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祭盧溝橋 | 上頁 下頁 |
五四 |
|
三天后,許閣森再度請謁蔣介石,他說:「貴國駐英大使郭泰祺,和貴國特使孔祥熙先生,已與敝國外相哈裡法克斯會晤。敝國刻已知會日本,停止原在進行的英日談判計劃,並且促使日本全力節制日軍在中國的行動,日本必須深切瞭解,中國的忍耐是有一個限度的。」 蔣對許閣森大使說:「中央對於宋哲元與日本人間的協議可以同意,實已達到最後限度,日方如再提出其他條件,我方必予拒絕,彼時戰爭必不可免。」 7月25日,美國大使詹森請謁蔣,蔣首即說明:「在我方已盡最大容忍,對於日方之兩項目的已予同意,蓋日方要求:一、盧事當地解決,我方已允由當地解決。二、中央不妨礙當地解決之實行,我政府對於宋哲元請示之三點已予同意。凡此均為謀求和平,曲予優容。但我政府至此已到最後限度,若日方再提其他要求,向我威脅,我方決難接受,唯有出於一戰!」……蔣又正告詹森大使:「美國是九國公約的發起國,對此項事件,實有法律上的義務;美國又向來主張和平及人道主義,所以在道義上,也有協助制止日本的義務。」 26日,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謁見蔣介石時,向他提出報告:「敝國……極望貴國與日本能和平解決,昨天和王寵惠部長晤談的時候,本人曾經表示:敝國政府甚願協同第三國,對日本為友誼的勸告,或出面調解。但日本已聲明不願意第三國出面干涉,敝國雖欲調停,恐亦不可能收效了。」 同一天下午,蔣接見法國大使那齊雅,那齊雅以英法間的「百年戰爭」為例向蔣感慨地說: 「敝國在歷史上,曾與英國有百年戰爭,當時英國謀伸張其勢力于歐陸,認為敝國將永遠為英國所征服。但是,百年戰爭的結果,卻是英國勢力仍須縮回英倫三島。現在日本在亞洲大陸得勢,也以為可以征服貴國。可是戰爭的結果必然是日本歸於失敗,將來仍須退回島上。然而,在此和平尚未絕望以前,敝國極希望仍能和平解決,所可惜的是日本軍人太多,意見不能一致,因此,和平的前途實在不可樂觀。」蔣回答說:「日本全為軍人所控制,國事無一人能夠作主,實在可惜。」 可惜的是,這些國家只是在道義上對中國表示同情,並無任何實際支援。 蔣為做最後和平努力,電令駐日大使許世英晤見日本外相廣田,要求日本政府以和平解決之願望,平息中日爭端。日本外務省官員幸災樂禍地回答:「今後為軍人對軍人交涉,非外交當局時期。」 這實等於戲謔式宣戰了! 到7月25日左右,日軍在平津集結兵力有: 一、關東軍第十一獨立旅團,即鈴木重康混成旅團,由熱河兵出古北口,已近北平北郊。 二、由東條英機統率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即酒井鎬次旅團,亦由熱河向北平推進,並攻佔平北沙河鎮。 三、日本駐朝鮮駐屯軍第二十師團,由師團長川岸文治郎率領,已進入山海關,向北平以南地區進犯。 四、由板垣征四郎統率的第五師團,自日本國內循海路運抵華北,配合海軍在塘沽登陸。 五、原華北駐屯軍。 六、日飛機50架飛抵天津。 以上兵力,約6萬人以上。 另外,冀東偽保安隊約1.7萬人(後反正),蒙漢回偽自衛軍計2萬餘名,偽滿蒙征綏聯合軍約1.2萬名,偽蒙古征綏軍聯隊約7000名。 日方實力已遠遠超過二十九軍。 日軍在塘沽已卸下10萬噸軍火物資,天津日軍以40輛載重汽車日夜不停向豐台等地運送。 日軍目的,首先分割北平與天津,而使北平、天津二十九軍駐軍成為孤立形勢。這樣,北平與天津之間重鎮廊坊的戰略地位就顯十分重要。 當時的廊坊是河北省安次縣的一個小鎮,被北寧鐵路(北平到瀋陽的鐵路)線分為南北兩部分,小鎮坐落在廊坊火車站的兩側。早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義和團曾在此與八國聯軍大戰,以廊坊大捷而使廊坊知名。平津地區如若戰起,爭奪廊坊是不可避免之戰。 因在廊坊地區有北寧鐵路和平津公路連結北平與天津,二十九軍進駐平津以後,即派三十八師一一三旅劉振三旅長率旅部及二二六團駐守這一帶。旅部、團部和特務營駐在鐵路路南,第一營駐在車站東端的侍衛府。第二營(欠第五連)駐防廊坊以東的武清,其第五連駐守楊村。第三營(欠第十二連)配置於廊坊鐵路以北,其第十二連駐在廊坊東北的河西務。團迫擊炮連駐在鐵路以北的一個小貨棧內。機關槍連則配置在車站以北的一個小村子裡。 盧溝橋爆發戰事以後,二二六團官兵知道固守廊坊,鉗制阻止日軍由天津增援北平,對整個戰局至關重要。團長崔振倫首先把隨軍家屬送走,隨即構築工事,把車站和街巷隔開。各街口用枕木、麻袋填土堵塞,在房頂上則壘起各種類型的掩體,並在車站兩端佈置了便衣隊,準備于必要時拆除鐵路。 二二六團官兵得知盧溝橋消息後,全團官兵上書師部請命,表示願到前方殺日寇保家園。幾天後,得到師部備戰避戰的命令,要求他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准先敵開火,但又要求寸土不失。官兵對這命令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當年大清國簽訂的《辛醜條約》現在還在生效,條約中規定北寧鐵路不做運兵使用。盧溝橋戰事爆發後,日軍從天津向北平運兵,因日援兵尚未到達,也不願在各地惹起麻煩。所以由天津增援北平的日軍沒有利用鐵路,而是以汽車運輸,甚至徒步行軍。但從天津到北平,必須經過廊坊,必須通過二二六團防區,二二六團官兵眼看著日軍輜重和軍隊日夜不停地經過防區,已是怒不可遏,但也不敢違抗軍令。7月11日以後,日軍更加囂張,不斷到廊坊進行挑釁、偵察,瞭解鐵路和車站的地形和情況,目的不言而喻,似已註定大戰必由此處引起。 §第十七章 廊坊城下勇士請纓 7月25日開始的廊坊戰事,即是中日兩軍繼盧溝橋之戰的擴展。 在這之前,廊坊的形勢已如漸漸拉緊的弓弦。到25日,這弓弦已經繃到了頂點,此刻,箭已經不容不發。 盧溝橋戰事爆發,鬱憤已久的廊坊守軍二二六團,連日來,擦槍磨刀,尤其得到「盧溝橋守軍,以盧溝橋為墳墓,寸土不可讓敵人」的消息後,全團官兵更加情緒興奮,鬥志高昂。但他們得到的是「不准先敵開火,又要寸土不失」的難於執行的命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