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一四


  從聯合國憲章上講,杜魯門批准美國空軍飛到朝鮮去轟炸,已經是一種違憲行為了,這一點杜魯門很清楚。美國政府現在需要的是聯合國通過一個認可武裝干涉朝鮮戰爭的提案。在美國的操縱下,同時也是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1950年6月27日下午15時,聯合國安理會舉行會議,激烈的辯論長達幾個小時,中間宣佈休會幾個小時,直到半夜,一個以聯合國名義公然干涉一個國家內戰的提案通過了:「向韓國提供必要的援助來擊退武裝進攻,並恢復國際和平和該地區的安全。」現在,不但美國已經開始的軍事行動合法了,而且還有了進一步升級的權力。

  當麥克阿瑟把要去朝鮮的命令告訴他的座機駕駛員安東尼。斯托裡中校時,中校認為這個老頭兒只是在開個玩笑。麥克阿瑟把四名記者叫到他的辦公室宣佈他的決定,並說可以帶他們前往,只要他們不怕死。麥克阿瑟故意把這個行動說得恐怖和刺激:「這架飛機沒有武裝,同時沒有戰鬥機護航,也沒有把握說出它能在哪裡降落。如果明天出發前見不到你們,我會認為你們去執行別的任務去了。」記者們被這幾乎像冒險電影一樣的氣氛迷住了,表示他們都想去。其實,這是麥克阿瑟的又一次表演。別說這是飛往戰場,就是麥克阿瑟乘機出去遊玩,遠東空軍也不可能讓自己最高司令官的專機單獨飛行。

  麥克阿瑟的座機叫「巴丹」號。巴丹是菲律賓呂宋島中部一個省的名字。二戰時,麥克阿瑟統帥部隊在這裡戰敗,7萬名美軍向日本投降,戰俘中後來被日軍虐待而死的達1萬人。「巴丹」號在日本羽田機場即將起飛的時候,天氣極其惡劣。斯托裡中校得到的天氣預報是風暴、有雨和低雲。當他向麥克阿瑟主張推遲一天起程時,麥克阿瑟正在刮臉,斯托裡中校得到的是一句陰沉的回答:「立即起飛!」在4架戰鬥機的護航下,「巴丹」號載著麥克阿瑟、他的5名參謀,還有4名記者向朝鮮半島飛去。

  在飛機到達巡航高度時,麥克阿瑟開始抽他的煙斗。美國《生活》雜誌的隨行記者戴維。道格拉斯後來寫道:「麥克阿瑟精神抖擻,兩眼閃閃發光,就像我看見過的高燒病人的面孔。」

  當著記者的面,麥克阿瑟口述了一份給遠東空軍副司令帕特裡奇的電報,內容是:立即除掉北朝鮮機場。不做宣傳報道。

  麥克阿瑟批准。這個電報意味著:美軍飛機可以越過三八線進行攻擊。記者們知道,美軍的攻擊範圍嚴格控制在三八線以南,這是華盛頓從來特別強調的,原因是擔心蘇聯介入朝鮮戰事。

  公開違背華盛頓的命令,對麥克阿瑟來講是個樂趣。這是朝鮮戰爭爆發以來,麥克阿瑟第一次在重大問題上越過總統權限自作主張。如此的狂妄是導致他日後悲劇命運的諸多因素之一。

  麥克阿瑟的專機降落在水原機場,這是位於漢城以南的一個美軍機場。在「巴丹」號還沒有起飛的時候,水原機場就遭到人民軍飛機的攻擊,跑道頂端的一架C.54型飛機著火了。跑道本來就很短,起火的飛機又使跑道縮短了20米。更為嚴重的是,當「巴丹」號向水原機場的跑道下滑的時候,不知從哪裡鑽出來一架人民軍的雅克式飛機,直沖「巴丹」號而來。機艙內所有的人都驚叫起來,只有麥克阿瑟興奮地說:「看,我們的飛機正在接它廠靠著斯托裡靈巧的規避動作,」巴丹「號安全降落在水原機場。這時,跑道頂端的那架C-54飛機還冒著濃煙。

  麥克阿瑟穿著一件哢嘰襯衫和一件皮夾克,軟帽皺著,他胸前掛著架望遠鏡,戴著在這個陰沉的天氣中顯然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的墨鏡,走下了他的「巴丹」號。迎接他的是美國高級官員丘奇準將、穆喬大使,南朝鮮方面是陸軍參謀長蔡秉德,還有李承晚。李承晚看上去失魂落魄,要不是穆喬的堅持,丘奇將軍根本就不會讓一個南朝鮮方面的人到機場來。麥克阿瑟還是擁抱了李承晚,並在穆喬的帶領下,走進機場邊上的一所破爛的校舍,這是美軍顧問團現在的所在地。

  麥克阿瑟問起戰局。李承晚描繪了險惡的局面。當問到蔡秉德時,這位看上去不怎麼像軍人的胖子參謀長回答說,他要招募200萬青年入伍。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信口胡謅。48小時後,蔡秉德參謀長就被解取了。麥克阿瑟站起來,說:「到前沿去看看。」

  丘奇準將馬上反對,因為距離這裡只有20公里的前沿戰爭狀況誰也說不清楚。麥克阿瑟幣容反駁,再說了一遍:「到前沿去看看。」

  參謀人員找來一輛幾乎快散架的老式黑色道奇轎車讓麥克阿瑟坐,記者們坐吉普車,這個小小的車隊逆著清逃士兵的洪流往北,來到漢江邊。麥克阿瑟向漢城方向看去,他看到的是一座燃燒的城市。他從嘴上取下煙斗,說:「我們上那座山上去看看。」

  所有的人步行,跟著這個70歲的美國將軍往山上爬。隨行的惠尼特將軍後來回憶道:天空中,回蕩著跳彈的尖嘯聲,到處散發著惡臭,呈現著劫後戰場的一片淒涼。所有的道路上擠滿了一群群備受折磨、滿身塵土的難民。這場面足以使麥克阿瑟相信,南朝鮮的防衛潛力已經耗盡。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擋共產黨的坦克縱隊從漢城沿著少數幾條完好的公路直取半島南端的釜山了。那時,整個朝鮮就是他們的了。

  麥克阿瑟自己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被擊敗的、潰散的軍隊形成一股可怕的逆流。南朝鮮軍隊完全是在狼狽潰逃……潰不成軍……氣喘吁吁的軍隊……被滿身塵土、擠來擠去的逃難人群擁塞得不能舉步。

  在山上,麥克阿瑟待了一個小時。除了指著漢江上那座被炸毀的大橋殘留的橋身說了一句「炸掉它」之外,麥克阿瑟一直沒有說話。

  回到水原機場邊那所破爛的校舍,麥克阿瑟和李承晚又談了一個小時,之後,他飛回了東京。麥克阿瑟向李承晚許諾會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同時,據他後來在回憶錄中的說法,當時,一個完整的作戰方案已經在他的腦海裡形成,包括建立美軍的立足點和策劃幾個月之後震驚世界的仁川登陸。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必須出動地面部隊。麥克阿瑟回到東京,對記者明確表示:「給我兩個美軍師,就能守住朝鮮。」

  麥克阿瑟又犯了個惹是生非的錯誤。美軍出動地面部隊,必須經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討論,並且只有總統才有權發佈命令。為了讓自己和總統較勁兒的遊戲更加明確,他對記者們說:「我會向總統建議出動兩個美軍師,但不知道總統是否會採納我的建議。」

  緊接著,麥克阿瑟在沒有華盛頓授權的情況下,於30日訪問了臺灣。「巴丹」號因故比預定的時間晚到了,可蔣介石還是興奮地等待著。麥克阿瑟於朝鮮戰爭爆發後的此次臺灣之行,到底與蔣介石達成了什麼政治交易,至今還是一個謎。但蔣介石堅決要求出動3.2萬名士兵參戰的事很快就見了報紙。麥克阿瑟擅自對臺灣的訪問引起了杜魯門極大的反感,而對此最敏感的,莫過於中國共產黨人。麥克阿瑟的臺灣之行,徹底地把自己與新中國對立了起來,這對日後朝鮮戰爭的發展和結局起著微妙但的確又是重要的作用。

  還是6月27日這一天,美國三軍參謀長經過徹夜研究,終於得出結論:光靠美國空軍的介入是無法挽救南朝鮮局勢的。

  可動用地面部隊就意味著美國在朝鮮全面參戰,這是一個有關國家利益的、萬分敏感的問題。在很長的時間裡,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始終在歐洲。對於遠東,美國沒有大規模介人的計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