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瑟·克拉克 > 神的九十億個名字 | 上頁 下頁 |
追逐彗星(1) |
|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錄這個。」喬治·武雄·皮克特對著懸浮在空中的麥克風慢慢地說,「不會有人再聽到它了。他們說,要等到兩百萬年以後,彗星才會飛向太陽,把我們帶回地球附近。不知到那時,人類還會不會存在?這顆彗星會再次展現奇觀,引起我們後代的注意嗎?也許他們也會派出一支探險隊,就像我們當初那樣,看看在彗星上能發現些什麼。然後,他們會發現我們…… 「就算過去那麼長的年月,這艘飛船依然會保持良好。儲能罐中仍然會有燃料,或許還會有充足的空氣,最先耗光的只有食物,在窒息之前,我們會被活活餓死。不過我猜,我們等不到那一天。我們將會打開氣密艙,結束這一切,讓死亡來得更痛快些。 「小時候,我讀過一本書叫《冰雪中的冬天》,是講極地探險的。好吧,書中描述的情景簡直就是我們目前的寫照。我們現在也被困在冰雪中,四周漂浮著巨大的冰山。挑戰者深陷其中,周圍的大冰塊團團簇擁,相互繞行,只是它們之間相對速度緩慢,你要等上幾分鐘,才能發現它們確實在移動。地球極地探險隊面對的冬天比起這裡可差遠了。在飛回太陽之前的兩百萬年裡,彗星內部溫度將穩定在-450攝氏度。我們會離太陽越來越遠,它給予我們的熱量不會比遠方的群星更多。在寒冷的冬夜裡,你能指望遙遠的天狼星為你暖手嗎?」 這荒唐的一幕突然躍入腦海,讓他整個人都垮了下去。他再也說不下去了。他回想起灑滿雪原的月光,回想起響徹大地的聖誕鐘聲,可這一切都已距他五千萬英里之遙。地球上所有那些他曾經熟知,卻時常忽略的美好的事物,都已永遠地拋棄了他。想到這裡,他的自製力徹底崩潰,像個孩子似的嗚嗚地哭了起來。 起初,一切都是那麼完美,充滿了冒險般的刺激和興奮。他還記得,也就是六個月之前吧,只有十八歲的吉米·蘭德爾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彗星,還向澳大利亞的斯壯羅山天文臺發送了電報。男孩和他發現的彗星就此名聲大噪,之後不久,就連皮克特也開始到戶外觀察那顆彗星了。在最初幾天裡,它就像一隻籠罩在朦朧霧氣中的蝌蚪,在赤道以南方向緩緩地游過波江座。那時它還在火星以外,正沿著無限狹長的軌道朝太陽飛來。這是人類第一次觀測到蘭德爾彗星,恐怕也是最後一次。當它的最後一縷光輝在地球的天空中消失以後,便再也沒有人見過它,也許到它下一次出現時,人類已經不復存在了。 隨著彗星逐漸接近太陽,它的個頭也在變大,還噴發出一團團煙塵與蒸汽,哪怕是其中最小的一團也能罩住一百個地球。越過火星軌道時,它的彗尾已長達四千萬英里,仿佛一面廣闊的信號旗在宇宙風中獵獵飛揚。當時,天文學家意識到,恐怕這將是太空中上演得最壯觀的一幕,就連1986年重返太陽系的哈雷彗星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同樣就在當時,國際天體物理學年會的組織者們決定,如果科學考察船挑戰者號能夠及時建成,就派它前去近距離考察這顆彗星,這將是一千年來絕無僅有的機會。 連續幾周,在黎明前的夜幕中,彗星展開身形,橫跨星空,活像一條規模較小但更加清晰璀璨的銀河。它離太陽更近了,自從猛獁象的腳步震動大地以來,它還從未接近過如此炙熱的恒星,洶湧的火焰使得彗星表面愈發活躍。一團團明亮發光的氣霧自彗核中噴薄而出,形成巨大的風幕,如探照燈一般緩緩掃過星空。這時的彗尾已長達一億英里,將整個夜空一分為二。彗尾上的條紋圖案不斷變幻,流光溢彩,且總是指向太陽的反方向,仿佛太陽系中心正持續不斷地向外圍吹出強風,就是要將它從這團星系裡推出去。 當挑戰者號分派出一個席位給喬治·皮克特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自從威廉·勞倫斯親眼目睹長崎原子彈爆炸以來,還沒有哪個記者能夠獲此殊榮。當然了,他有理科學位證書,未婚,身體健康,體重不超過120磅,做過闌尾手術,這些無疑都加大了他的籌碼。但要知道,擁有同樣資格的人還有很多,只不過到了現在,這些人的嫉妒也該轉變為竊喜了。 由於挑戰者號載重有限,絕不可能平白無故稍帶上一個新聞記者,皮克特不得不削減空餘時間,參與到飛船的日常事務中來。也就是說,他實際上相當於船長的助理,每天要記錄飛行日誌,登記供給品數量,書寫帳目。幸運的是,他常常想,在外太空完全失重的環境下,一天二十四小時中只要睡滿三個小時就足夠了。 為了同時做好兩項工作,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當他不用窩在壁櫥大小的辦公室裡寫寫算算,或是在儲物倉中清點成千上萬的工具和用品時,他便會帶上錄像機四處溜達。他會抓緊一切機會採訪每一個人,有時同時採訪好幾位,有時則是一對一。操作挑戰者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一共有二十人,但不是每一次採訪記錄都值得傳送回地球,他們當中有些人說話太過專業,有些人不善言談,還有一些則完全不願配合。但他至少沒有對他們表現出明顯的好惡——起碼他自己是這麼想的——沒有厚此薄彼,有失偏頗。可現在,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他想知道馬頓斯博士會如何看待目前的形勢,這位天文學家是最難相處的人物之一,但他提供的信息總是很有幫助。皮克特突然生出一股衝動,他翻出早先採訪馬頓斯時的錄像帶,把它插進錄像機。他知道自己是要通過回顧過去的方式逃避現實,但他心裡也清楚,只有這樣,他才能說服自己相信這次旅程還有活下去的希望。 第一次採訪馬頓斯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他手中拿著毫無重量感的麥克風,身體隨著通氣孔中湧出的氣流微微地晃動,幾乎被對方催眠而有些精神恍惚。但沒有人會因此怪罪他——馬頓斯博士的聲音平緩柔和,天生就有令人放鬆的功效。 當時,他們在彗星身後兩千萬英里之遙,但距離正在迅速縮短。他在天文觀測室裡堵住馬頓斯,向他拋出了第一個問題。 「你好,馬頓斯博士。」他開口問道,「請問蘭德爾彗星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 「成分很複雜。」天文學家回答道,「隨著我們遠離太陽,它的組成還將發生變化。但彗尾主要包括氨氣、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氣、氰氣……」 「氰氣?那不是一種劇毒氣體嗎?如果地球一不小心闖進彗尾,會發生危害嗎?」 「不會的。儘管彗尾看起來很壯觀,可它實際上相當於真空狀態。就算是地球那麼大的體積,其中包含的氣體含量也不過火柴盒那麼一丁點兒。」 「就是這麼稀薄的氣體,造就了如此偉大的奇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