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八九


  12月1日,柳潭裡的清晨十分嘈雜,天剛一亮,155榴彈炮群就開始了集團發射。沒有人知道炮兵們到底要把炮彈打到哪裡。因為155榴彈炮過於笨重,為了便於和步兵一起撤退,必須在撤退前把炮彈打光。直升機把這裡因為沒有駕駛員而一直癱瘓在陣地上的那輛坦克的駕駛員運來了,駕駛員在這個時刻被投入戰場,心情可想而知,他發動了坦克在環形陣地中瘋狂地亂轉。根據史密斯師長的命令,大部分物資必須裝車帶走,於是士兵們在一種緊張而恍惚的情緒中開始裝車,由於沒有中國軍隊的進攻,土兵們似乎覺得這不是在逃亡,而像是在搬家。環形陣地的一角突然飄蕩起小號吹奏的美國國歌的旋律,旋律在寒冷的風中顫抖,讓美軍士兵一下子想起那些沒法帶走的東西——無數美國兵的屍體被就地埋在了這裡。這些美軍士兵的屍體直到朝鮮戰爭結束40年後,美國政府才在北朝鮮政府的允許下把遺骸運回了太平洋的另一邊——這些美軍士兵的家鄉。

  8時,以五團三營為前衛,美軍開始突圍了。幾乎是在美軍開始突圍的同時,包圍柳潭裡的中國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立即做出反應,在各個高地上開始了猛烈的進攻。在1249高地、1419高地以及雙方一直反復爭奪的1282高地,都發生了殊死的戰鬥。後勤供給良好的美軍士兵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也表現出孤注一擲的兇狠,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陣地失守,正在撤退中的部隊連同他們自己就將全軍覆滅。而在寒冷和饑餓中堅守包圍圈的中國士兵同樣表現出異常的勇敢,因為他們之所以忍饑受凍堅持到現在,就是為了給予美陸戰一師以殲滅性的打擊,他們決不允許美軍就這樣逃跑了。

  在1282高地上,與美軍展開爭奪戰的是第七十九師二三五團的一個排。排長叫胡金生。胡金生的營長在向他交代作戰任務時,特別強調了1282高地的重要性:「高地下面就是通往下碣隅裡的公路,如果敵人從這裡跑掉,我們的血就等於白流了!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住它!」

  1282高地的爭奪戰因此空前殘酷。中美雙方的士兵在高地上反復拉鋸達七次之多。與中國士兵爭奪高地的是美陸戰隊G連,這個連根據他們瞭解的中國士兵的戰法,一開始就準備了大量的手榴彈,於是雙方打的是一場混亂的「手榴彈戰」。美軍的飛機成群地在高地上飛,因為陣地上的士兵混戰在一起,支援飛機不敢投彈,於是他們執行「威嚇中國士兵」的任務。在第七次爭奪戰後,排長胡金生犧牲了,高地上只剩下兩個中國士兵,一個是班長陳忠賢,一個是彈藥手小黃。美軍最後的衝鋒開始了,小黃倒下了,陳忠賢在沖天的火焰中端著一挺機槍站起來,向密集的美軍士兵憤怒地橫掃,美軍士兵再次退了下去。這次退下,美軍就再也沒能組織起對這個高地的進攻,因為這時G連的美軍發現,柳潭裡的美軍已經撤光了,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在G連扔下死傷的美軍士兵的屍體向下碣隅裡方向逃跑的時候,美軍的飛機、炮火對這個高地開始了猛烈的轟炸,美軍工兵甚至引爆了高地上殘存的炸藥,整個1282高地立即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由於中國士兵對柳潭裡周圍各高地的壓力,作為撤退前衛營的美陸戰一師五團三營直到下午近16時,才真正擔負起為突圍開路的職責。

  在柳潭裡通往下碣隅裡的公路上,緩慢地走著美軍長長的車隊。這是美軍最薄弱的時刻。在公路兩邊的幾乎每一個高地上,都有中國士兵射向公路的子彈和迫擊炮彈,而且,沒過多久天就黑了,美軍的飛機不能來支援,美軍士兵知道該他們倒黴了。中國士兵從公路兩邊的高地上沖下來,以班為單位抵近美軍撤退的隊伍,先是用手榴彈進行試探,然後乾脆就徑直沖進來。美國士兵在令他們魂飛魄散的黑暗中拼死抵抗,撤退的隊伍一次次被迫停下來。美軍軍官們一次次地組織抵抗,盡最大的努力不使撤退的隊伍潰散。

  美軍的主要炮兵火力105榴彈炮因為沒有了炮彈而成為廢鐵,將死亡的美軍士兵的屍體綁在炮筒上帶回去是這個鋼鐵傢伙現在淮一的用處。一輛滿是傷員的卡車倉皇中撞上一座小橋的護欄,橋被撞塌,卡車連同傷員一起掉入冰河之中。輕傷員掙扎著爬上岸,而用繃帶捆在卡車車廂上的重傷員立即沒有了蹤影。在地面美軍的強烈要求下,美軍飛行員在扔下大量的照明彈之後,破例開始在夜間進行火力支援。飛機扔下的炸彈不可避免地使雙方的士兵都受到巨大的傷亡。飛行員們也許感到這樣的低空轟炸實在是太刺激了,當地面要求他們向公路邊的一個高地進行火力支援時,他們竟然在一個有中國士兵身影出沒的小山脊上使用凝固汽油彈和500磅炸彈整整轟炸了25分鐘,他們說他們要使那條小山脊成為「世界上最沒用的地皮之一」。

  從柳潭裡撤退的第一夜是美軍陸戰一師大批傷亡的夜晚。

  天亮之後,美軍的支援飛機幾乎貼著陸戰隊士兵的頭頂掩護著他們一寸寸地撤退。

  按照戰鬥的常規,這一夜應該是美陸戰一師的兩個團全軍覆滅的一夜,但是,最善於夜戰的中國軍隊沒能抓住時機將其殲滅,原因除了中國士兵的饑餓和彈藥不濟之外,對於中國土兵來講,威脅最大的就是美軍的空中支援,這是沒有任何空中支援和防空火力的中國士兵無法克服與戰勝的,只要天一亮,中國土兵幾乎不能在戰場上露面。如果說中國軍隊哪怕擁有少量的空中力量,美軍陸戰隊在這一夜就將血流成河。拿美軍陸戰一師作戰處長的話說:「如果中國軍隊擁有一定數量的空中力量和足夠的後勤保障,陸戰隊肯定一個也別想活著跑出來。」

  史密斯師長在佈置撤退的時候,有一項決策是至關重要的,就是派出一支部隊離開公路,利用野戰越野的行軍方式迅速突向德洞嶺,與堅守在那裡的F連會合,鞏固那個卡在撤退路線上的最關鍵的要地。

  擔任野戰突破任務的是陸戰七團的一營,其營長戴維斯中校是七團團長利茲伯格親自挑選的。戴維斯中校,畢業于佐治亞工業大學,二戰中他作為一名營指揮官在佩累利馬島上有過k佳的表現。利茲伯格對戴維斯是這樣表述自己的想法的:我們必須營救F連,並且加強德洞嶺高地的力量。中國軍隊認為美軍士兵只會在公路上作戰,而事實上也是如此,以往的戰鬥表明,美軍士兵一旦離開公路,就是死路一條。這一次就是要讓中國人吃上一驚。

  戴維斯中校進行了精心的準備。除了把這個營裡的傷員和身體不好的士兵挑出來留下之外,特別加強了全營的火力配備,包括各種武器都是雙倍的編制,迫擊炮的彈藥數量也增加了一倍。士兵除了每人攜帶四份口糧外,還必須背上一發炮彈、一副防止凍傷的鴨絨睡袋、雙倍的機槍和步槍子彈以及其他必須的野戰物品。這樣,一管每個士兵的負重達到50多公斤。為了聯絡不中斷,戴維斯把通常使用的SCR-300便攜式無線電臺換成了可遠距離通話的AN/GRC-9背負式無線電臺,炮兵聯絡人員還攜帶了通訊距離更遠的SCR—610電臺。

  戴維斯營的路線首先要通過有中國士兵堅守的1419高地。

  原來認為大白天拿下這個高地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根據通報,在這個高地上堅守的中國士兵已經堅持了三天而沒有過任何補給,美軍認為高地上的中國士兵不餓死也必定凍死了,即使萬一倖存也不會再有什麼戰鬥力了。但是,美軍士兵很快就發現,堅守這個高地的中國士兵依然表現出超常的堅強。一個美軍連隊整整打了一個上午,無論空軍配合得多麼緊密,無論1419高地上遠遠看上去大火熊熊根本不可能再有什麼生物存活,可是美軍士兵就是爬不上去。攻打這個高地的戰鬥從早上一直進行到黃昏,利茲伯格兩次增加攻擊兵力,最後參加攻擊的包括戴維斯營的一個連隊在內兵力達到四個連接近800人,並且,還加強了飛機、榴彈炮和迫擊炮的支援,1419高地最後被美軍突破的時間是晚上19時30分。

  戴維斯營還沒有真正出發就損失慘重,利茲伯格不得不另外給戴維斯又補充了一個連的兵力。

  夜晚對時,戴維斯命令他的營向德洞嶺進發。白天打了一天仗的士兵們渾身破爛,沉重的軍服裡已被汗水濕透,而此時戴維斯看了一下溫度計,零下24T.他對士兵們說:「如果在這個溫度裡穿著濕內衣就地過夜,是自己找死,我們必須連夜出發。」

  應該說,戴維斯營的行動確實出乎中國軍隊的預料之外。

  美國兵沒有夜間在沒有道路的荒山中行軍的先例。在沒膝深的雪中一步步地走,美國兵們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苦。不斷有士兵掉隊,不斷有與中國士兵零星的戰鬥,黑暗中的冷槍和冷炮不知是從什麼地方飛來的。戴維斯不敢打開電臺聯絡,不敢弄出任何聲響,只有在士兵們走不動了時,他才連踢帶拉地叫幾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