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祭大江 | 上頁 下頁 |
前言 |
|
55年前的今天,我們這塊飽經蹂躪的古老大地上,曾經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戰爭洗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與國民黨軍攜手合作,在人民群眾的支援、幫助下,深入華北、華東等日軍佔領區,廣泛開闢抗日根據地,從戰略上牽制日軍,從而支援了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在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策應下,承擔正面戰場作戰任務的國民黨軍傾其主力,以百萬之師與四十萬侵華日軍展開了空前悲壯的浴血廝殺。屍山血海、忠勇無畏,使日軍太陽旗失去了炫日的光芒,雪亮的戰刀鈍銼于長江兩岸青山碧水間。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流逝的歲月早已蕩去了那場戰爭的煙雲。但青山幽谷、大江兩岸,仍然時時傳出力竭聲嘶的「沖啊!」「殺啊!」的叫喊聲,那是早已獻出了生命的亡靈們仍在做著你死我活的較量。也許他們還想拼出個高低勝負,也許他們仍沉浸在馳騁疆場的英雄夢裡。可這世界,卻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個極偶然的機會,我涉足到這段浸透鮮血、與二戰中任何一次大戰相比都不遜色的悲壯史河中。激動、好奇使我想探知這場融政治、軍事、外交於一體的中日兩軍最大規模的戰役,想揭開這其間錯綜複雜的全方位較量的矛盾內幕。我一陷就是兩年,且頗有一發而不可收之感。 寒來暑往,兩載匆匆。研究愈深入,觸角愈伸展,竟覺興味愈濃厚。只是在品味這陳年佳釀時,一絲苦澀、困惑也伴隨而來。這並非來自這段歷史的悲壯、慘烈,而是封裹這段歷史的厚厚的塵埃。 武漢會戰,究竟有多少人知曉?又有幾人研究呢? 一些軍界朋友聚首,其中不乏碩士、學士,研究軍史者亦有之,且侃起天下大事,幾無他人置喙之機。偶然問及:「兄等可知武漢會戰?」 眾多搖頭,偶有知者也多為皮毛之解,這使我先吃一驚,不勝感歎! 幾日前,一就讀國內名牌大學歷史系學子來訪。原以為歷史、戰史相通,舊話重提。竟是愕然搖頭,且反唇曰:「戰爭史是你們軍人的話題,很少涉獵。」 對此,我並不太驚奇,只是失望與疑竇陡然大增。為此,專門走訪了幾個研究歷史的文人儒士,再問:「武漢會戰該作何評價?」 文人到底含蓄,答曰:「作用甚大,但具體不詳。」 失望中百思難解,疑惑中心境難平。 武漢會戰,是中日間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雖說斯大林格勒戰役以蘇聯勝利而揚名,但武漢會戰於扭轉中國抗戰形勢,意義同樣不可低估。 中國人常愛說:「勝固可喜,敗亦欣然」。然武漢之敗(事實上,某些方面可以勝作結論),卻沒能「欣然」起來。長期以來,專家們對這場大戰似乎貶大大多於褒,直至被打入冷宮,任由塵埃封埋,這很讓人惋惜。 我無意為這段歷史爭些什麼,這也絕非我所能為。只是當我踏上故地,看著人們站在早已被踏平、生長著茂盛野草的墳前,或聽到那些僥倖能拾到一頂充滿鏽漬的鋼盔及風雨銹蝕的槍械的幸運者發出的好奇問詢聲,我總感到該揭開這段不該是秘密的秘密。尤其從那些昔日曾征戰此地的老軍人,或他們的後人表情複雜的臉上,我更感到了一陣陣的衝動,一種想要揭開這段秘密的衝動。 就這樣,我開始了對這段歷史的「血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