自己的職責也非常看重,總統對她坦言,目前的院士人數實際只有241人,因為根本找不到那麼多合適的人選填補空缺。 在這241人中,至少有105人親自來到了科學院的報告廳,116人經由通訊器登錄。這個出席率破了歷史紀錄,安妮·瓦萊博士覺得萬分榮幸,但她也忍不住對未能出席的那20人感到了一絲好奇。 還有一點讓她感到不大自在:主持人在介紹中稱讚她是地球上的天文學權威。唉,在麥哲倫號駛離地球時,這倒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時勢和機遇的關係,這位史克勞夫斯基月球觀測站的前主任(現在連觀測站都得加上「前」字了)得到了倖存的機會。她心裡明白,如果用阿克萊、錢德拉賽卡、赫歇爾這些大師作為標準衡量,她頂多算是稱職;如果用伽利略、哥白尼或托勒密作為標準,那麼她連稱職都算不上。 「我們開始吧,」她對聽眾說道,「各位肯定已經看過了薩根二的地圖,這是我們用航拍和無線電全息技術合成的最清晰的圖片。當然了,它在細節方面還很糟糕,分辨率最多只有十公里,但已經足夠我們掌握基本事實了。 「它的直徑是一萬五千公里,比地球稍微大點兒;大氣十分稠密,幾乎完全由氮氣組成,沒有一點氧氣,這一點非常幸運——」 「非常幸運」這幾個字每次都能引起關注;觀眾一下子都坐直了。 「——我理解各位的驚訝,畢竟大多數人都對人在上面能直接呼吸的行星有所偏愛。然而在大移民之前的幾十年裡,許多事情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人類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沒有發現任何生物或是生物的遺跡,長達十六個世紀的SETI項目也以失敗告終。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了一點:生命在宇宙中非常稀少,也非常寶貴。 「因此,一切生命形式都該得到尊敬、受到保護;甚至有人宣稱,連有害的病原體和病媒都不能消滅,而應該在嚴格的安全措施下加以保存。在最後那些日子裡,『尊重生命』成了一句流行的口號,而且多數人都不把它局限在人類身上。 「不干預其他生物的原則得到了認可,也在實踐上產生了影響。人類在很早之前就取得共識,不在有智慧生物的行星上建立據點。在這方面,人類過去曾在自己的行星上寫下過糟糕的紀錄。不過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有智慧生物的行星一直沒有出現。 「後來,又有人把這個問題引申開去:假設發現了一顆剛剛出現動物的行星,那我們也該袖手旁觀嗎?也該等著演化自然發生、等著智慧生物在百萬年後自動產生嗎?」 「再退一步:如果那顆行星上只有植物,那又如何呢?如果只有單細胞微生物呢? 「各位或許覺得奇怪:連人類自身的生存都岌岌可危了,居然還有人辯論這些抽象的道德和哲學問題。但是死亡會迫使人思考終極問題: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又該做些什麼? 「有一個說法開始流行起來,各位肯定也聽說過,那就是所謂的『元法則』。我們是否能提出這樣的法律和道德準則:它不僅對兩足行走、呼吸空氣、暫時主宰地球的哺乳動物適用,也對一切智慧生物適用? 「我們的卡爾多博士恰好就是這場辯論的發起人之一,他也因此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對。那些人認為智人是唯一已知的智能物種,因此智人的生存高於一切;當時還有一句有力的口號:『如果要在人類和粘菌之間選擇,我選人類!』 「還好,這樣的正面衝突從來就沒發生過,至少現在還沒有聽說。或許得再過幾百年,我們才能收到所有播種飛船發回的報告。如果其中有不吭聲的,那就說明勝利的是粘菌…… 「3505年召開了最後一屆全球議會,與會代表通過了未來行星殖民的綱領,也就是著名的《日內瓦章程》。很多人覺得這些章程太理想化,根本沒法實施,但它的意圖是好的,它是人類在對一個或許不能領會善意的宇宙,發出最後的善意。 「我們現在來看看章程中的一條綱領。它是最著名的,引起過激烈的辯論。就是因為它,一些最有希望的目標才被排除在了殖民計劃之外。 「只要一顆行星的大氣中有幾個百分點的氧氣,那就說明上面一定存在生命,因為氧氣會在化學反應中快速消耗,除非是有植物——或者其他類似的生物——不斷補充。當然了,有氧氣的地方不一定就有動物,但氧氣至少為動物的生存鋪平了道路。另外一點,雖說動物很少演化出智能,但從理論上說,別的生物更不可能演化出智能。 「因此根據『元法則』,凡是大氣中含有氧氣的行星都不能殖民。不過說句老實話,要不是量子引擎確保了航程和動力的無限,我很懷疑人類是否會作出這麼極端的決定。 「下面再介紹一下我們抵達薩根二之後的行動計劃。如地圖所示:薩根二表面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都覆蓋著冰層,厚度估計有三公里,那裡面藏著需要的所有氧氣。 「在確定最終軌道之後,麥哲倫號會啟動量子引擎的一小部分馬力,當作火把使用。引擎會融化冰層,並將融化產生的水蒸氣分解成氧和氫,其中的氫會迅速逃逸進太空。必要的話,我們還會使用調諧激光。 「只要十年時間,薩根二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就會達到百分之十,但其中也會充滿大量二氧化氮等有毒氣體,暫時還無法呼吸。為了加速改造,我們將投放特別培養的細菌,乃至植物。但就算在那之後,行星的溫度也還是太低,即便算上我們注入的熱量,除了赤道附近在中午的幾個小時之外,行星各處的氣溫基本還會低於冰點。 「到那時,我們會再次使用量子引擎;這大概也是最後一次使用了。然後,在太空中航行了一輩子的麥哲倫號,就終於能在一顆行星的表面上著陸了。 「著陸後,在每天適當的時候,量子引擎會在飛船和飛船下方的岩層所能承受的範圍內全力開動,連續噴射十五分鐘。我們首先會進行一輪測試,以能確定這個行動的持續時間。如果初始著陸點的地質結構不夠穩定,我們還可能再度開動飛船。 「據初步估計,引擎要噴射三十年,才能讓行星的公轉速度慢下來,它將朝恒星的方向跌落一定距離,然後就能獲得更加宜人的氣候。此後量子引擎還將噴射二十五年時間,將行星的軌道修正為正圓形。在這二十五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薩根二都會是相當宜居的。儘管在軌道最終確定之前,那裡的冬天還是會十分寒冷。 「等到修正完畢,一顆嶄新的行星就誕生了,它比地球大,表面的百分之四十是海洋,平均氣溫二十五度,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是地球的百分之七十五,並且不斷上升。到了這時,我們就能喚醒飛船上的九十萬名休眠者,並把一個嶄新的世界交到他們手裡。 「如果沒有發生什麼意料之外的變故,或是意料之外的發現,那麼麥哲倫號的前景就是這樣的;可是萬一發生了最壞的情況……」 瓦萊博士猶豫片刻,但隨即又露出堅強的微笑。 「嗨,無論發生什麼,各位都不會再見到我們了!就算薩根二沒法居住,我們也還有下一個目標,那個目標距離薩根二三十光年,說不定還更好呢。 「也許我們最終會在兩顆行星上全都殖民,但這個要留待未來決定了。」 觀眾席沉默了片刻,然後才響起了討論聲。大多數院士都被演講震住了,但他們鼓掌時絕對發自真心。總統見慣了大場面,在這時候總是會提前準備幾個問題,他第一個起身發言。 「瓦萊博士,我有個小問題:薩根是什麼人或者什麼東西的名字嗎?」 「那是個人名,他是位科普作家,生活在第三個千年初。」 接著,就像總統預料的那樣,問題紛至遝來。 「博士,您說過薩根二至少有一顆衛星;那麼在行星的軌道改變後,會對衛星產生什麼影響?」 「除了極輕微的擾動之外,不會有影響,它會繼續圍繞主星轉動。」 「可是,如果那個章程……哪年的來著,3500年?」 「是3505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