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抗戰狙擊手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野戰工事 ——野戰工事按用途大致分為射擊工事(機槍掩體和單兵立、跪、臥掩體等)、觀察工事、掩蔽工事和塹壕、交通壕。 南京城外的國防工事——抗戰爆發前,參謀本部下屬的城塞組在南京外圍沿大勝關—牛首山—方山—淳化鎮—湯山—龍潭一線,選擇防禦要點構築了部分鋼筋混凝土的永久工事,種類有輕重機槍掩體、觀測所、指揮所、掩蔽部等。 實際上,這些工事大部分都存在問題,沒有按縱深配備,也沒有形成側射、斜射的火網。工事位置沒考慮隱蔽問題,大都選在山頂部或山脊棱線部分。 淞滬戰役開始後,南京警備司令部參謀處負責制定南京的防守計劃。他們發現原有的國防工事除少量可以作為觀察所、指揮所,其餘大部分都利用不上。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重新選位置來計劃構築新的工事體系。 但新計劃的制定、執行情況非常不好,人浮於事,虎頭蛇尾。結果,當南京保衛戰開始之際,所謂的「國防工事體系」,形同一紙畫餅。 當年51師所處的方山、淳化鎮一帶,正是南京外圍防禦體系的東南主陣地。 半拉架——東北方言,半道而廢的事兒。 崖徑——在構築單兵掩體的時候,為了支撐肘部,要在胸牆下面留出一塊平臺,寬約15-20釐米。這個平臺就叫做「崖徑」。 吳福線——1934年至1936年間,國民政府在南京、上海之間修築了幾條永久性、半永久性的國防工事防線,其中比較靠近上海的一條,從蘇州一帶至常熟的福山,被稱作「吳福線」。 這些工事的設計很下工夫,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也相當巨大,但建成後的質量和效果存在多方面的問題。 淞滬戰役結束之後,中國軍隊從上海後撤途中,這些工事基本未經利用就被放棄了,根本沒有起到預想的作用。 草綠色的重機槍——當時中國軍隊使用的二四式重機槍,表面塗有一層草綠的漆。 當時中國軍隊主力部隊的編制,一個連在156人左右,一個排在53人左右,一個班在16人左右。 鼓到整一哈——四川方言,硬著頭皮幹,勉勉強強也得幹。 兔子多咱也駕不了轅——東北諺語,兔子到什麼時候也當不了能拉車的馬。 對於南京保衛戰戰役進程中具體日期、時間的記錄,現存關於南京保衛戰的各種史料彼此之間不大一致。 本小說中的日期、時間,基本以現藏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陸軍第五十一師衛戍南京戰鬥之經過》為准。 據該史料記載,12月4日下午5時,由土橋、索墅西犯之敵約500人,與51師淳化鎮前進部隊接觸;同時由天王寺西犯之敵騎百餘、後續步兵500餘,則直趨湖熟,亦與該處警戒部隊接觸。 老爺兒——東北方言,太陽。 踩盤子 ——土匪的黑話,偵察的意思。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在很多時候,日軍騎兵並不是乘馬發起衝擊,而是下馬徒步作戰。(這種戰法很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澳大利亞的 Lighthorse——輕騎兵。) 日軍大多數的時候,並不把騎兵當作主要的正面突擊力量,而是將其當作快速機動部隊(俺將其稱為「畜力摩托化部隊」)。 就具體的戰術使用而言,日軍騎兵被用來從中國軍隊的側翼或間隙部進行包抄、迂回、滲透、穿插。 小股的騎兵部隊,主要的使命是進行戰場偵察。一旦遇到抵抗,並不進行攻擊,而是立即避開。 得到加強的大股騎兵部隊,常被用來對中國軍隊的指揮系統進行突襲。當中國軍隊一線部隊的防線被日軍突破後,騎兵便從突破口向縱深快速插入,追打中國軍隊的指揮部(如團部、師部、軍部)。 比如第二次長沙會戰時,國民革命軍第10軍、第37軍都曾吃過日本騎兵的大虧——第10軍190師師部被日軍騎兵突襲,師長負傷,副師長陣亡,師直屬部隊潰散;第37軍軍部遭襲,連軍部的關防印信都丟了。兩個軍的軍部都與其下屬的各師、各團失去聯繫。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日軍對待自己的傷員是比較冷酷的。與美軍強調的「Leave no man behind(不拋棄任何一個戰友)」相去甚遠。 在不少時候,日軍甚至將自己的傷員與屍體擱在一堆,澆上煤油一起燒掉。(比如在山西的同浦鐵路襲擾戰中,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中國軍隊剛上淞滬戰場的時候,對野戰工事的意義認識不足,也缺乏構築經驗。同時由於上海郊外的地下水水位也比較高,因此,中國軍隊的工事構築得很不像樣子。 在日軍猛烈的轟炸、炮擊之下,中國軍隊遭受了很大的原本可以避免或減輕的損失。 八月下旬,南京大本營派工兵學校的教官及學員多人,趕到上海籌劃並指導大規模的野戰陣地構築。 (其中包括工兵學校教育長林伯森、教官黃德馨、黎玉絮等,以及工兵學校第五期學員——大多是送來培訓的各部隊所屬工兵軍官。另外還有工兵教導營營附及連長等數人) 在吸取了血的教訓的基礎上、在科學的野戰築城方法的指導下,中國軍隊構築野戰工事的意識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當南京保衛戰的外圍戰鬥打響的時候,51師的野戰工事已經大體像個樣子了。 但當時的中國軍隊還是很缺乏在現代化的戰爭中作戰的經驗。比如對塹壕的偽裝,只注意了對其上沿和外沿進行偽裝,卻忽視了對塹壕的底部進行偽裝。結果,當日軍的航空兵飛臨中國軍隊陣地上空的時候,還是可以很方便地辨別出塹壕的所在。 當時中國軍隊的野戰工事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工事的出入口多是直通的,對防炸防震缺乏保障。特別是人員掩蔽部只有一個直通的出入口,很不安全。 蠍虎——東北方言,很厲害。 點放——那時候中國軍隊的士兵,一般把我們現在所稱的「點射」叫做「點放」。 「一個像小號的馬蹄鐵,另一個像條曲裡拐彎的蚯蚓」——英文字母「U」和「S」 參加過南京保衛戰的國民革命軍第51師師長王耀武曾回憶,「日軍飛機仍佔優勢,且常向我轟炸及掃射。據第305團團長張靈甫報告,日機投下的炸彈,查有美國製造的字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