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
七三 |
|
……新編第 1軍正予日軍第18師團以沉重打擊,日軍緬甸方面軍主力已被拖在英帕爾及阿恰布方面。英空降部隊正在威脅第18師團背後,對此請予注目。 盟軍如失此良機,日軍恐將重整旗鼓再度進攻。預料胡康方面之第18師團必將求援,對此可能由第56師團抽調一個聯隊。 望閣下命令雲南軍司令長官發起攻勢,使此大好機會得到發展…… 蔣介石完全明白,羅斯福此時敦請中國遠征軍反攻緬甸,主要是解英、印軍在英帕爾平原之圍,蔣介石出於兩方面的原因,拒絕令遠征軍出擊緬甸。 第一方面,當時日軍打通大陸走廊作戰尚未開始,但他已從日軍大量轉運中國等跡象中預感到,中國將面臨一次異乎尋常的進攻。因此,他正準備把雲南遠征軍調往內地,作為反擊日軍這一大進攻的骨幹力量。 第二、在開羅會議上,蔣、邱、羅三人曾商定,反攻緬甸由中、英兩軍共同進行,即英軍從緬甸沿海登陸進攻,中國遠征軍隊雲南打出去,兩頭夾擊緬甸日軍,收復緬甸全境。但是,開羅會一結束,邱吉爾就不認帳了,拒絕出動海軍艦隊和陸戰隊向緬甸沿海進攻。蔣介石也幸災樂禍,認為緬甸本來是英國屬地,佔領與否,與中國並無多大關係。你英國人都不願打,我中國人何苦操那份心。 拖了十天時間,蔣介石才給急得坐臥不安的羅斯福回電。在說明中國面臨的緊張突變形勢後,說道: ……中國為能對盟軍及中國自身盡到義務,當前之重要課題為: 一、必須傾全力保持作為大規模轟炸日本本土唯一地面基地之中國戰區。 二、因盟軍決定不久將為進攻日本本土進駐中國沿海基地,中國需要為此進行準備。以上乃中國方面當前之重要事項。同時考慮到中國在過去長達七年的對日戰爭中所承擔之兵力、物資已達巨大數量。強使超出中國之國力,必將招到災難,並為雲南、四川乃至全中國造成深刻影響。倘如此,恐將招致日軍入侵雲南、四川以及新疆革命、山西赤化與最終全國赤化的新局面,進而使我政府無法盡戰爭之義務,以至失掉對日作戰之基地。權衡上述理由與中國之義務,如目前中國戰區不能適當加強,自雲南發起攻勢則不可能。在開羅會議之際,余曾向閣下言及,一俟英國在緬甸沿海展開大規模登陸作戰,我主力當立即對緬採取攻勢。 此一約定,現今仍當有效。 正因餘考慮緬甸之軍事地位,理解協力之必要,故已同意自雲南派往印度兩個9師,以增強新編第1軍。總之,余深知中國對東亞地面作戰所肩負之重任,並感謝迄今給予中國之援助。 請對閣下之盟友,寄予一如既往之信賴…… 3月末,日軍三個師團在英帕爾、稱希馬地區,對英、印軍展開了大規模的追擊殲滅戰。 3月27日,日軍前線報道:戰火在英帕爾平原燃燒,敵第4軍的根據地陷於極度混亂中,敗敵兩個師的大兵力擁進了英帕爾平原,造成了大混亂。 英、印軍吃緊,羅斯福著急,於4月3日,再次電催蔣介石令遠征軍反攻緬甸。電文雲: 日軍目前對英帕爾的進攻,其目的在於截斷印、中聯繫。如攻勢得逞,日軍下一攻擊目標無疑為胡康之新編第1軍,其次為閣下之雲南軍。 當前緬甸西部及緬甸西南沿海雖正在激戰,但獨怒江前線平靜。如此,日軍得以抽調第56師團之一部,以對付英空降部隊及新編第1軍之威脅。 對閣下美式裝備的雲南軍不能進擊已被削弱的第56師團,餘實難想像。即使區區一個師團的炮彈能在怒江江畔干擾貴軍,亦無力阻止貴軍之進擊。我方過去裝備、訓練閣下之雲南軍, 正為在此時機予以利用。 雲南軍如不能用於協同作戰,則空運裝備,提供訓練教官等我方費盡心血的廣泛支援,完全失去了意義。日軍在英帕爾、胡康、阿恰布方面作戰,七個師團之大部正在展開。 余殷切希望閣下迅速採取行動。 對於羅斯福總統這一措詞強硬的電報,蔣介石於當日回電,表示抗議。因為當時日軍從山西黃河北岸的大規模進攻已迫在眉睫。 4月4日。羅斯福不顧蔣介石的抗議,再次致電,以更加強硬的態度,要求蔣介石履行同盟國義務,迅速越過怒江進攻緬甸。 蔣介石也火了,採取軟抗,不作任何答覆。 羅斯福更火了,認為蔣介石大自私,只要美援,不履行共同的義務。4月10日,史迪威將軍奉命停止了對中國遠征軍的物資供應。 4月14日。 蔣介石不得不改變態度,指示軍政部長兼參謀總長的何應欽,向中國遠征軍下達了反攻命令。 中國遠征軍是一支經過蔣介石在中國精銳部隊中挑選出來,又經過美軍在雲南嚴格訓練,配備美武裝備的精銳之師。它是蔣介石的本錢和驕做,但若沒有美國資助,恐怕難以成其為遠征軍。 1944年4月,在衛立煌司令長官指揮下,在怒江東岸發動北緬反攻的中國遠征軍部隊有:霍橙彰將軍第20集團軍所轄第53、第54兩個軍。宋希濂將軍第11集團軍所轄第71、第2、第6三個軍。何紹周的第8軍。 5 1944年5月25日。 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大將和第5航空軍司令官山下琢磨中將,以及參謀人員飛抵武漢,分別將總軍和航空軍戰鬥指揮所推進到漢口,以便就近指揮打通大陸走廊第二階段作戰——長沙、衡陽會戰。 在這之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已將主力悄悄地集結到長江沿岸;日本國內的第47師團和新征招的十萬補充兵及戰馬四萬匹,已順利運達武漢,補充和加強第11軍戰力;在日本首都東京擔任防空的最新「四」式戰鬥機第22戰隊,亦安抵廣東和武漢機場;擔任打通平漢鐵路南段作戰的華北方面軍第27、第34兩師團和坦克第3師團一部,亦巧妙地南下,集結於武漢地區。 當天夜裡,在漢口第11軍司令部(派遣軍前進指揮所設於此),由總軍召開各參戰部隊兵團長會議。 畑俊六總司令官講話:「我方投入長沙和衡陽作戰的兵團為:第11軍七十個大隊;第1 軍第37師團、第13軍第64師團、獨立步兵第5旅團、第1、第2、第4三個野戰補充隊,共三十個大隊;華北方面軍坦克第3師團一部,第27師等部三十個大隊;華南方面軍二十個大隊。地面陸軍部隊共計一百五十個大隊。另外,還有第5航空軍,兩個飛行師團,海軍艦隊和陸戰隊協同作戰。這是自我軍對中國開戰以來,使用兵力最大的一次作戰。」 (注:1938年武漢會戰,日軍地面部隊為一百四十個大隊,航空兵約一個師團;1942年摧毀浙江中、美航空基地,日軍地面部隊為八十二個大隊。) 畑俊六接著說:「總軍判斷,敵第九戰區部隊加上第六戰區可能增援的部隊在內,在我軍進攻長沙時,敵方使用的兵力約為四十個師;我軍進攻衡陽時,預料敵交戰兵力為五十五個師左右。區區五十五個師;在我如此強大的步空兵團面前。是不足為慮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