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肉長城 | 上頁 下頁
一一六


  面對步步逼來、怪聲吼叫的大批日軍,跟隨張自忠多年的忠誠士兵,表現出驚人的勇敢和頑強。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軀將絕對優勢的日軍阻擋在山腳下,達兩個多小時。

  廝殺在雨中持續,手槍營士兵所剩無幾,王金彪也在激戰中陣亡。張自忠眼看前方官兵一個個倒下,再也按捺不住,提起一支衝鋒槍,大吼一聲,向山下沖去,扣動扳機,向日軍掃射,十幾名日軍應聲倒斃。這一刹那,遠處的日軍機槍向他射來,他身中數彈,右胸洞穿,血如泉湧。馬孝堂見他突然向後一歪,飛奔上前為他包紮,鮮血濺了一身。

  傷口還沒包紮好,日軍就一窩蜂沖了上來。張自忠對張敬和馬孝堂等人說:「我不行了,你們快走!我自己有辦法。」大家執意不從,張自忠拔出腰間的短劍自盡,衛士大驚,將他死死抱住。

  彌留之際,張自忠躺在地上,臉色蒼白,平靜地說:「我這樣死得好,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你們快走!」

  這時,日軍已沖到跟前,多處負傷的張敬舉槍擊斃幾名日軍,被蜂擁上來的日軍用刺刀捅死。

  日軍戰史資料記載了這場戰鬥的最後情節:

  第四分隊的藤岡元一等兵,是衝鋒隊伍中的一把尖刀,端著刺刀向敵方最高指揮官模樣的大身材軍官沖去。這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岡。沖到距這個大身材軍官不到三米的距離時,藤岡一等兵從他射來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威嚴,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這時,背後響起了槍聲,第三中隊長堂野射出了一顆子彈,命中了這個軍官的頭部。他的臉上微微地出現了難受的表情。

  與此同時,藤岡一等兵似乎被槍聲驚醒,也狠起心來,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軀深深紮去。在這一刺之下,這個高大的身軀再也支持不住,像山體倒塌般轟然倒地。

  張自忠倒下後,南瓜店一帶槍聲驟停,格外寂靜。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屍體橫七豎八,細雨無聲地飄落。殷紅的血隨著雨水緩緩流淌,染紅了黑色的泥土。歷史定格了一個靜穆的場面,一個永恆的瞬間。張自忠無愧地死去了,時年四十九歲。五百多人與他同時殉國,包括張敬、洪進田和馬孝堂。

  日軍開始打掃戰場,他們估計剛剛死去的這位軍官,一定是位將軍,便翻動遺體搜身,從他身旁的手提保險箱中,翻出了「第一號傷員證章」,還從胸兜中掏出一支派克金筆,上面刻著「張自忠」三字。藤岡和堂野大為震驚,不禁倒退幾步,啪的立正,恭恭敬敬地向遺體行了軍禮。

  張自忠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最高級將領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五十多個國家中戰死沙場的最高級將領。張自忠的死,向日本侵略者昭示了中國軍人的莊嚴人格,顯示了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和誓死救國的堅強決心。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張自忠為中國人所崇仰,他經得起生與死的考驗,把個人生死與民族存亡合為一流。

  日軍在宜城東北地區反撲得逞後,乘機從棗陽及其東北、西南一線向西北方反攻。第五戰區部隊猝不及防,有利的態勢再度喪失,便退往白河以西。日軍渡過白河,進入鄧縣、老河口以東地區及樊城西北地區後,停止追擊,開始撤退。

  日本第十一軍在漢水以東作戰,遭到第五戰區的抗擊和反擊,部隊損失很大,園部和一郎準備放棄第二階段在漢水以西宜昌地區作戰的計劃。但是,他又擔心失掉權威,他和幕僚們經過激烈爭論,決定執行既定計劃。

  5月31日夜間,日軍村上啟作第三十九師團在漢水強行渡河。第二天,山脅師團輕易地攻佔了襄陽。6月3日,兩個師團並列南下,進攻遠安和荊門一線。

  中國江防軍縱深的幾線防禦陣地,都是正面向東。日軍從襄陽南下,從左翼橫插守軍第二線和第三線陣地,構成很大的威脅。當陽和荊門以北的幾個縣城,是不設防的後方城鎮。防守宜昌和當陽一帶的兩個軍又被調走,宜昌幾乎成為一座空城。與江防軍左翼相鄰的第三十三集團軍河西部隊,由於總司令張自忠陣亡而受到影響,雖然奮力抵抗日軍的進攻,仍然沒能守住陣地,退往湖北省西北部的山地。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第五戰區分為左右兩個兵團,分別由李宗仁和陳誠兼任兵團長官。兩個兵團從西北向西南,從側背攻擊渡襄河進犯的日軍,打算將他們壓迫到襄河與湖沼地帶加以殲滅,以確保宜昌和襄樊。

  6月3日,孫震的第四十一軍收復了襄陽,馮治安的第七十七軍在第二天收復了南漳和宜城。同一天夜間,日軍內山英太郎第十三師團、池田支隊和漢水支隊,從舊口鎮以南地區渡過漢水西進,與從北面南下的豐島房太郎第三師團和村上師團遙相呼應。南北兩線的守軍向後撤退。

  日軍池田支隊相繼攻佔了江陵和沙市。蕭之楚的第二十六軍沒有利用既設陣地逐次抵抗,而是脫離戰場,致使日軍長驅直入。

  日軍村上師團向當陽發起攻擊,彭善第十八軍的第十一師激戰到黃昏,放棄了當陽。

  6月10日,準備擔任宜昌防守的中國軍隊陸續抵達宜昌地區。第二天拂曉,日軍田中師團展開全面進攻,突破守軍第十八師第五十二團陣地,趁勢直撲飛機場,致使城區守軍孤立,第一線部隊腹背受敵。宜昌城守軍主官動搖,沒有指揮部隊頑強抵抗,只經過一天戰鬥,宜昌就陷落了。

  園部和一郎見作戰目的已經達到,命令部隊迅速摧毀宜昌的軍事設施,於6月15日撤回漢水東岸。在這前一天,德軍攻陷了法國首都巴黎。日本陸軍參謀部得到消息後,大受鼓舞,認為佔領宜昌有利於更有效地轟炸重慶,又命令日軍暫時確保宜昌。此後,守軍在江陵、宜昌、當陽、荊門、鐘祥、隨縣和信陽外圍的戰線上,與日軍形成對峙。宜棗會戰到此結束。

  日軍的野心還在繼續膨脹。這一年8月初,日本外交大臣松岡洋右公開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把這個「圈」的範圍,從原來包括中國和朝鮮在內的「東亞共榮圈」,擴大到印度支那、馬來亞、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西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島嶼。

  一個多月後,日軍侵佔越南。日軍今村均第五師團從中國的廣西進入越南境內,並向阻止日軍行動的法國軍隊進攻。從日本派出的印度支那派遣軍,在9月26日轟炸海防市區,然後登陸。

  美國在9月25日決定,對中國追加二千五百萬美元貸款。

  日本的蠻橫舉動,也引起英國的警覺。9月17日,英國首相丘吉爾不顧日本反對,再度開放滇緬路。通向中國西南的動脈,重又開始輸血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