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三〇


  在蔣介石看來,成都的這種亂是一件大好事。這種亂,正是他欲趁機削平地方勢力,實現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好時機。因此,蔣介石看過那份通電,竟按納不住內心的興奮,親呢地罵道:「這幾個爛師長呀,又鬧亂子了!」

  蔣介石完全清楚,此次倒王風波,是由川康地方實力派人物鄧錫侯、潘文華、劉文輝等人策劃並支持的。他知道這些人無非是在政治口號上鬧鬧、要求體現一下他們的「民意」,把他們不喜歡了的王主席搞下臺去,再遴選他們喜歡的「川中德望優隆之人士」來主川政。別看他們鬧得凶,但絕不會真刀真槍造反,因為他們畢竟只有七個師。

  此事該怎麼處理,蔣介石胸有成竹。

  他把成都行轅主任兼重慶市長賀國光、川康綏靖主任鄧錫侯,副主任潘文華等人找來,叫他們出面去成都做那幾個師長的工作,穩定後方政局。但他對實質性的問題;王主席是撤還是不撤?則閉口不提。

  蔣介石知道,王主席不倒,成都的風波就平息不了,他這樣急急忙忙請那三位地頭蛇出面做工作,只是虛晃一槍,表示他不希望有這種風波。

  9月7日。

  成都風波還沒平息,蔣介石就名正言順站出來插手地方事務,處理地方事件了。

  一方面,他找鄧錫侯,潘文華等人傳話,要他們負責做好那幾位師長的工作,切實穩定成都。至於撤換王主席之事,請他們放心好了,一定尊重大家的意見。

  既然如此,這工作還用得著去做嗎,只需給那些師長們透個風就成了。鄧、潘等人滿意而去。

  另一方面,蔣介石把省主席王瓚緒請來重慶。在客廳裡,們拉住王的手並排坐在沙發上,親切談心。蔣介石以十分坦誠,關懷備致的口吻,要王看清形勢,識時務者為俊傑,此時若不主動拿個姿態。人心難服,弄不好被人哄下臺去,那時就難堪了。

  王主席說自己冤枉,但面對目前這種民怨沸騰的狀況,卻又感到進退兩難。

  其實,蔣介石早就為他想好體面下臺的點子,叫他以出川赴前線指揮第29集團軍作戰為名,主動提出辭去省主席職務。

  王主席覺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完全接受。他覺得蔣介石處處為他著想,去掉了省主席,反而還對蔣介石千恩萬謝。

  蔣介石略施小計,就把這兩方面部按得平平順順的。現在,他又把鄧錫侯、潘文華等人請來談話。此時, 他才亮出真面目,說中央決定給川人配個極好的省主席,準備讓中央大員張群出任。

  蔣介石的決定出乎鄧、潘意料,但他們的態度也使蔣介石出乎意料。鄧、潘二人卻堅決反對張群主川政,絲毫也不顧及他委員長的面子。二位將軍那種見了皇帝不磕頭的勇氣,令人驚訝!但他們卻在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沒有劃清界限:即他們到底是反對蔣介石像給奴隸們配主子那樣的做法呢,還是僅僅反對張群這個人。其實,張群倒是個老資格的政治家,當時又年富力強,是很有才能的。

  蔣介石壓住火氣,竭力作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兒問:「張岳軍(張群號)不也是你們四川人嗎?你們四川人為什麼不滿意他?」

  潘文華說:「嶽軍離川太久,大家不瞭解他,他的政治能力,對川人的感情如何也不知道,所以,我們不同意他當省主席。」

  蔣介石沉默。他想,現在日軍壓境,咄咄逼人,英國人背信棄義,美國人不願公開出面支持中國,俄國人竭力慫恿日軍禍水西流。中國的抗戰必須建立在自力更生基礎上。自主抗戰的關鍵在於建立鞏固的西南基地,建基地只能由他的中央的人來搞,地方派是靠不住的。只有把西南建設成為像一個連、一個團那樣,無所謂軍、政、民、工、農、學、商等等,通通在中央的號令下,令行禁止,那才稱得上是抗戰的後方基地,才有戰鬥力量。因此,當他決定將政府遷移重慶時,就決心照那藍圖去建立西南基地了。

  1938年1月20日,四川省主席兼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上將在武漢病逝。兩夭之後,蔣介石便以國民政府名義任命張群為川省主席。企圖通過將張群配給四川,而將四川納入大一統的中央集權之下。

  蔣介石的做法,立即遭到當時的川省保安處長兼川省保安司令王陵基等人的堅決反對,他們認為;劉主席新故,你蔣介石既不派員來成都慰唁,也不與川省有關人士商洽,就強姦民意,以中央名義獨斷地壓個省主席下來,中山先生的民主民權哪兒去啦?誰選過張群,他就要來做川人的領導。

  在川康實力人物的授意下,當天夜裡,成都全城就貼滿了反對中央配張群給川省的大標語。並組織了浩浩蕩蕩的示威遊行。留守四川的彭煥章等十七位旅長,聯名致電蔣介石:請收回任命張群為川省主席的成命。

  蔣介石懾于川康地方實力和民眾反對力量,收回了那道成命。但是他卻以為川康實力人物只是反對張群這個人。馬上又以同樣的手法,把賀國光配給四川人民做省主席。

  川康實力人物們有點火了,認為這簡直是在搞政治上的包辦婚姻。動不動就配一個來統治川省,簡直不把川省人民當人看。這次,不但川康實力人物打電報反對,在武漢等前線的川軍將領們:也惱怒了,紛紛打電報給蔣介石,強烈反對給川省配主子的做法。

  蔣介石被迫再次收回成命。

  此時,川康實力圈子已推選出王瓚緒。蔣介石只得忍氣以中央名義,任命王為川省代主席。王既保持川省地方自治獨立性,又對中央表示尊重,幾個月後,去掉了「代」字,為川省主席。

  現在,川康人又反對他們自己推選出來的王主席,蔣介石認為絕不能放過這時機,一定要把川康大一統進來。當他再次把張群配給川人,再次遭到反對後,決心打一張王牌出去,以遂大一統之心願。

  蔣介石說:「王治易(王瓚緒號)決心出川抗戰,川省主席,我決定親自兼任。」

  鄧錫侯、潘文華聽後感到愕然。

  蔣介石冷冷他說:「我這可不是說著玩的。」

  鄧、潘二人果真被這張王牌壓住了,只得勉強裝個笑臉,表示歡迎。

  9月19日。

  國民政府發佈命令:

  四川省府主席王瓚緒,志切抗戰,請纓出川,懇辭主席職務,英勇衛國,殊堪嘉尚,王瓚緒應准率部馳赴前方,悉力禦敵。在出征期間,所有四川省主席職務,著由軍事委員會委員會長蔣中正兼理,任命賀國光兼由川省政府秘書長……

  10月15日。

  四川省主席蔣介石在成都召開黨政軍聯合大會,宣佈他的、治川政策十條。一方面表示自己主川,一定竭力為川人謀利益,以此期望得到民眾的擁護;另一方面表示要尊重地方自治權力,以此期望穩定實力人物和政治團體的擁護。其施政方略主要內容為:清剿盜匪、禁絕煙毒、籌備地方自治、改革社會、轉移風氣、變化氣質、振作人心、提高公共道德、奠定抗戰建國復興基礎等等。

  7

  岡村甯茨大軍雖然攻佔並保住了南昌,但中國第九、第五兩戰區對武漢的夾擊包圍態勢並未消除。看來僅以武力在戰場上硬拼,岡村大軍是無法解脫被包圍夾擊的被動局面的。於是,岡村寧茨這位日軍的武將,潛心研究了以武漢為中心的華中地區的地理特點和中日兩軍兵力態勢,以及中國軍隊的心理狀況等問題。

  1939年夏季。

  岡村寧茨完成了他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對中國第五、第九兩戰區施以政、戰謀略的方案和指導大綱。其核心思想是:以政治、軍事和派遣特務等各種手段,策反雜牌軍,孤立以黃埔軍校少壯系為主的中央軍,然後殲滅中央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