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
九七 |
|
然後,最令人震驚的消息傳到了華盛頓: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陣亡。 沃克成為朝鮮戰爭僅僅進行了兩個月時美軍陣亡的軍銜最高的軍官。 沃克的吉普車混雜在向南撤退的美軍隊伍中,吉普車「被斜穿而來的南朝鮮軍車撞入溝中,沃克將軍當即重傷,在野戰醫院死亡」。美軍戰史記載,沃克當時正在前往美第二十師的路上,他要去嘉獎這支部隊,並準備把一枚銀星獎章授予第二十師的一位上尉連長。上尉連長名叫薩姆。沃克,是沃克將軍的兒子。 中國戰史記載:沃克死於車禍。 北朝鮮戰史記載:美沃克將軍「被我勇敢的遊擊隊員擊斃」。 如果沃克不死,幾天以後他將被授予四星上將軍銜。 此時,在中國北京,毛澤東和北朝鮮領袖金日成會面了。 至少在當時,這是一次絕對機密的會面。 戰爭的進程無疑令兩位領袖十分滿意。戰爭前期的那種危機現在似乎已經不存在,他們有充分理由分享聯合國軍狼狽南逃所帶來的愉快。 毛澤東對金日成說:「原先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一是志願軍過江後能不能在朝鮮站住腳,經過第一次戰役,這個問題解決了;二是靠現有裝備,能不能和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交戰,交戰後能不能取得勝利,現在這個問題也解決了。事實證明,我們不僅可以與美軍交戰,而且能戰而勝之,看來原來的擔心不必要了。」 兩位領袖討論了戰爭如何往下發展的問題。這是一個關係到世界局勢、亞洲局勢的大問題,同時也是關係到成千上萬在朝鮮戰場上的中國士兵的生命的問題。 中國軍隊佔領平壤之後,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全線壓向三八線,並且和聯合國軍隊形成短暫的對峙。 從戰後很久才公開的資料分析,當時,杜魯門和艾奇遜都在力求尋找一種既能保存美國人的面子,又能停止戰爭的體面的停火辦法。有一個現實的理由是,聯合國軍即使撤退,也不過是撤退到戰爭前的三八線,而中國軍隊無非是把戰線恢復到戰爭爆發前南北朝鮮分割的狀態。停火對雙方來講都是可以接受的現實,雖然這個現實對於美國方面來講是被迫的,但至少在當時,這個現實在美國不會有強烈的反對。在隨後召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會議上,美國要員們討論了許久,最後的結論是:除非聯合國軍在朝鮮由於軍事原因被驅逐,否則決不自動撤軍。 同時認為,最大的危險在歐洲,美國最好不要捲入亞洲的一場持久戰爭,原則是:一、把戰爭限制在朝鮮;二、保持對空海力量的限制;三、不向朝鮮增派軍隊,保持三八線戰線的穩定,達成停火協定,恢復王八線戰前的狀態。 可以說,如果當時中國方面同意停火,戰爭也許就結束了。 但是,至今令許多西方的戰史專家迷惑不解的是:中國方面根本沒有打算在這個時候停火。 原因不僅僅是中國方面由周恩來所提出的三個條件沒有得到滿足。 毛澤東吸著香煙對金日成說:「既然美國人敢於訴諸武力,那麼中國志願軍就要奉陪到底。打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勝利了,但還不夠,還要接著打。你敢越過三八線北進,那我為什麼不能超過三八線南進盧金日成的回答是:「對,要乘勝前進!」 應該說,影響毛澤東對朝鮮戰爭進程思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亞非一些國家的「突然的橫插一棒」。 這些亞非國家大多數是毛澤東認為「可以團結的力量」,在國際政治立場上以中立派居多。杜魯門揚言要在朝鮮戰場上使用原子彈後,這些亞非國家有了基於自身安全的憂慮。於是在聯合國大會上產生了一個「十三國提案」,其中心內容是「提倡和平」。這些亞非國家既希望戰爭的結束,又不想得罪美國,於是提案特別提到「先停火再談判」,並且對此有一個說明——就是這個說明明顯地刺痛了毛澤東——「如果中國宣佈不超過三八線的話,則將得到這些國家的歡迎和道義上的支持。」 無論「十三國提案」的動機多麼善良,但客觀上是在給美國一個得以喘息的機會,它正是美國人此刻急需的東西。提案的要害是「先停後談」,它令毛澤東不由得想到當年美國人馬歇爾 在中國的「調停」,也是先宣佈「停戰」,然後背地裡幫助蔣介五運送兵力,補充武器,這個虧共產黨人是吃過的。 周恩來召見印度大使,提出了四個尖銳的問題:為什麼十三國不反對美國對朝鮮、對中國的侵略? 為什麼十三國不宣佈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 為什麼十三國中還有一個菲律賓(其時,菲律賓是在朝鮮參戰的聯合國軍中的一員廣為什麼美軍打過三八線的時候,十三國不講話? 換句話說,當聯合國軍不顧一切地超過三八線,並向北朝鮮重兵大舉推進的時候,十三國怎麼一句話都沒有說過;而當中國軍隊具有了超過三八線的可能時,他們卻提出一個「停火」的提案? 中國方面的回答是: 一、只要一切外國軍隊從朝鮮撤退的原則被接受並付諸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將負責勸說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回到本國。 二、停止朝鮮戰爭與和平調解朝鮮問題可分為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在七國會議中商定有限期的停火並付諸實施,以便繼續進行談判;第二步,聯繫政治問題談論停火全部條件,商定: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的步驟和辦法;向朝鮮人民建議如何實施朝鮮內政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的步驟和辦法;美國武裝力量自臺灣及臺灣海峽撤退;以及遠東有關諸問題。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必須得到保證。 這些條件顯然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 於是,在1950年的12月裡,朝鮮戰爭的前景呈現出撲朔迷離的局面。 此時此刻,作為在朝鮮前線的中國軍隊的總指揮,彭德懷對整個戰局充滿憂慮。 聖誕節前夕,北朝鮮東北部的興南港處在空前的混亂之中。 從深山野嶺中撤退出來的美軍陸戰一師的官兵大部分已經登艦撤退,但尾追而來的中國軍隊仍頑強地向這個港口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美軍在興南港外圍的防禦圈逐漸地縮小,激烈的戰鬥幾乎遍佈了港口外的每一條街巷。港口內,美軍一方面全力組織登艦撤退,一方面銷毀著港口內一切帶不走的物資。美軍所有能夠支援的飛機全部集中到了小小的興南港上空,進行著比仁川登陸時規模更大的轟炸,使興南港猶如一座噴發的火山,烈火晝夜燃燒,濃煙遮天蔽日。 12月24日,聖誕節前夜,是美軍撤退行動的最後的一天。 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上的飛行員麥克上尉在執行最後一次飛行。他的飛機飛入了興南港的上空,他說:「我看見了從未經歷過的憂鬱和悲傷的情景。在下面,最後一批土兵和物資正往坦克登陸艦上登載,其他艦艇正駛離碼頭。大地成為一片火海,到處都在燃燒。12艘驅逐艦駛來,用艦炮摧毀所有的建築物,為的是不讓敵軍使用。海面上的艦隊像雜技團的大象,後面的咬住前面的尾巴前進。」 美軍從興南港共運走士兵10.5萬人,汽車17500輛,物資35萬噸。 麥克的飛機在興南港上空盤旋了最後一圈,當他準備在航母上降落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麥克阿瑟說過的那句「聖誕節前讓孩子們回家」的話,於是,麥克上尉特地在無線電中向「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上的全體官兵喊了一句:「聖誕快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