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
二二 |
|
下午3點許。敵機六架,魚貫向中山艦俯衝投彈。中山艦用全部人力與敵機對抗。艦尾、左舷中彈,舵機轉動失靈。接著鍋爐艙又被炸,江水猛烈地沖進艦艙,官兵奮不顧身搶險堵塞也無濟於事。不到三分鐘,艙內水深齊腰,爐火被淹滅,鍋爐無汽,機器停轉。 艦體逐漸向一旁傾覆。 此時,艦首又中彈起火。 艦長薩師俊正站在盼望臺上指揮作戰,腿部被炸斷,猝然跌倒在血泊之中。 在瞭望台和甲板上戰鬥的官兵非死即傷,血肉橫飛,慘不忍睹。傷者,只要還有一口氣,便從血泊中掙扎起來,爬到炮位,向敵機開炮還擊。 敵機仍不停地俯衝投彈、掃射,一彈下來,血肉橫飛,傷亡枕藉。 薩師俊艦長和全體官兵連同軍艦,向滔滔的江水沉沒!沉沒!突然,艦首毅然地向上一昂,瞬即沉入江底!江面上頓時形成一個巨大的旋渦,漸漸地消失,一切複歸於平靜! 中山艦最後那決然地一昂頭,仿佛是神賜予了它靈性,在作壯烈犧牲前的迴光返照,亦是代表已經壯烈殉國的全艦抗日將士,向多災多難的國土和人民作痛苦的訣別! 海軍「義勝」、「勇勝」、「仁勝」號炮艇及四號六號駁船,連同艇船上的官兵,在石首、藕池等處佈雷封江時,被敵機轟炸遇難! 「江元」號等軍艦,在嶽州附近佈雷,與敵機相遇,戰鬥中被敵炸沉!「順勝」等炮艇、汽輪和鐵駁若干艘,為阻止日海軍繼續西進,含恨「自盡」,橫沉於洞庭湖底! 陸、海軍之運輸輪駁船二十餘艘,為阻止凶頑的敵海軍艦隊順江深入,亦悲壯地「自盡」于石首附近江底! 在戰鬥中不幸受創負傷,擱淺于嶽州附近的「民生」、「江貞、「永績」等軍艦,在敵軍迫近時,不願當俘虜以資敵,「自盡」焚毀! 至此,中國海軍的戰艦炮艇已全軍陣亡! 10月24日,深夜。 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上將,乘「江犀」號軍艦從武漢向長江上游撤退。他的身後己沒有了艦隊和炮艇。當他在嶽州附近,看見他的那些受重創的軍艦自盡焚毀的紅紅的火光時,心裡有一股說不出的難受。他佇立在瞭望臺上,莊嚴地抬起右手,向他的不屈不撓的戰艦們致以軍禮!遠遠的火光映亮了他的臉,兩道晶瑩的淚水不住地在流淌! 海軍上將長久地佇立艦頭。他的海軍,他的夢,就這樣消逝 他仿佛覺得這滔滔的長江水血一樣的紅色!那是他的海軍將士的鮮血把它們染紅了! 他的眼前浮現出一幕幕難以忘懷的悲壯情景,他的海軍將士們從上海抗戰以來,同強大的日軍殊死戰鬥的情景…… 那一幕,他永遠忘不了…… 1937年8月7日。 陳紹寬剛從統帥部開完軍事會議回到海軍部,就用電話通知「通濟」號軍艦艦長嚴壽華到他的辦公室來。他指著地圖對嚴艦長說:「目前局勢萬分緊張,為了阻止日寇打開長江東大門江陰。溯江西上,進攻南京、武漢。最高國防會已批准我海軍部的計劃:集海軍全軍為一個集團,封鎖江陰航道,配合陸上友軍,阻敵西進,保衛我長江水上運輸線。特令通濟號軍艦立即馳赴江陰,和其他艦船一起下沉封江。」 嚴艦長聽後,感到如雷轟頂,驚愕了好半天。要沉掉他的軍艦,如同挖掉他的心肝。 陳紹寬也感到悲痛不已,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日軍海陸空軍都處於絕對優勢,僅憑中國海軍的炮火無法阻止日軍從水上長驅直入。 他緊緊抓住嚴艦長的雙手,沉痛他說:「要相信將來,等抗戰勝利了,我們一定會建設起強大的嶄新的海軍!你不要難過,千萬不要灰心!」 現在,他的海軍打完了!作為總司令,他感到孤獨。他寄希望於將來。將來,他決心重建一支真正現代化的強大海軍,他仿佛看見了他那強大的海軍艦隊——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浩浩蕩蕩地馳騁在遼闊的東海、南海!所向無敵地遊弋於太平洋,印度洋…… 11 10月21日。 蔣介石接到廣州方面守軍余漢謀將軍電報:日軍以三個師回和一個航空兵團為基幹兵力,在日本海軍第二遣華艦隊的配合支援下,攻進了廣州城。廣州城現已是一片火海,人民生命財產備受摧殘。 日軍統帥部提出攻佔廣州的方案,是1938年8月底,也就是日蘇「和平」解決了張鼓峰事件後、日方得到蘇方真實意向,即蘇方不會對日本關東軍構成任何威脅之後,才敢於在進行武漢大會戰的同時,又發動廣州會戰。該方案於9月7日,在大本營御前會議上,由天皇裁決同意後,於10月12日,由新組建的第21軍主力,在廣東大亞灣登陸,經十多天激戰,終於佔領廣州城。 10月24日。 武漢戰場。江北面:日軍第3、第10師團和騎兵第4旅團,從信陽南下,分別攻佔了應山和安陸地區;第13師團攻到了宋埠;第16師團攻到了麻城;第6師團攻到了黃陂;第116師團一部協同海軍,從水路進到了武漢東面近郊。 江南面:波田支隊沿長江南岸直逼武昌城下;第9師團插入賀勝橋;第27師團推進到了咸寧地區。 日軍已從北、東、南三面包圍武漢城。炮聲震憾著武漢三鎮。 蔣介石仍穩坐在武昌軍委會。 陳誠聽說蔣介石還沒撤走,氣得簡直就要破口大駡。因為,部隊已經過四五個月苦戰,十分疲勞。統帥部原定利用武漢外圍有利地形,消耗滯留日軍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現在,日軍已迫近武漢,守軍已無險可守。他蔣介石呆在武漢一天,幾十萬大軍就得在外圍硬撐著同敵人苦戰一天,這犧牲毫無價值。因此,當日軍迫近武漢外圍時,他就竭力主張儘快作戰略轉移,催促蔣介石儘快離開武漢。 蔣介石在10月22日就決定放棄武漢。他同將領們討論戰局時說:「武漢的廠礦、機關、團體、學校、難民等等都已按計劃撤退完畢,這裡只是一座空城。我軍戰略企圖已達到。而且日軍突然在廣州登陸,威脅我華南後方。因此,武漢的戰略地位已失重要性,如我軍勉強保持,則最後必失,不如決心自動放棄,保全若干力量,以為持久抗戰與最後勝利之根基。」 但是,蔣介石卻老是耐著不願走,這大概是為了表現自己大智大勇,不怕死的軍人性格,也可能是為了表現他同將士風雨同舟的統帥風度。 在陳誠以統帥安全為由,強烈催促下,24日夜裡,蔣介石才同夫人宋美齡戀戀不捨地離開他那被日本飛機炸得稀爛的武昌軍委會,乘專機離開武漢去湖南。 飛機在隆隆的炮戰聲中飛行於漆黑的夜空。蔣介石從窗口看出去,激烈炮戰的火光在武漢近郊不停地閃耀,情況已十分危急。但他的座機卻不爭氣,飛出武漢就迷了航,在漆黑的天空中胡亂轉了一陣,辨不出東西南北。再胡亂飛下去,燃油耗盡,就只有一同上西天了。於是,飛機只得冒險返回武漢。 當座機在機場降落後,蔣介石才發現,無數軍人正在加緊破壞機場設施,跑道也被炸毀了一大段,如再晚一會兒,他這座機就無法降落下來,真險極了! 飛機灌好油,重新騰上天空。 此時,已是淩晨4點過。日軍先頭部隊已進入武昌城。 10月25日。 武漢失守。 武漢會戰,中日雙方軍隊在縱橫千里的戰線上,激戰五個多月,日軍投入幾十萬兵力,會戰期間又補充了五、六次兵員,日軍中央統帥部在會戰後期,已無力再向武漢增援兵力。整個會戰,殲滅日軍二十多萬,使日本陸軍大傷元氣,無力再發動新的進攻。 中日戰爭至此進入相持階段。 蔣介石也動用了幾乎所有的部隊,所有參戰部隊都打得英勇頑強,為武漢會戰付出了重大代價,傷亡與敵倍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