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一一三


  效忠閻家,落此下場,他心中不服,一股子怒氣摧動了他的左手,抓下頭上的帽子,摔在地上:

  「那還說哩!」

  就在這個時候,審判官宣讀了早已寫就了的判決詞:

  「李服膺不遵命令,無故放棄應守之要地,致軍事上遭受重大損失,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

  殺了李服膺之後,閻錫山以為外可以搪塞輿論,內以可整飭軍紀。可是,他心裡並不能安定下來。

  8月17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一)放棄以前所採取的不擴大方針,籌劃戰時形勢下所需要的各種準備對策,(二)為了適應事態擴大的經費支出,在9月3日前後召集臨時議會。」

  10月1日,日本內閣總理、外相、陸相、海相會議決定《處理中國事變綱要》發表,更是規定了日本侵華的方針和政策。

  閻錫山當然看出了日本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野心。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也使他的老巢山西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因此,閻錫山這才決心打好忻口會戰。

  於是,閻錫山在太原綏靖公署召開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周思來、黃紹、衛立煌、傅作義等人。閻錫山主持會議,向大家面授機宜,要在忻口與日軍進行一次大會戰。

  閻錫山想起了在平型關戰鬥中,八路軍攻無不克,守無不固的情況。他想:如果把八路軍放在忻口一線,一則可以鞏固陣地,再則,也免得他們四處發動群眾,擴大隊伍。

  「在平型關上,人路軍打出威風,我想人路軍要能直接參加忻口戰役,一定會打得好。周先生你意如何?」閻錫山說。

  周思來知道這是想捆住八路軍的手腳,跟國民黨的那種指揮不靈、容易潰敗的軍隊放在一起,去打被動的陣地戰,那是吃力不討好的。周恩來以毫不介意的口氣,平淡地說道:

  「八路軍在陣地上決戰,不是主力。他自有拿手的一套,那就是打遊擊戰。現在敵人攻向太原,正面用兵擋他一下是必要的。但把所有兵力都放到正面陣地上,跟敵人優勢的飛機大炮拼命,不一定是好辦法。把劣勢裝備的八路軍放到陣地上,更不能發揮他的長處;叫他去迂回敵人的側後方,尋找有利時機,打擊敵人,對正面作戰的部隊也是重要的配合。」

  閻錫山已經幾次在陣地戰中敗給了敵人。忻口雖然地形極好,但比起雁門關、平型關來也不一定就更好,可見光憑地利不定能打勝仗。他想,忻口戰役還正在調兵遣將,開始部署,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部隊是新敗之師,士氣不高。他不由地幾分懷疑忻口是否能守得住,語氣上也真有點謙虛起來:

  「周先生!你看在忻口怎麼個打法好些?」

  「既然百川先生有問,我就不妨略陳淺見,供參考。我以為,如果從戰略上講,應把主力放到側面,採取包圍迂回的方式,也就是運動戰方式。即使是正面作戰的軍隊,也不要單憑工事消極防禦,在防禦中也要抓取機會,積極地實行反突擊。」周恩來稍微停了一下,喝了口茶,又接著說:「之所以提議這樣打,就是為了避敵之長——優勢的武器裝備,攻敵人之短——不得民心。與其用主力去迎頭擊敵,不如揪住敵人的尾巴去消滅它。這不過是一孔之見,供百川先生參考。」

  閻錫山、衛立煌都無法否認周思來講得有道理。雖然他們在長期內戰之中,都吃過紅軍「腿子長、拖不垮、打不爛」的苦頭,但這正是國民黨軍隊最不見長的。閻錫山、衛立煌都知道國民黨軍隊無法採用運動戰術。閻錫山只好用官場的套話也敷衍了一句:

  「好!很好!俊如!咱們好好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周恩來心裡清楚:

  「忻口的部署又是一個挨打的陣勢。」

  周恩來相信八路軍會有所作為,但這支力量太小了,裝備也差。如果手中有10萬,20萬裝備齊整、訓練有素的部隊,就可以有效的澆熄敵人的瘋狂氣焰。可惜,這只是一個空幻的願望。眼前能做到的只能是「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忻口,還有太原的上空飄起了不吉利的烏雲,周恩來歎了口氣。但他並不絕望,他把希望放到長遠的時間裡。

  閻錫山把參謀長擬定的陣地部署方案擺在了衛立煌、黃紹、傅作義面前,並且指點著地圖說明情況。

  忻口這個地方東邊是高山,西邊也是高山。東西50華里範圍內,東邊是由北向南的滹沱河,在忻口北數裡界河鋪處,西來的雲中河與滹沱河會合,在忻口正西10餘裡新練家莊之南,西來的沙河與雲中河會合。東起龍王堂蔡家崗,西迄南峪衛村、朦騰,這一帶地方盡是小山與丘陵,築有工事,便於防守。

  忻口正面戰場由衛立煌任前敵總指揮,指揮部設在忻縣城內順城街揚三樓院內。第7集團軍總司令兼第35軍軍長傅作義為預備軍總指揮,指揮部駐金山鋪。陣地右翼地區東起龍王堂,西至滹沱河,其間的南郭下、東榮華、西榮華、東西南賈為主要戰場。右翼軍最初為第15軍的10個團,以第15軍軍長劉茂恩為總指揮官,指揮部駐受祿村。

  中央地區,東起界河,鋪西至新練家莊,其間雲中河南北的下王莊、弓家莊、舊河北、界河鋪、關子村、南懷化等村為主要戰場。中央兵團由衛立煌兼任指揮官,以第9軍軍長郝夢齡為前敵總指揮,第Q軍軍長陳長捷為副總指揮(郝夢齡犧牲後,由陳長捷任總指揮)。下轄第9軍12個團,第13軍1個團,第19軍9個團,第38軍5個團,第35軍8個團,第38軍2個團,第61軍8個團,共約45個團。指揮部設在忻口西北紅溝第9號窯洞內。

  左翼地區,東起新練莊,西至南峪,其間的大白水、朦騰、南峪、衛村為主要戰場。左翼兵團以第14軍軍長李默庵為指揮官,下轄第14軍的19個團(內有94師4個團),第33軍3個團,第34軍7個團,共約29個團,指揮部駐沙窪村。

  總預備隊為高桂滋的第17軍、第34軍第203旅餘部,共約5個團。此外,還有10個炮兵團。總計忻口正面戰場中國軍隊共投入99個團,約10萬人左右。

  敵後遊擊戰場,由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以賀龍的120師組成左縱隊,置於雁門關及同蒲路兩側;以林彪的115師343旅組成右縱隊,置於代縣、平型關方面;以115師344旅組成東進縱隊,深入冀南;向平漢路發展;以115師直屬獨立團、騎兵營組成東北挺進支隊,向察南及北平外圍發展。這後兩支部隊挺進于敵人的深遠後方,牽制敵人的二線部隊。劉伯承的129師正太路南側待機;該師769團調歸八路軍總部指揮,進至五臺山待機。

  閻錫山向大家介紹了這些情況,因為在座的人除黃紹才從南京回來之外,衛立煌、傅作義兩將軍都參與了這個部署的設計,沒有提什麼意見。黃紹從南京回來就到娘子關去視察,才回來,一時提不出什麼意見,但他知道平漢路上保定方面的部隊已經潰退下來,孫連仲的30軍已退到石家莊,群情慌亂,敵焰囂張,很有進犯娘子關的可能。娘子關如果失守,日軍便直接威脅太原的側翼,動搖忻口戰場。

  「這個部署本身,我提不出什麼意見。我才從娘子關回來,看到了平漢路上從保定潰退下來的部隊,秩序很亂,石家莊的電話已叫不通了,萬一石家在失守,敵人必將進攻娘子關,娘子關是太原的側後方,不可不有個萬全的安排。」黃紹說。

  衛立煌、傅作義認為黃紹的顧慮是對的,應當予以安排。他倆隻點了頭,都沒有說話,他們等待著閻錫山的意見。

  閻錫山仍然是老調重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