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七四


  「本次作戰,攻克長沙是重要一環,自應全力以赴。但是,我軍此次所用兵力,長沙一舉可破,不成問題。戰局的關鍵在於,我軍攻克長沙之後,向衡陽進攻時,中國遠征軍可能回援反攻。這是本次作戰的最大危機。因此,在遠征軍到來之前,能否攻下衡陽,是本次作戰成敗的關鍵。總軍要求,所有參戰兵團、務必重視作戰速度。陸海空軍緊密配合,快速推進,搶在遠征軍到來之前,一舉攻佔衡陽城!」

  「由於本次作戰涉及幾個方面軍部隊參戰,總軍將親自負責協調指揮。戰場總指揮由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擔任。」

  在此之前,橫山勇的幾位前任,曾指揮第11軍同薛岳將軍的第九戰區進行過三次長沙會戰,三次都以第11軍的失敗而告終。 橫山勇認真研究了這三次失敗的原因,從中研究了薛岳將軍的戰略思想和第九戰區的作戰特點。在此基礎上,橫山勇制定了第四次進攻長沙和進攻衡陽的作戰方案。其總的原則是:第一,將兵力分為兩個梯隊,前後兩次出擊,對攻擊目標進行波浪式的交替推進,交替攻擊;第二,置強有力的精銳部隊於兩翼,造成對方中心地區的空虛和孤立,以便攻擊奪取之。

  就這兩點,對於在湖南省這樣的山嶽水網地帶進攻作戰,堪稱一絕。

  橫山勇向參戰部隊的將軍們指示:「這兩點完全是針對薛嶽第九戰區以往一貫戰略、戰術來的。因此,在進攻時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第一,當我軍第一梯隊全線進攻時,中國軍隊必然以有力部隊從兩翼側擊,尾追。我第二梯隊的進攻,正好將這些側擊和尾追,以及破壞後方交通的中國軍隊夾在中間,予以殲滅。第二,我第一梯隊全線進攻,快速推進時,中國軍隊必以精銳主力從兩翼運動,以期包圍我軍進攻長沙的部隊。這是以往三次進攻長沙失敗的根本原因。因此,此次進攻,我軍特配置精銳的優秀兵團於兩側,將中國軍隊兩翼山嶽叢林中的機動兵團變為內線被夾擊狀態。這樣中國軍隊就無外線機動兵團可言。長沙重地成為孤城,我軍預定的攻城兵團,盡可放心攻城,無需擔心被敵包圍側擊。」

  此一計謀確實是取勝之策。它擺在第九戰區面前的有兩種選擇:第一,要使自己的機動部隊處於外線,就盡早退得遠遠的,不要去救長沙城,聽憑日軍佔領長沙好了。第二,若想救援長沙,或尾擊牽制進攻之敵,自己則被置於前後夾擊、左右受敵的死地。

  厄運已經註定。

  畑俊六總司令官決定:進攻長沙的日期定為日軍戰史上最「光榮的紀念日」——5月27日一1904年的這天,是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沙俄波羅的海艦隊的日子。

  5月中旬。

  長沙,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

  第30集團軍第34師101團團長駱湘浦匆匆趕到,向薛岳司令長官報告一個十萬火急的情報:「據劉立藩處傳來的情報,日軍正在武漢地區大量集結,徵集民工,準備向長沙大舉進攻。同時,日軍鑒於三次長沙會戰,從正面進攻失敗的教訓,今後將以大兵團從湘贛邊境插入,指向株洲以南,圍殲長沙外圍機動部隊。」

  劉立藩當時任汪偽政權武昌市長,此人為重慶軍統方面人物,打入日偽營壘為抗戰服務,他的情報一向較為準確。但是,這個情報並未引起薛嶽重視。他認為,日軍在太平洋戰事吃緊,正急於從中國抽兵南下。再說,日軍調集了華北和武漢的兵力,正在進攻豫中平原,不可能再有大的兵團向武漢集結。還有,目下正值夏季,湖南的稻田、堰塘和江河湖泊都蓄滿了水,最不利於機誡化部隊行動。基於以上情況,薛岳非常自信,日軍不可能在這個倒黴的季節向長沙進攻。

  薛嶽和許多人一樣(包括羅斯福、邱吉爾)還不知道,日本於1944年初猛然擴編新設了三十二個師團。這一數量相當於日本1943年兵力總數的一半。當然有能力在進行豫中大會戰的同時,再增加兵力於中國,進行長、衡會戰。

  又過了幾天。

  第27集團軍之20軍軍長楊漢域將軍來長沙向薛長官報告:「本軍在臨湘敵後打遊擊的一個營,近幾天接連向軍部報告,日軍已在臨湘、岳陽一帶大量集結兵力,準備進攻長沙。情況異常嚴重」

  薛嶽對此付之一笑。認為是下級軍官被敵迷惑,大驚小怪。因當時豫中大戰仍在進行,日軍必然在長江岸邊虛張聲勢,向南佯動,以牽制南岸部隊。

  翌日,機要秘書送來重慶統帥部發來的十萬火急的軍情通報:現已證實,有大量日軍集結於湘北和鄂東南通城,崇陽一線,目前正向南移動佔領前進陣地,準備大舉進攻長沙。

  薛嶽這才吃了一驚。

  當天夜裡,第九戰區長官部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研究禦敵方案。會上因意見不同分成兩派,爭論十分激烈。以戰區代理參謀長趙子立將軍為首的人認為:日軍進攻豫中平原所動用的兵力,規模空前,從目前得到的情報看,日軍進攻長沙的兵力也是規模空前,又加上日軍有三次長沙會戰吃敗仗的教訓,必然採用新的方法來攻。因此,我們必須確定新的作戰方案。以薛嶽為首的人堅持認為,日軍可能用較大兵團來攻,但決不是所謂規模空前,大得可怕。同時,這山這水這地仍是以前的模樣兒,日軍在這樣的環境中作戰,縱有千變萬化,也逃不脫「天爐戰法」的天羅地網。

  最後,當然是司令長官薛岳的意見占主導,仍按老辦法佈置兵力,迎擊來敵。薛嶽唯一接受了一點新東西,就是鑒於最近蔣鼎文的長官司令部被敵打掉,使一戰區陷入大混亂的教訓,為防萬一,決定將第九戰區長官部轉移到長沙以南約二百公里的耒陽。

  薛嶽佈置完兵力,就帶著長官部人員去了耒陽,並將第九戰區的兵力部署和作戰計劃上報軍委會及蔣介石。

  薛岳剛到耒陽就收到何應欽、白崇禧的電報,指出第九戰區的敵情判斷不合實際,過份樂觀,兵力配置存在問題,令其迅速變更部署。

  薛嶽對此不予理睬。

  不一會兒,電話鈴便響了起來。薛嶽拿起話筒一聽,原來是白崇禧的長途電話。

  白崇禧說:「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日軍在湘北集結的兵力,大大出乎我們原來的預料,其戰力絕非到長沙就達極限,就是到了衡陽也未必達到極限。因此,我和何應欽總長的意見是,放棄長沙,固守衡山,在淥水以南與敵決戰。」

  薛嶽在電話中對白崇禧說:「長沙為湘省中心,第九戰區配署數十萬大軍於此,如果不守長沙,還有何顏面見湘中父老?長沙必須死守,主力在淥水以北瀏陽以西地區與敵決戰!」

  白崇禧說不動薛嶽,兩人又在電話上吵了起來。

  薛岳認為,你白崇禧純粹是蹲在重慶瞎指揮。想想1939年9月第-次長沙會戰,你和陳誠跑來潯口,不是也說長沙守不得嗎?結果怎麼樣?三次長沙會戰都打下來了。按我薛某人的辦法,次次凱歌高奏,你蔣委員長,你統帥部的大員,也得次次為我掛勝利的勳章。

  白崇禧深知要說服薛嶽這牛脾氣太難。現在他有那三次長沙大捷為理由,別人更是難以動搖他的態度。實在說,在湘省方面的戰事中,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他薛嶽。何、白二人只好默默禱搞:但願這次也像前幾次一樣,一切都如薛將軍預料的那樣,再打一個長沙大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