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日出日落三八線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麥克阿瑟的觀點幾乎與此截然相反,他認為與共產主義的決戰是發生在亞洲,而不是在歐洲。他認為赤色中國應被摧毀,應對中國海岸實施封鎖,廢除對臺灣的「中立化」政策,鼓動蔣介石反攻大陸。他將轟炸中國東北的軍事設施,他將用聯合國新的部隊和蔣介石提供的軍隊,大大增援在朝鮮作戰的美軍第8集團軍。他將把中國人趕過鴨綠江去,佔領全朝鮮。不這樣做,就是「綏靖主義」或「投降」。 艾奇遜同在朝鮮駐有部隊的其他聯合國成員國相協商,起草了一份準備由美國總統發表的聲明,呼籲實行停火。 3月21日,參謀長聯席會議告訴麥克阿瑟這些考慮。麥克阿瑟對杜魯門政府採取正面攻擊,以破壞達成停火的任何企圖。 3月23日(華盛頓時間),他發表了聲明:如果聯合國決定改變將戰爭限制在朝鮮境內的容忍態度,把我們的軍事作戰行動擴大到中國的沿海地區和內陸基地的話,那必將會使中國在軍事上面臨迅速崩潰的危險。 這一聲明使華盛頓大為吃驚。它直接違反了參謀長聯席會議12月6日頒佈的、未經五角大樓事先批准、不得公開發表任何有關外交政策的聲明的訓令。而這個聲明暗示了政策上的變化,即戰爭也許要擴大。 杜魯門讀到這個聲明時,下齶繃得緊緊的,張開的手掌猛拍著桌面,他寫道:麥克阿瑟的這一舉動逼得我無可選擇,我再也無法容忍他的抗上行為。 翌日,白宮,杜魯門召集了高級會議。杜魯門後來寫道:我那天唯一能說的是我深感震驚。我從未低估過我同麥克阿瑟之間的困難,但自威克島會晤之後,我曾指望他能尊重總統的職權……我認識到我本人除了解除這位國家的最高戰場指揮官外,沒有別的選擇…… 但是,這一天,他並沒有提出撤職的問題,也沒有透露他的想法。 不久,麥克阿瑟又放了一炮。 他回復了美國眾議員馬丁的一封信:如果我們在亞洲把這場戰爭輸給共產黨,歐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而如果我們贏得這場戰爭,歐洲就完全可能避免戰爭,保住自由。正如你所指出的,我們必須要贏。勝利不是別的東西可以替代的。 馬丁於4月5日在眾議院宣讀了這封信。此事又轟動了全世界。 第二天,4月6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這間特大型屋子位於白宮西側後面,天花板直至地板的落地大門正對著玫瑰園。 杜魯門再次召集高級會議。用一個小時討論了對麥克阿瑟該怎麼辦——以何種方式和何時撤除他的職務。 4月9日,這些人再次在橢圓形辦公室開會,一致同意解除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最後,杜魯門透露了他自己的想法,當麥克阿瑟3月24日發表聲明時,他就下決心要撤他的職了。他的一切職務將由李奇微接替。 新聞界很快知道了這一消息。第二天將由《芝加哥論壇報》發表。 杜魯門急忙指示新聞秘書肖特于4月11日淩晨1時召見白宮記者團。肖特散發了幾份文件,第一份宣佈了令人震驚的決定: 「我深表遺憾地宣佈,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擔任職責的問題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政策。根據美國憲法賦予我的特殊責任和聯合國賦予我的責任,我決定變更遠東的指揮。因此,我解除了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權,並任命馬修·李奇微中將為他的繼任者。」 第二份文件是杜魯門給麥克阿瑟的: 「我深感遺憾的是,我不得不盡我作為總統和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之職,撤銷你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總司令和遠東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你的指揮權將交給馬修·李奇微中將,立即生效。你有權發佈為完成計劃前往你選擇的地點而必需的命令。 關於撤銷你的原因將在向你發佈上述命令的同時公諸於眾。」 消息通過無線電波傳到東京,並以特急新聞的形式在全日本進行了廣播。收聽到這則新聞消息時,麥克阿瑟正在官邸招待客人進午餐。 他聞訊後,面部表情一下變得呆滯了。一刹那,他像石雕一樣地沉默,然後抬起頭,看著他的妻子,用一種感情複雜的聲音說:我們終於要回家了。 4月16日,李奇微在東京機場為麥克阿瑟舉行了簡短的告別儀式。 面無表情的麥克阿瑟檢閱了儀仗隊,然後,在軍樂隊奏起的《美好的往日》樂曲聲中,慢慢地走上飛機舷梯。他走到舷梯頂端,轉過身,向人群揮了揮手,又一動不動地站了片刻,目光充滿了傷感和惆悵。半個世紀的戎馬生涯,在朝鮮戰場上不光彩地結束了。 李奇微走馬上任。 接替李奇微任第8集團軍司令的是范弗裡特。59歲的範弗裡特也是中將。同李奇微一樣,也是西點軍校畢業生,與艾森豪威爾同時拿到畢業證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歐洲參戰。 ◎第七章 百萬兵集結朝鮮 三八線雙方對峙 §(1)大戰前夕的彭德懷心情異常平靜。 4月上旬,朝鮮半島嚴寒消退,進入了生氣勃勃的春天。被硝煙熏黑了的樹木頑強地抽出了新枝;被炮火翻耕的土地上,星星點點的小草鋪成了一片嫩綠;河間的冰層破裂成碎塊,擁擠著向下游流淌。1951年的春天就這樣悄悄地走來了。 志願軍司令部於4月9日遷移到朝鮮中部的臨津江西岸,群山環繞的空寺洞。這裡離激烈戰鬥的前線只有很少的路程。附近的山嶺上,美機投下的汽油彈燒著了樹木,閃出紅紅的火焰。 掩蔽洞外有幾間破舊的木板房,彭德懷就住在這裡。 他的臥室兼辦公室內,軍用地圖幾乎占滿了一面牆壁。一張粗糙笨重的大方桌立在房子的中間。桌上擺著炮彈殼做的筆筒、兩瓶墨水、一個打開了的四方墨盒,桌子四周擺著幾條長凳。彭德懷坐的也是這樣的長木凳。房子的另一頭,擺了一張帆布行軍床,白床單、黃被子平平整整的,床頭旁幾個炮彈箱壘在一起,上邊立著半根蠟燭,還有幾本書。 正在散步的彭德懷昂起腦袋,默默望著頭頂那片明朗而深逮的天空,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是,許多人看出,彭德懷蒼老了許多,額頭的皺紋如車轍輾過似的深刻,眼囊也顯見的凸出了。 他在想什麼? 解方剛剛提供了兩個新情報。一是敵人海軍加強了對朝鮮東部最大的海港元山及東海岸港口城市新津、清津的炮擊、封鎖和對沿海島嶼的偵察、襲擾活動:二是敵人正在調遣援兵,似有大動作。美國軍方宣佈,從本土調兩個師赴日本,準備增援朝鮮戰場。敵人一線地面作戰部隊已有34萬人。敵人加緊進行登陸準備,可能先在東海岸的元山、通川登陸,配合陸上進攻,企圖打到三九線以北,對志願軍造成極大危脅。 志願軍第19兵團、9兵團及大批待種兵已開進朝鮮,向預定的作戰地區開進。志願軍一線作戰兵力已有3個兵團11個軍54.8萬人,加上後勤部隊18萬人。 雙方在狹小的朝鮮半島集結了百萬兵力,新的決戰如張弓之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