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一八五


  他要改變11軍的主攻方向,以第6師團為骨幹,沿長江兩岸溯江西上,進取武漢。他實在沒有勇氣再讓第2軍捷足先登,再讓東京的軍部要員看自己的笑話。

  促使他下決心的是淞浦第106師團在萬家嶺的覆沒,但又不僅僅如此。江北大別山,東久邇第2軍已接近信陽、宋埠、麻城等地,距離武漢僅咫尺之遙。而他的第11軍主力,仍在南潯線上被薛嶽死死纏住,已明顯落後於第2軍。第6師團雖一路順利攻下田家鎮,但因損耗過大,又無後援,無法向武漢方面挺進。

  會戰至今,他不能不承認,他落後了,遠遠地落在友軍的後面。而萬家嶺的惡夢更讓他大丟其醜。他甚至在戰場上就已聽到了師出華北,又傾向于華北軍的現任陸相板垣,和軍部那些「北進派」高官們幸災樂禍的笑聲。這曾一度難煞了他這個頗講職業修養的日本軍人。

  改變戰略,把主力投入第6師團方向,自然有利於11軍急得頭功,早日進入武漢。但作為一名軍人,他知道這種破壞戰役協同的後果。合圍如果不能達成,幾十萬中國軍主力將從掌心溜掉,即使拿下武漢,軍事目的也只達成了一半。

  但不改變戰術,南潯方向尚看不出能擊潰薛嶽這20多個中國精銳師的跡象,戰事久不能決,拖了全軍的後腿,對他這個老軍人來說也是恥辱。

  司令部裡,岡村寧茨繞室彷徨,思前想後,就是拿不定主意。

  焦躁煩惱,使他對薛嶽既痛恨又無奈,怎麼偏偏碰上這麼個冤家對頭。

  10月10日,淞浦師團幾乎全軍覆沒。消息傳來,尤如當頭一棒,幾乎把他打倒。這是他幾十年指揮生涯中從未有過的慘重失敗,從未遭受過的恥辱。

  但這一棒卻打醒了他。失去的,畢竟像眼前的長江之水,永遠流去,但尚能把握的機會,卻不該再從眼前消失。尤其11軍參謀長的一句話,他更是認為說到了要害:「你要能先進入武漢,就立下頭功。有了頭功,眼前的一切過也就不為過了。再說東京方面並不瞭解中國軍人的不同,他們是永遠不會相信薛岳將軍的戰鬥精神……」

  說的不錯,如果再不改變戰術,即使最後擊潰了薛岳的主力,東京軍部並不會認為他比波田幹得更漂亮,雖然波田一個旅團擊潰的是十余個師的雜牌軍。想到此,岡村打定了主意。加強第6師團和半壁店方面波田支隊,如果11軍的這兩支先鋒能先進入武漢,11軍在整個會戰中就是有功的。

  岡村寧茨是個不錯的軍人,但仍未能擺脫名利世俗。南潯方面雖仍與薛嶽部接觸,但岡村已完全放棄了擊潰薛兵團的企圖。主力被大量調整至稻葉第6師團和波田支隊帳下。田家鎮的稻葉師團,先後3次得到加強的兵力超過萬人。補充的新銳,戰鬥力甚至已超過第6師團本身。

  稻葉四郎中將指揮的第6師團轉眼得到3個支隊的加強,兵力大增至2萬多人,於10月中旬重又發動進攻。

  10月17日,第6師團牛島旅團開始沿廣濟——浠水大道攻擊前進。自田家鎮失守後,上至武漢的蔣介石,下至第5戰區的軍、師將領,都已成驚弓之鳥,意識到武漢終難再保,各軍殘部都大睜著警覺的雙眼,防止被日軍包抄,陷入合圍。所以一個小小的牛島支隊,就撼動了江北第5戰區的數十萬守軍。這也算是武漢會戰後期一大奇觀。

  10月18日夜,一路未遇激戰的牛島支隊到達界嶺。一夜猛攻,即突破中國守軍防禦,22日,身材粗矮強壯的牛島滿少將趾高氣揚地率隊開進浠水城區。

  武漢一時震顫。

  22日同一天,牛島少將接到岡村寧茨的電報,稱:麻城以北與東久逃軍對戰的中國軍隊已開始撤退,望該支隊不負第6師團先鋒的稱號,向黃陂地區突進,截擊撤退中的孫連仲、李品仙兩大兵團主力。

  岡村與東久還爭功,置大局於不顧。但作為一名老軍人,他沒忘了自己的職責,還是想方設法地儘量捕捉中國軍,彌補自己所造成的損失。同時,他也想使自己的內心多少獲得點兒安慰。對東京方面也好交待。

  23日,日軍攻下新洲。牛島少將當即派佐野聯隊長率步、炮、工、戰車、裝甲運兵車組成的快速支隊截擊正在黃陂東側蜂擁撤退的孫、李團大部隊。日軍的突然殺出,沖亂了中國軍陣腳。後撤的中國軍各自為戰,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

  佐野大佐頗有斬獲,僅野炮就繳獲了80餘門,這個數甚至比日軍1個甲種師團的火炮總數還要高。但佐野的快速支隊畢竟是一支戰術支隊,對付散兵游勇有餘,要想成師、成團地圍吃中國軍後衛部隊,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再加上此刻,第2軍尚未前出舊街、河口鎮,完全截斷平漢線,這就給李品仙後衛部隊留下了一個大缺口,一條通向複生的道路。

  直至26日,第6師團的岩崎支隊才打下河口鎮,與東久邇第2軍會合,收緊了合圍圈,但為時已晚。中國第5戰區幾十萬大軍已越過平漢線退去。

  岡村寧茨的權宜之計最終沒有得逞。常言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岡村既然爭得頭功,先進武漢,就必然有第6師團的孤軍突出,驚動天皇裕仁垂涎欲滴的幾十萬中國軍主力,最終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岡村寧茨雖然出色,但仍難免世俗名利的纏繞,並最終為此所累,失去了一嗚驚人的戰爭良機;

  東久邇宮稔彥王,身為助攻軍司令官,所部攻勢兇狠,反客為主,體現了日軍能征善戰的特點。但第2軍身為助攻部隊,沒能與岡村的主攻軍密切攜手,僅以匹夫之勇獨自猛攻,也是缺乏遠見的近視戰術家;

  田俊六大將,雖為武漢戰場最高統帥,但協調兩軍不力,任由第11軍中路突出而未加節制(事實上,第6軍團的突出攻擊,他一直知道並默許),導致全域失調,結果使李宗仁再次循徐州足跡,從日軍鐵網中安全澈出數十萬大軍。

  李宗仁雖未能再扭轉武漢戰局,但再次安然撤出被圍大軍,也算是再創奇跡。

  這奇跡是岡村、田俊六、東久邇,是日軍戰場統帥目光淺近,胸無大略所帶來的。

  李宗仁是中國軍虎將,卻也是員福將。

  據戰後中國軍戰區一級官長、幕僚總結說:「武漢是10月25日放棄的,日軍沒有捕捉住我們的大部隊……日軍進攻武漢,北、中、南三路作戰不協調,而華中派遣軍(田俊六)又不能予以統制。中路(指稻葉第6師團)快了,北、南路慢了。10月24日中路迫近武漢,北路始達應山,沒有遮斷隕漢兩水的交通。南路尚滯留於三溪口、辛潭鋪以北地區,沒能遮斷粵漢路和長江的交通,所以不能消滅我軍有生力量,如果能協調有制,使北路、南路到達花園、安陸和咸寧、喜魚的時間,先于或同于中路到達武漢的時間,那我軍的有生力量,一定受到嚴重損失。綜觀武漢會戰,我100多個師,日軍沒有殲滅我們任何一個整師,相反,我們對日軍第106師團卻給予了殲滅性打擊。」

  這份總結說得不錯。武漢會戰,尤其後期,數十個中國師都有過與上級失掉聯繫,與日軍纏鬥在一起險遭全軍覆沒的經歷。但日軍太注重功利,太看重近在咫尺的武漢空城了,因而無論是岡村,還是東久邇,都一次又一次錯失殲滅中國整軍、整師的機會。

  武漢後期打的是一場亂戰,無論對中國軍還是對日軍。亂戰中,奇異的場面自然層出不窮。

  黃陂東側,佐野的快速支隊突然殺出,頓時使撤退的中國軍亂了方寸。但佐野大佐看著漫山遍野的中國潰軍,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各中、小隊槍炮,截擊守軍的忙著截擊,還有的莫名其妙地原地傻等著。佐野支隊自己也是陣腳大亂。

  花了大半天時間,佐野大佐才把部隊重新穩定下來。排好兵陣,他拉上部隊又向西追擊,想多截留些中國潰軍。但留下看守近千名俘虜的,只有一個班八九個人。結果中國被俘官兵在1名中校的帶領下,一陣哄亂,打死2個看守的日軍士兵,向北面山林逃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