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最後一個晚上


  離開烏斯懷亞的前一天晚上,「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號」船先後停靠在城區東端的油碼頭,為了繼續遠征,兩條船都需要在這裡加足油。從這裡啟航,駛向南極的茫茫冰海,再也找不到可以補充燃料的港口了。
  傍晚,陰沉沉的烏雲低低地壓在奧利維亞峰的頂巔,海灣裡浪濤拍岸,天空繼而飄落濛濛細雨,天氣突然冷了起來。但是,用過晚餐的考察隊員們仍然三三兩兩走出碼頭,沿著海邊的公路向市區走去。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也許是意識到明天就將離開烏斯懷亞,暫時告別人類文明世界,等待著他們的南極是沒有人類居住的冰雪王國,因此,他們十分依戀這風光旖旎、熱情友好的小城。那窗戶裡透出的溫暖的燈光,那籠罩在暮色中的房舍,無不在他們心頭喚起對遙遠的祖國親人的懷念。
  我已經從山毛櫸旅館搬上了「向陽紅10號」船,在底艙的一間狹窄擁擠的艙室裡找到了為我預備的床位。吃過晚飯,我也加入散步者的行列,淋著細雨向城區踽踽而行。
  烏斯懷亞油碼頭一帶比較冷落僻靜,對面不遠的山坡是嚴禁拍照的軍事重地,當地駐軍的兵營。我對兵營倒沒有多少興趣,但是那土黃色的營房和海軍司令部前方的草坪上,堆放一些老古董卻使我感到興味無窮。那是一些鏽跡斑斑的山炮、鐵錨,還有一台早已熄火任憑風吹雨打的老式火車頭和一節同樣古老的車廂。據熟悉當地歷史掌故的人說,這個兵營當初就是關押苦役犯的監獄,火地島在它的早期實際上是一座監獄,最初的移民都是流放的犯人和看守他們的士兵。那古老的蒸汽火車頭和車廂,即是犯入運輸木材的交通工具。這倒使我想起在博物館裡看到的一些照片和實物。我在烏斯懷亞「世界的末端博物館」裡參觀時,印象最深的就是苦役犯生活的介紹。那裡保存了犯人的帶有條紋的國服,他們製作的雕鏤精細的家具、鏡框,還有他們娛樂的國際象棋。許多年代很久的老照片,展示了苦役犯被強制勞動的場面:他們在寒冷的冬天砍伐森林,修築道路,搬運沉甸甸的原木……但是有一件展品很令人驚訝,那是一根很普通的火柴杆,旁邊放著一個高倍放大鏡。從放大鏡裡看去卻是一件微雕藝術品,上面雕滿了密密麻麻的西班牙文,竟是阿根廷國歌的歌詞。這件微雕作品的作者也是一個苦役犯,可惜他的名字已被人遺忘。在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奴役下的阿根廷,有不少愛國者被押解到氣候惡劣的火地島服苦役,有的被折磨而死。這件微雕藝術品的作者,也許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吧。
  從海邊公路拐上山坡,前面就是最繁華的聖馬丁大街。不知是由於天陰下雨,還是別的緣故,街上冷清極了。店鋪早早上門,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食品雜貨店還在營業。平時車水馬龍的街道,幾乎看不見一輛小汽車。
  我正百思不解,幾個中國船員興沖沖地跑來告訴我:「剛才那邊可熱鬧呢,聖誕老人駕著車子經過,朝小孩子撒糖果……」
  「現在在哪兒?」我忙問。
  「不知道上哪兒了,走遠了……」
  我朝他們手指的方向望去,密密的雨幕中,是冷清清的街道,兩旁店鋪櫥窗的霓虹燈在濕漉漉的柏油路面灑下紅紅綠綠的彩練,像是節日裡的焰火。
  我這才猛然省悟,西方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臨近了,怪不得店面早早打烊,人們都回家團聚去了,像我們中國人過春節一樣。而我們這些傻瓜,還在這冷冷清清的街上瞎逛什麼呢?
  我瞥了一眼燈火闌珊的聖馬丁大街,朝著海邊的油碼頭走去。不料,路上又遇到一件值得記上一筆的小事。在馬路拐彎的地方,一位隊員正低著頭尋找什麼,一問,原來是他的手錶丟失了,就是那塊「中國計時之寶」的海鷗表,不想海鷗沒有飛到南極洲就在烏斯懷亞折翼了。這時,暮色更濃,我勸他不要白費力氣,但是固執的他並不理會,仍然在馬路上搜尋。後來我知道,他並沒有找回自己的表。
  第二天黎明,我們的船在烏斯懷亞度過的最後一天,加滿了油的「向陽紅10號」船即將離開火地島向南極駛去,就在這時,一位素不相識的阿根廷人開著車跑到碼頭,把一塊海鷗表送來。他是一名海關官員,名叫卡洛斯·雨果。他說,他是在上班的路上撿了這塊表的,一看錶殼上面的中國字,他就猜到肯定是中國朋友遺失的。我們那位丟了表的隊員當然喜出望外,他握著卡洛斯·雨果的手,握了又握,不知怎樣感謝才好。
  我們懷著美好的記憶離別了世界最南端的城市,這是12月24日12時8分,開始天低雲暗,烏斯懷亞在陰雲寵罩下漸漸遠去。不久,雲開霧散,太陽露出了笑臉。船隻沿著比格爾水道向東航行,這條海峽初看起來很像一條江,水面只有幾百米寬。海峽迤北是歸屬阿根廷的火地島,南面的皮克頓島、倫諾克斯島、努埃瓦島以及面積最大的納瓦裡諾島均是智利的版圖。兩岸雪峰透迤,連亙不斷,時而露出陡峭的岩岸,時而在鬱鬱蔥蔥的森林中出現一座小小的村鎮。船隻在智利引水員的導引下,穿行在彎彎曲曲的海峽裡,如在畫中游。
  乘著比格爾水道風平浪靜,我走進船艙中部寬敞的會議室。55歲的南極考察編隊總指揮陳德鴻,在沙發上接受了我的第一次採訪。
  我向他提出的問題是橫渡太平洋的情況和即將開始的遠征,這是一次很輕鬆的交談。
  陳德鴻是江蘇射陽人,不久前在太平洋上過的55歲生日。他中等身材,長期的海上生活和軍人的素質使他的體質很適應艱苦的環境。他喜歡穿一身藍色的運動服,休息的時候喜歡對奕或者打打撲克。他的笑聲是很富有感染力的,聽見他的笑聲,你會有一種安全感,那准是我們的船隊航行順利,各方面的工作都進行得有條不紊。我後來甚至從他的臉色,他的舉止,多少也能揣測我們船隊的動向。
  「你暈不暈船?」他關切地問我,「暈船,我這裡有小米,可以給你熬粥喝……」
  我回答他,我不暈船,但我想吃他的小米粥。
  「那不行,只有暈船的人才有資格喝小米粥。」說罷,他爽朗地笑了。
  我們的談話就以這樣輕鬆的方式開始了。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編隊包括兩船兩隊,即「向陽紅10號」船和海軍「J121號」船,兩隊是南極洲考察隊和南大洋考察隊,共591人。
  「我們這個編隊,又叫625編隊。1984年6月25日,趙紫陽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了在南極建設中國南極長城站並進行科學考察的報告,所以就把這一天作為編隊的代號。」
  陳德鴻有很好的記憶力,他接著向我簡要地回顧了太平洋航程的經過。
  船隊於1984年11月20日離開上海,在錨地用了兩天時間補充給養,於22日按預定計劃出發。
  「我們從北緯30°到達南緯55°,又從東經120°到達西經66°,越過13個時區。途中經過琉球群島、加羅林群島、西薩摩亞、社會群島和土布艾群島,從北半球進入南半球,其中在12月1日9時12分過赤道,12月4日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由東半球進入西半球。」陳德鴻說,「在這次航行中,經過了北半球東北信風帶、南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赤道無風帶和南半球盛行西風帶。剛出航不久,遇到兩個颱風易形成區,必須改變航線,避免颱風可能襲擊的危險。進入太平洋不久和赤道附近,兩條船的主機都出現較大的機械故障,在高溫下連夜搶修,保證了繼續航行……」
  我在離開祖國以前——我是11月28日由北京啟程飛往美國的——已經從國家海洋局耳聞船隊遇到了狂風惡浪的消息,船上有很多同志暈船,他們戲稱為「交公糧」,有的人後來誇張地說:「當時難受得簡直想跳海!」這雖然是誇大之辭,但也可想像風浪顛簸之劇烈。兩船的主機出現機械故障,我也聽說了。在我們從北京首都機場乘坐民航班機前往紐約的那天清晨,我們臨時接到一項緊急任務,把一個體積龐大的木箱運往阿根廷火地島,裡面裝的是「J121號」船急需的配件。海軍部門星夜將它運往北京,一直送到首都機場,把它交給我們。大知道,這是多麼累贅的傢伙,簡直像口大棺材。我們一路上帶著它,從北京飛往舊金山,飛往紐約,然後改乘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機飛往阿根廷……在舊金山國際機場,美國海關人員為了這件奇怪的大木箱,對我們盤查不休,大概還以為我們是偷運秘密武器呢。
  陳德鴻繼續說:「這次全程航行共28天零4小時,航程15,021海裡。在這28天裡,在五六級風浪中航行達18天,其中大浪大湧14天,巨浪巨湧4天……
  「在這樣長的時間和這樣的氣象條件下,全船同志日夜兼程,晝夜值班,人員是比較疲勞的。船隊晝夜不間斷地航行,從太平洋最西岸到南美洲最南端,這在我國航海史上還是第一次。它開闢了一條聯絡南美的新航線。」
  他的話鋒到此一轉,接著抬高聲音道:「我始終認為,比起南極建站和科學考察,勝利地到達烏斯懷亞,只不過是萬里征途走完第一步。從現在起,必須首先保證安全抵達南極,由於這段航行將要通過疾風和浮冰的南極海域,要充分估計可能遇到的困難。其次,要把449噸建站物資安全無損地卸上岸。」他最後說:「只要把物資卸下去,建站的成功就有把握了,然後便是集中全力建站,開展科學考察。」
  陳德鴻把他的全盤計劃稱作一項精密細緻的系統工程。他打算像指揮一個重大戰役那樣,打好這一仗。
  當天下午1點15分,船隻停泊在聖比奧角,這裡是比格爾水道的東口,遼闊的大西洋展示在我們面前。船隻在這兒停了一個多小時,各種海洋調查的儀器都開始正常運轉,氣象部門正在緊張地收集氣象資料,據他們掌握的氣象情報,我們前面所要穿過的德雷克海峽——這是從美洲大陸前往南極的必經之路——在它的西部產生了一個低氣壓,那是風暴形成的徵兆。為了搶在風暴到來之前,陳德鴻總指揮向船隊發出命令:「立即啟航!」
  我走出會議室,準備回到自己的艙室。譯電員小黃匆匆過來交給我一份電報:
  「你是光明日報記者吧,這是你的電報。」
  我上船不久,很多人還不認識我。
  電報是以光明日報總編輯杜導正的名義發來的,這是我第一次收到國內的指示:
  《火地島上的中國客人》在今天一版發表,很精彩。相信你會以典型題材連續發回中國考察隊的英雄事蹟。保重。辛苦了。新年好!
                杜導正 1984年12月21日

  我極力從這些漢語拼音組成的電文中看懂了來電的內容,然後默默地走到船舷,熱淚禁不住奪眶而出……
  這是一個好兆頭,我的第一炮打響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