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三五


  在赴刑場途中香田大尉仍慷慨激昂地對同伴們說:「諸位!我們的死是以滿腔熱血走向天皇陛下所指引的地方,所以我們是為天皇而死。讓我們高呼天皇陛下萬歲!大日本帝國萬歲!」

  5個人並列在刑場上,一個人首先高呼天皇陛下萬歲!其他的人也跟著應和起來。

  在那令人窒息的瞬間,射擊指揮官根據監獄長的指示,以手勢發出了射擊的口令。射手們一齊扣動板機,目標是前額部。槍響的同時,突然鮮血飛濺。而此刻,在刑場附近的代代木教練場,步兵演習的隆隆炮聲,直至執刑結束還在響徹著。

  日本舊時有句表述維新志士心情的話,叫做「戀闕之情」。「闕」是指皇宮。意思是志士們對於皇室寄託著欲罷不能的柔情,但是這種柔情只不過是一種無情的單相思。

  這天被判刑的17人的心情,宛如「戀曬」一般,同時也是充滿鮮血的對日本天皇單相思的一場悲劇。

  遙遠的瀋陽,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很快得到了東京的消息。走上刑場的13條軍魂那種滿腹悲痛的遺恨,逐漸變成了仇怨潛移到他的腦海中。作為統制派的代表人物,日後日本的獨裁者和太平洋戰爭的指導者,他以對天皇的絕對忠誠讓遺恨的烈火在胸中越燒越旺。

  「二·二六」事變被鎮壓下去了。但日本軍人干預政治、建立軍國主義的步伐卻大大加快了。3月5日,「二·二六」事變餘燼未息,但新宿寶亭飯店的一間密室內,7名陸軍部具有激進思想的骨幹、統制派的幕僚,已經私下制定好了日本軍隊和國內政治的新方針,其中三井中佐的話一針見血,道出了他們的野心:「在這次受命組閣的廣田內閣中,一定要以我們推舉的寺內大將作為陸相入選。要把政黨搞垮,建立『一國一黨』的軍政府,此為最佳時機,寺內就像個磨人的孩子一樣,他這個特點對我們極為有利,只要我們積極推動,他就會一切照辦。為此,首先要使廣田內閣的閣員遴選必須符合我們的方針。」

  三井神通廣大,說到做到。第2天,寺內大將在三井的陪同下,代表陸軍部向新聞界發表了頗具威脅性質的講話:「新內閣必須堅決取締政黨和財界的腐敗,應該具有實幹精神和無比的氣魄,採取積極和強有力的措施,以加強國防為首要目標。從這個意義出發,絕不能允許自由主義者或者企圖維持現狀的保守派人物組閣,這是整個陸軍的強烈要求。」

  同日下午,寺內大將率三井中佐等人面見正在組閣的廣田,公開反對任用吉田藏為外相、下村宏為拓務大臣、小原直為司法大臣、川崎卓吉為內大臣、永田為文部大臣。寺內態度強硬,不是指責這個親英派,就是指責那個自由主義、官僚出身或有政黨背景,並威脅說如不按陸軍意思辦,他這個陸軍推舉的陸相將無法入閣,內閣也將為此垮臺。

  軍人粗暴干涉內政終於在日本政壇公開化了!

  寺內和陸軍能量更是大得驚人,幾番折騰最後終使廣田屈服,入閣人選,凡陸軍不點頭,廣田是不敢任命的。

  廣田艱難地順著陸軍的意思組成了內閣,寺內陸相也開始了他的「肅軍」。遭打擊的,自然是「二·二六」失敗的皇道派。幾番重大調整,「九·一八」事變時的陸相南次郎、關東軍司令本莊繁等7名現役大將,以及3名中將、一名大佐被貶入預備役,共3000余名軍官被調整更換。

  日本軍終於成了統制派一統的天下。

  日本政府終於也成了看軍人眼色行事的擺設。日後,無論哪屆內閣上臺,這種風氣只是愈演愈烈,直至東條上臺後乾脆由軍人接管。

  「為了對抗英美為首的歐美集團,必須建立一個亞洲集團。」

  「如以武力向南北擴張,必須實現全國意志的統一和國家的高度國防化。」

  「應以經營中國大陸為首要目標,以建設滿洲為中心,牽制北部正面之敵蘇聯,攻擊背後的蔣介石。」

  ……

  統制派幕僚們的一攬子提案,終於8月7日的五相會議上以國策的基調確定了下來。為實行軍備擴張和進行戰爭準備,日本在政治、經濟、思想各方面,開始了有組織的動員。國家總體戰規劃正逐步成形。

  幾年徘徊、幾度波折,日本終於在世界震驚的目光中,進入了日後被日本人自稱為「准戰時體制」。

  磨刀霍霍的日本,終於步入法西斯軍國主義歧途。不祥的戰爭陰雲,終於飄過日本海峽,翻滾在日本海彼岸的中國大陸上空。

  ◎第二章 華北,民族聖戰的導火索

  1.華北:日本軍人反客為主

  華北,中國北方的心臟。從軍事上說,控制了華北,中國長江以北廣袤的大地便失去了與江南的聯繫。正因為此,中國歷史上,華北這塊地方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7年的華北,對中國來說卻是個讓人充滿憂慮的地方。華北軍事、地理上的重要,別說蔣介石和他的南京政府,就是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它價值的昂貴。但當時的華北卻是個十分特殊的地區。這裡雖是中國的領土,但日本人尤其日本軍人的話在這裡產生的影響有時卻比南京中央政府的話還有效力。在華北的心臟——平津地區,中國第29軍的營房與日軍的駐防地相互交錯,兩軍衝突時有發生,兩軍互為假想敵的演習更是日日不斷。在日本人放出的「日中親善」的宣傳聲中,人人都能感覺到那潛藏在「和平」煙幕下的騰騰殺機。日本軍人反客為主,在華北、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

  中國的悲哀!弱國的悲哀!蔣介石自1930年平定國內後,一門心思「圍剿」中共和紅軍,在東北、華北對日本人步步退讓,養虎為患,才釀成今天這種局面。

  1933年,關東軍出兵熱河,施展武力淫威。9月,南京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協定》。中國軍隊灑淚撤出察北和冀東地區。從這一天起,六朝古都北平和北方港口都市天津已成了難以設防的城市,成了戰爭的前線。

  1935年5月29日,日本駐屯軍參謀長酒進隆與日駐華使館武官高橋坦面見國民黨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藉口天津兩個漢奸報社社長被殺和中國當局援助東北義勇軍孫永勤部進入灤東非武裝區,破壞《塘沽協定》,態度蠻橫地向國民黨當局提出無理要求,並由東北調日軍入關,「河北事件」爆發。此後,又接連發生日軍侵略華北和國民黨當局在華北辱國喪權的一連串事件。

  6月5日,察哈爾省中國駐軍在張北縣(今屬河北省)扣留了4名潛入察省偷繪地圖的日本特務。「華北事件」尚未完全平息的風波遂又再起。日本向國民黨政府提出抗議,並以此為藉口屯兵察省邊境,派飛機在北平上空示威要挾。國民政府命察省民政廳長秦德純與日關東軍代表土肥原在北平談判,27日達成協議,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秦土協定》。協定內容規定:1向日軍道歉,撤換與該事件有關的中國軍官,擔保日本人可在察省自由行動;2取消察省境內一切國民黨機關;3成立察東非武裝區,第29軍從該地區全部撤退;4將察省主席宋哲元撤職。《秦土協定》使冀察兩省主權大部喪失,華北門戶大開。

  6月9日,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又向華北中國最高軍政長官提出「覺書」。經何應欽與日方密談,7月6日,何應欽正式復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全部接受日方要求。梅津的「覺書」和何應欽的復函,又使中國接受了一個屈辱的《何梅協定》,該協定要求:中國政府取消在河北的黨政機關;撤退駐河北的國民黨中央軍和東北軍;撤換日方點定的中國軍政人員,以及禁止一切抗日活動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