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一一九


  ※第六章 血灑漢江

  §毛澤東:打到三六線去!

  上任僅僅幾天就在部隊大規模的撤退中無能為力的李奇微,他將美軍撤退的那些天視為他軍事生涯中最苦悶的時刻。如果從戰場演變的前因後果上看,也許聯合國軍陣地的丟失直至漢城的放棄,這位司令官不應該負直接的責任,但作為戰場指揮官,軍事和政治上的壓力,以及媒體添油加醋的渲染,卻令他度日如年。更重要的是,他無法判斷自己和自己的部隊目前到底處在一種什麼樣的境地裡,具體地說,就是是否已經面臨著準備向日本撤退的局面。正如麥克阿瑟給他指示的那樣:「無論如何在最後的時刻確保釜山的橋頭堡,保證部隊在情況最壞的時候撤回日本。」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將成為千里迢迢跑到朝鮮率領聯合國軍的殘兵敗將撤離戰場的一位司令官,這個名聲無論對他個人的聲譽還是對他職業軍人的前途都必會起到悲劇性的影響。

  李奇徽無論如何不想看到這樣的結局。

  從一開始,李奇微就不認為美國人在朝鮮輸定了。當柯林斯視察前線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感覺透露給他的西點軍校的老同學。他在地圖面前詳細地分析了自中國軍隊參戰以來,幾次大的戰役的每一點演變過程,最後的結論是:美國人完全有理由再試一試。

  聯合國軍撤出漢城,在三七線附近加強了防禦力量,準備抗擊中國軍隊隨之而來的進攻,可是,戰場上卻出現了令人迷惑不解的寂靜。有消息說,中國軍隊新的攻勢將於20日開始,為此聯合國軍前沿的官兵整日處在緊張和恐懼之中。但是,又有空中偵察報告說,沒有發現中國軍隊大規模進攻的跡象,甚至在接觸地段根本沒有發現中國士兵。中國軍隊銷聲匿跡了,如同聯合國軍第一次向鴨綠江進攻受到伏擊後,中國軍隊突然消失了一樣。

  沒有人能說出中國軍隊的司令官腦子裡正在盤算什麼,因為按照一般規律,中國軍隊如果繼續進行大規模的進攻,聯合國軍只能是繼續撤退,如果中國軍隊的進攻持續不斷,聯合國軍最終被趕到海裡不是不可能的。也許是中國軍隊司令官的又一次更大的陰謀?或者說,這是更大規模進攻的前兆?聯合國軍整個前線彌漫在一種前途未蔔的氣氛之中,人人都心情煩躁地預感著各種可能的不幸。第八集團軍司令部的參謀們不是應麥克阿瑟的要求,已經做出詳細的撤出朝鮮的計劃了嘛。不是連撤退的細節,包括撤退的序列和運輸的手段都已經制定完畢了嘛。甚至連南朝鮮部隊的去向,當然還有南朝鮮政府官員和他們的家屬的去向也考慮到了嘛。聽說要把這些人轉移到海中的一個島嶼上去,猶如中國的蔣介石跑到海中的一個島上一樣。

  在驪州第八集團軍指揮所裡,李奇微在光線微弱的瓦斯燈下,細心翻看了中國軍隊在朝鮮參戰後,美軍方面所有的機密戰鬥記錄。迄今為止,中國軍隊與聯合國軍進行了三次大的戰役,前兩次是聯合國軍處在進攻狀態後遇到中國軍隊打響了遭遇戰,後一次聯合國軍是防禦狀態,中國軍隊打的是陣地攻堅戰。

  李奇徽在戰鬥記錄中發現了一組至關重要的數字:美第八集團軍第一次向鴨綠江進攻,遭到中國參戰部隊大規模打擊的日期是1950年10月25日,真正大規模的戰鬥從26日開始,11月2日聯合國軍主力撤到清川江南岸,戰鬥歷時八天;美第八集團軍第二次向鴨綠江進攻,11月25日遭到中國軍隊的攻擊,激戰持續到12月2日,中國軍隊停止了對潰敗的聯合國軍的攻擊,戰鬥歷時八天;第三次,中國軍隊於12月31日開始大規模進攻,l月8日中國軍隊停止追擊,戰鬥歷時也是八天。

  八天,三個相同的戰時數字!

  李奇微知道了,中國軍隊的任何攻勢,最長的延續時間是八天。

  「八」天是由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能力決定的。在聯合國軍強大的空中封鎖下,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受到嚴重威脅,甚至不斷中斷。中國軍隊物資運輸的手段本來就處於接近原始的狀態,汽車和火車的運輸在受到空中封鎖之後,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山路崎嶇,氣候惡劣,支撐數十萬軍隊的糧食彈藥供應就成了簡直不可能的事。在一個戰役開始之前,中國軍隊的後勤準備的最大限度,只能是為一個士兵提供大約維持一個星期的糧食彈藥,而且這些糧食和彈藥還得讓土兵自己攜帶,一旦糧食彈藥消耗完,後勤補充如果不及時,戰役就只能停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軍隊再淩厲的攻勢也只能持續一個星期。

  李奇微將這種現象稱之為中國軍隊的「禮拜攻勢」。

  其實,這也是中國軍隊在佔領漢城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擴大戰果的最根本的原因:中國軍隊不具備持續攻擊的能力。

  李奇微把戰場上混亂的進進退退逐一分析出清晰的條理:「禮拜攻勢」大大限制了中國軍隊的作戰,而且,即使在戰役進行當中,中國軍隊也不敢在白天進行大規模的攻擊行動,因為聯合國軍的空中可擊所造成的威脅是他們不可克服的。每每在夜間作戰,天一亮就立即隱蔽。這又極大地限制了中國軍隊的攻擊速度、限制了中國軍隊的戰役發展。

  軍事上任河最富成效的作為在如此多的限制中是不可能實施的。

  李奇微總結出了對付中國軍隊的有效辦法:當兇猛的「禮拜攻勢」接近尾聲的時候,以強大的反擊力量立即投入前沿,向彈盡糧絕的中國軍隊毫不遲疑地撲上去,「接近他們!打擊他們!」左奇微同他的部下提出這樣的要求、他給自己要採取的第一步行動定名為:「獵犬行動」,意思是像獵狗一樣跑上去尋找中國軍隊到底現在在哪裡,主動創造戰機,大膽地接觸中國軍隊的前鋒,把正處於受物資供應短缺困擾的中國軍隊死死纏住。「不是都在說聯合國軍到底應該怎麼辦嗎?依我看,聯合國軍的出路只能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在彭德懷命令中國軍隊全線停止追擊一個星期後,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的「獵犬行動」開始實施了。

  為了使美軍官兵們更加明確自己的戰術思想,李奇微將聯合國軍今後與中國軍隊作戰的總的戰術原則定義為:「磁性戰術」。他催促位於前沿的所有的部隊立即採取行動,派出小規模的偵察隊,大膽地向北偵察,「一直到發現中國人的真正的防禦線為止」。

  李奇微特別要求:美軍士兵充當偵察隊的主力。

  15日,在水原至利川間的兩軍對峙線上,李奇微派出的偵察隊開始了主動向北的試探性偵察進攻。

  由汽車搭載步兵,幾輛坦克為前導,採取小股多路的方式,沿著接觸線上的寬大正面向北進行威力搜索,向中國軍隊伸向前沿的每一根觸角進行小規模的攻擊,並且密切觀察中國軍隊的反應。開始是連、排級的兵力規模,後來上升到團級的兵力規模,並配合大量偵察機的空中偵察。同時,情報部門派去大量特工向北滲透。美軍地面的偵察隊沒有尋找到中國部隊的痕跡,他們看見的只有在被戰火摧毀的村莊廢墟中生火取暖的朝鮮農民,「只有這些零星的農民才證明這片不毛之地尚存有生命的跡象」。偶爾有少量中國軍隊的偵察兵出現,發生了數次小規模的遭遇戰,戰鬥平淡而短暫,基本上以中國偵察兵消失在雪野中為戰鬥結束。

  「獵犬行動」持續了八天,根據數支美軍偵察隊的偵察報告,李奇微雖沒有徹底弄清中國軍隊的意圖和十分具體的防禦陣地的位置,但至少可以證明,中國軍隊暫時沒有發動新的戰役的能力和意圖。

  可是,究竟在美第八集團軍的正北方,17萬中國軍隊的存在是明確的事實。這些軍隊究竟佈防在哪裡?他們現在正幹些什麼?下一步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

  22日,麥克阿瑟親自飛臨朝鮮。在第八集團軍司令部,他審查了李奇微制定的向北進攻的計劃。接著,像往常一樣,麥克阿瑟向記者們發表了講話:由於補給線拉長造成的敵人戰略上的弱點正在逐步發展,疾病也在敵軍士兵中蔓延,中國人不知道怎麼去控制廣泛傳播的流行病,以致他們的戰鬥力遭到破壞。現在有不少關於中國人要把我們趕下海去的流言蜚語,正如早些時候北朝鮮人說要把我們趕下海一樣

  是無稽之談,沒有人能把我們趕下海去。本司令部決心要在朝鮮保持一個陣地,只要華盛頓決定讓我們這樣做。

  在聯合國軍決定再次北進的時候,麥克阿瑟接受了以前的教訓,這一次他對北進的目標說得含糊而保守:「要在朝鮮保持一個陣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