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平沼內閣為了阻止德、蘇勾結,急中生智,也耍弄起外交手腕以制約希特勒。日本突然轉而與英國套近乎。於7月15日開始,日、英雙方外交官在東京談判,處理因天津租界發生的一些不愉快事件。7月24日,達成一致意見,日、英兩國政府同時發表內容相同的聲明。主要內容如下: 英國政府完全承認日本軍隊正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戰 鬥行為之現實事態,且認識在此狀態繼續存在情況下, 在華日軍為確保其自身之安全與維持其佔領地區內之治 安,具有特殊之要求,並有必要排除防礙日軍或有利於 其敵人之一切行為及原因。 在日軍達成上述目的時,英國政府無意對之施加任 何干擾行為或措施…… 這樣,日本方面響亮地回擊了希特勒勾結蘇俄的行為,同時,又達到了孤立蔣介石的目的,而邱吉爾首相卻以搞遠東慕尼黑,犧牲中國利益,也實現了他不可靠人的目的。最後,吃虧的是中國人! 1939年7月11日。 日本駐意大利大使白鳥向國內報告,德、蘇已結成軍事政治同盟,「分割波蘭」,「德國放棄與日本的同盟,將日本排除於軸心以外。」 8月23日。 德國和蘇聯在莫斯科正式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和《附屬秘密議定書》。 由希特勒主盟結成的防共同盟,現在又由希特勒親手破壞掉了。他把忠誠老實的日本兄弟給出賣了。對此,日本內閣怒不同遏,由駐德大使大島,以此條約違反《日德防共協定秘密附屬協定》為由,向德國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德蘇締約,宣告了平沼外交的慘敗。平沼首相受到國內政治勢力的猛烈抨擊,8月29日,被迫宣佈辭職倒臺。平沼騏一郎在辭職聲明中痛悔莫及地宣稱:歐洲形勢複雜離奇,我國以往的政策到此為止,本人辭職下臺,日本帝國需要新的首相新的內閣,另行制定新的外交政策。 8月,關東軍和偽滿軍還在諾門坎與蘇蒙軍進行數萬人規模的大戰。 8月4日。日本陸軍省部發佈命令編組第6軍,專門負責諾門坎方面作戰。 此時,蘇軍投入第一線戰鬥的有三個狙擊師,七個坦克旅和數千人的炮兵軍團,另有五個師和大批飛機處於待機出動狀態、 8月23日。日方第6軍以七個大隊的兵力,從蘇軍左側翼迂回進攻,結果鑽進了蘇軍的「口袋」,被蘇軍的坦克群輪番衝擊炮轟,日軍中所有指揮官均相繼戰死,部隊被全殲。 8月25日。日軍再次發動進攻,亦遭失敗。 8月26日以後,日軍無力再發動進攻,轉取守勢。 9月1日。 德國軍隊全線進攻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方面對背信棄義的希特勒引發了歐洲大戰的導火線,感到幸災樂禍。由於受到希特勒所謂反共協定的愚弄和平沼外交失敗的教訓,新任首相阿部信行於9月4日發表日本政府聲明,明確表示日本人的態度:「值此歐洲戰爭爆發之際,帝國不予介入,決定專向解決中國事變邁進。」 這表明,日本絕不去履行與希特勒定立的同盟條約,絕不想幫希特勒的忙。歐洲人要打希特勒,儘管打,不必顧及日本參戰。 至於日本同蘇聯在諾門坎的戰爭,在阿部首相看來,那本來就是希特勒的事,日本人只是輕信了他的反共諾言,而踩進了那片泥沼中。但日本畢竟還沒陷得很深,現在拔出來還來得及。 只有中國的戰爭,是日本自主發動的。因此,打好打壞都是日本的事,不指望別人幫忙,更不想讓外人來干涉。日本內閣新任首相的聲明,實際上是: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事件,除了一中國事變」,他都無意過問。 根據阿部首相的決擇,日本陸軍省部於9月3日突然命令關東均「鑒於形勢,大本營今後企圖主動結束諾門坎方面國境事件」 9月9日。 日本駐蘇大使東鄉向蘇方提出停戰。 出乎怠料的是,蘇方又一次像張鼓峰事件那樣,馬上滿口答應停戰,而且其停戰的迫切心情,表現得比日本人還強烈。 這是因為希特勒已經在波蘭的那一邊大打起來,並大片大片地掠吞波蘭領土。按照德蘇秘約,波蘭的這一邊大片土地,應該由蘇俄紅軍去白領。只是由於日軍在諾門坎與蘇軍衝突大有升級之慮,才使蘇軍對波蘭那片土地無暇旁顧,未貿然出兵歐洲。 9月15日。 日、蘇雙方在莫斯科達成停戰協議。次日,蘇聯紅軍便大規模越過國境線,直撲波蘭領土。同時,陸續將諾門坎方面的汽車、坦克、經西伯利亞鐵路運往西線。 日本這邊,也確確實實要專一致力於中日戰爭。1939年初,日軍在華陸軍為二十四個師團和四個混成旅團,合計換算為二十六個師團。 1939年底,日軍在華陸軍為二十五個師團和二十個獨立混成旅團,合計換算為三十五個師團。 按照日軍普通師團的編制,每個師團的士兵人數為:二萬六千三百五十四人。三十五個師團,其士兵總數應為:九十二萬二千三百九十人。 1939年末,日軍在華有:一個派遣軍總部,一個方面軍總部、五個軍司令部,其各自的直屬部隊還未計算在三十五個師團內。各軍、方面軍、派遣軍和各師團的軍官亦未計算在以上士兵人數之內。 1939年,在華的陸軍航空兵為十六個中隊。海軍:在華南有第2遣華艦隊;在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方面有第3航隊。海軍航空兵團自成體系,以華中、華南為基地對中國西南腹地進行轟炸,這些也沒計算在內。 因此,在華日軍大大超過了百萬之眾。 諾門坎事件對日軍的刺激和歐洲大戰的爆發,不但沒有牽制日軍一兵一卒,反而加深了中國軍隊抗戰的壓力,加深了中日戰爭的殘酷性。 6 蔣介石正在忙於長江戰場戰事時,卻又面臨「後院起火」的麻煩事。 1939年8月5日,重慶。 蔣介石收到留守後方的川軍彭煥章、劉元塘、陳蘭亭等七個師長的聯合通電。通電歷數四川省主席兼第29集團軍總司令王瓚緒的種種錯誤,要求將其撤職。 蔣介石覺得好不新鮮,眨眨眼,只見上面赫然打印著王主席的五條罪狀: (1)挑撥中央與地方感情,希圖坐收漁利,攘奪川康政權,歸己掌握。 (2)徵兵征實,擾民病民。 (3)侮辱出征軍人家屬。 (4)招權納賄,賣官鬻爵。 (5)任用私人,樹立黨羽。 請為速即撤換,以平民憤;並請遴選川中德望優隆 之人士,主持省政,用順輿情。 七個師長發出反王通電後,紛紛率部隊在成都示威,造成成都地區人心浮動,政局不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