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瑟·克拉克 > 地光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薩德勒沒有見過造成亂局的那幾頁數學論文,不過他知道它所得出的結論。在六個月的培訓期間,有人教了他很多東西。有些是在空蕩的小教室裡同其他六個男人一起學的。從來也沒人告訴過他這幾個男的姓甚名誰。不過相當大一部分知識,他是在睡夢中或是恍惚催眠狀態下得到的。也許有一天,這些信息還會以同樣的技術從他大腦裡刪除。 就這樣,薩德勒瞭解到,月球的表面包括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陰暗區域即是所謂的「海」;明亮區域通常是地勢較高的地方,也是多山的地帶。在明亮地區分佈著無數的月球火山坑,顯然是從上古至今遭遇無數次爆發的結果。相比之下,月海則都是些平坦和相對光滑的地區。「海」裡偶爾也有火山口、月坑和裂縫,不過它們同山地相比,在形貌上要規整得多。 月海的形成,似乎比山地晚,也比天火熊熊中形成的早期火山鏈年輕得多。然而,在古早得多的地貌凝結成形以後,月殼再次在一些地方熔化,然後形成了陰暗光滑的平原地帶,也就是所謂的月海。海內容納著早期火山口的遺跡,還有像熔蠟一般坍塌下來的山陵,而「海岸」上則點綴著蝕毀過半的峭壁,以及一些幾乎湮滅的環狀平原。 科學家們長期為之努力的問題,如今由菲利普斯教授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月球內部的熱量僅僅從月海內特定的一些地區爆發出來,卻沒有去打擾那些古老的高地呢? 一顆星球的內熱是由輻射產生的。所以,在菲利普斯教授看來,在巨大的月海下面一定蘊藏著豐富的鈾礦以及與它相關的成礦元素和伴生元素。月球內部的熔融狀物質,潮汐般湧起又平息,平息又湧起,造成了這些元素在某些局部的集中。經過數千年,這些元素的素輻射作用又熔化了高高在上的月海表面。 以往的兩個世紀,人類帶著所有想像得到的測量儀器和工具,踏遍了月球表面。他們利用人造月震確定了它的內部震動,還探測了月球的磁場和電場。多虧了這些觀測,菲利普斯教授才得以為自己的理論找到了堅實的數理基礎。 鈾礦的礦脈位於月海以下很深處。鈾礦本身再也不像二十、二十一世紀那樣,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因為裂變反應堆早已被氫反應堆所取代。但有鈾礦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其他重金屬。 菲利普斯教授本人相當肯定地認為,他的理論沒有實用上的意義。他所指出的所有這些大規模的礦藏,都潛藏得太深了,任何形式的採掘都是無稽之談。它們至少位於月面100公里以下,在那個深度,岩層壓力之大,會使最堅忍的金屬變成流動的液態,所以鑽杆或鑽孔連一瞬間的工夫也無法維持。 這似乎是個巨大的遺憾。菲利普斯教授下了結論,人類迫切需要這些撩人的寶藏,卻必將永遠無法染指。 薩德勒心想,身為科學家,實在應該懂得比這更多些。有朝一日,菲利普斯教授會大吃一驚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