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日出日落三八線 | 上頁 下頁
三五


  戰爭發展證明:步兵逐步都換成了蘇式裝備;炮兵、裝甲兵等待種兵的數量和質量也有很大提高。初期只有地面炮兵3個師,高射炮兵1個團,之後陸續加強了地面炮兵10個師18個獨立團,高射炮兵5個師27個獨立團,坦克兵2個師,先後赴朝參戰。陸軍的其他兵種和空軍、海軍在戰爭中也有較大發展,特別是空軍和海軍從無到有,迅速發展。空軍很快參戰。志願軍愈戰愈強,最後贏得了戰爭。同時,也促進了解放軍由單一兵種作戰向諸兵種聯合作戰的過渡,向現代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這是解放軍建軍史上具有歷史性的轉變。這是後話。

  第二,組織部隊輪番參戰,通過實踐鍛煉部隊,提高軍官組織指揮現代化戰爭能力。

  彭德懷在北京停留的一周內,除和毛澤東、周恩來商談決策重大問題外,又和軍委各總部負責人研究具體實施辦法。夜以繼日,十分緊張,本來已經消瘦的身體更顯得疲憊,毛澤東要他在北京休息幾天,因前線戰況緊張,彭德懷仍於3月:日匆忙離京。

  彭德懷在瀋陽和安東兩地與軍政領導入研究了落實中央各項決定的措施後,於3月5日乘吉普車返回朝鮮。

  入朝的第19兵團後續部隊也沿公路向南開進,遇到道路擁擠阻塞時,彭德懷就命令司機在路旁停住,讓部隊的車開過去。他想的是,部隊是開到前線打仗的,應讓他們先過去,以便爭取時間休息和作進攻準備。

  途中,彭德懷看望了16日入朝的19兵團。

  兵團掩蔽部裡,用炮彈箱壘起了個長方桌,並點起了六七支蠟燭。一個參謀看到彭德懷,跑過來敬了禮,搬過來一個墊著軍毛毯的炮彈箱當椅子。彭德懷揭下了炮彈箱上的毯子才坐下。

  彭德懷說:「我可不是專門來看你們的,早就想來,但是情況不允許,這次是毛主席要我回國彙報,我拐了個彎,來看看大家,代表志願軍黨委來歡迎你們。」

  楊得志問:「你就坐吉普車回國嗎?」

  「那有什麼辦法。」彭德懷說:「我們又沒得飛機,不過也好,我要有飛機,這次就見不到你們了。這次,秘書楊風安給搞的那個『硬席坐鋪』,還是滿不錯的!」

  彭德懷的話把大家逗笑了。

  「部隊怎麼樣?」彭德懷問。

  兵團司令員楊得志也是湖南人。192S年參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抗戰期間,馳騁敵後;解放戰爭後期,跟隨彭德懷進軍西北,任第19兵團司令員兼陝西軍區司令員。

  揚得志說:「還好,只是戰士負荷太重,行軍很艱苦,非戰鬥減員不少。」

  彭德懷說:「我們的兩個肩膀兩條腿,要與敵人的履帶輪子比賽。」

  他接著說:「我們已經三戰三捷了。眼下正在進行第四次戰役。出國前不少入很擔心。說實在的,我心裡也不象咱們在西北打馬家軍那樣有底,打了」幾仗後,底數就清楚了。麥克阿瑟也沒長三頭六臂嘛!還是主席早就講過的——紙老虎嘛:當然,還得承認他們是一隻虎,打的時候還要當真虎打,一點也不能馬虎。三次戰役打下來,他有點撐不勁了。前不久,又從美國補充了一些老兵,把李奇微也拿上來了。敵人一定還要作大的反撲。他們裝備占絕優勢,天上、海上也都被他們霸佔了;地面上,我們的雙腿要和他們的大卡車較量。要告訴我們的戰士,在朝鮮作戰不同於國內,打美國鬼子不同于打蔣介石。要準備打惡戰,而且要準備場場都打惡戰。」

  彭德懷離開19兵團時已經接近午夜了。

  3月9日晨,彭德懷回到志願軍司令部,還沒有來得及脫大衣,鄧華等就來報告:敵人已自7日開始,集中20多萬兵力,在凡百架飛機支援下,向中朝軍隊陣地發動了攻勢,並於當天晚分兩路強渡漢江。

  彭德懷一邊脫掉大衣,一邊站在地圖前。他分析,這次美國是企圖從中朝軍隊陣地中間突破,迂回包圍,重占漢城,進而向三八線以北推進。當機立斷地決定各軍於3月10日後撤,縮短供應線,等待後繼部隊,吸引敵軍深入進至中朝軍隊殲敵的有利地區,然後對敵人實施戰役反攻。

  3月11日,彭德懷電告周恩來:「敵7日又開始全線進攻,為縮短我軍防線,決定放棄漢城,採取運動防禦,保持有生力量。」

  3月14日,中朝軍隊主動撤離漢城。

  在夕陽的餘輝裡,朝鮮人民軍的士兵將飄揚在政府大廈頂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旗徐徐降落下來。

  當暫時撤離漢城的命令下達時,漢城市民推起早已準備好的車子,許多人背上自己的嬰兒,從各個巷口裡走出來,向民主政府事先指定的地區秩序井然地走去。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大炮向著漢江南岸的美軍轟擊,掩護著撤退的人民,到半夜,漢城市民已經走完了。

  中朝軍隊撤出漢城,彭德懷預料在國內會產生震動,他作為司令員不安他說:我們要是有足夠的大炮飛機,有可靠的物資供應,能把漢城丟掉嗎?。

  他想來想去,最後掏出鋼筆,趴在炮彈箱子上,給中央起草了一份絕密電報:

  周總理、陳(雲)、薄(一波)並高(崗):

  為便利消滅敵人,縮短供應線,我軍已於14日撤出漢城。如敵繼續前進,擬逐步誘敵進至三八線以北,此一行動可能引起國內市場波動,請注意。

  彭德懷3月16日9時

  4月初,志願軍全線轉至三八線以北地區。李奇微發現志願軍後續兵團開上來,不敢再攻了。第四次戰役結束。從1月15日至4月21日,在87天中,志願軍共斃、傷、俘敵7.8萬人,敵人每天前進不足1.3公里,從而贏得了時間,掩護了輪番作戰的第二批部隊開進和集結,為進行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4)華盛頓傳出一個爆炸性新聞。

  4月11日淩晨1時,白宮,新聞秘書肖特召見記者,當場宣佈了令人震驚的決定,解除了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記者目瞪口呆。瞭解內幕的人透露,這是麥克阿瑟與美國全球戰略發生尖銳矛盾的結果。

  隨著朝鮮戰爭的拖延,杜魯門認為,最大的危險仍在西歐,美國必須在那裡部署軍事力量。美國決不能陷入亞洲的一場持久戰,消耗掉原應部署在歐洲的軍事力量。這很可能正是克里姆林宮所希望的。

  華盛頓,美國國務院出於這樣的戰略考慮,初步制定了如下的政策:把戰爭限制在朝鮮,保持對空海力量的限制,不再派任何增援部隊。穩住三八線附近的戰線,命令李奇微在可能的情況下,頑強防守,打一場消耗戰。如果這不能奏效,撤出第8集團軍去保衛日本。如果成功,尋求停火,然後達成停火協議,使朝鮮恢復到1950年6月前的狀況。越雷池一步,就可能使蘇聯介入戰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