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共和國之戰 | 上頁 下頁
五〇


  印度國防部於1965年發表了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陸軍損失的數字:死亡:1383名失蹤:1696名被俘:3968名失蹤人數大於死亡人數,這的確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如果中國軍隊推遲宣佈停火,如果印度上兵瞭解中國戰俘政策,那麼情況又會怎樣呢?

  在中國軍隊停火之後,至少有5000到7000名印度士兵,從原始森林中得以生還。

  中國遣返了全部戰俘,僅有26名印軍士兵因重傷搶救無效死亡。中國方面全部附有詳細的病歷和搶救記錄。

  停火之後,印軍東部軍區司令森中將,第4軍軍長考爾中將,第4師師長帕塔尼亞少將,幾乎同時向喬杜裡參謀長提出了辭職。

  喬杜裡中將批准了森中將和帕塔尼亞少將的辭呈。他勸說考爾到旁遮普邦從事軍訓工作。

  考爾一口回絕了。

  尼赫魯曾勸說考爾不要辭職。他在給考爾的信中寫道:親愛的畢奇:對你的辭職,我感到遺憾。我曾努力勸你不要這樣,但是既然你堅持要這樣做,我也就無能為力了。導致你辭職的事件是傷心的,我們中間許多人也為此感到苦惱。但是我相信,關於這些事件也不能特別責怪你。有許多人要對這些事件負責,也許這些事件只是由於當時的環境所造成的。

  我相信,像你這樣一個精力充沛、有愛國心的人是不應該無所事事,不為國家效勞。也許,不久你可以找到這類對國家有用的工作。……

  你的新摯的賈·尼赫魯尼赫魯事後曾提議讓考爾擔任副部長一類的職務。即使這種有職無權,無足輕重的文官閒職,也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後來金融資本家特賈博士聘用了考爾,考爾幹了一段金融,這一行實在不是職業軍人所為,考爾屢試不順,只好悻悻辭職,從此考爾在軍界、政界徹底消聲匿跡了。

  中印邊界戰爭對任何人的影響都不能和尼赫魯比肩相齊。

  尼赫魯的個人影響和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不結盟運動幾乎瓦解了。他整日病魔纏身,沮喪不堪。公開化的批評和攻擊與日懼增,有人公開叫他下臺,人們感興趣的是誰來當尼赫魯的繼承人。真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

  1964年1月8日,在布巴內斯瓦爾召開的國大黨年會上,坐在主席臺上的尼赫魯突然中風,左側癱瘓。1月26日到4月2日,在征得尼本人同意後,秘密為他的健康舉行了宗教祈禱儀式。1964年5月27日,尼赫魯的心臟病猝發,在家中去世。

  中國軍隊後撤後,印軍自1963年開始,又逐步向前推進,繼續侵佔非法的「麥克馬洪線」

  以南的中國大片領土。對此,中國政府仍以維護中印兩國的傳統友誼為重,繼續主張通過和平淡判協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30年來,儘管中印兩國進行了多輪會談,但由於雙方意見分歧較大,中印邊界問題仍無長足進展。

  30年過去了,歷史已經證明了中國的誠意。歷史還將證明多久?

  喜瑪拉雅山上的積雪,年復一年,依然潔白。中印同為喜瑪拉雅山脈的兩大文明古國。當我們立足於世界屋脊,鳥瞰這個風雲變幻的旋轉球體,中國人民不希望看到來自任何一方的黑色煙塵玷染這座聖潔的冰峰。

  中國5000年文明的歷史長卷,鐫刻著這個民族不容侵犯的意志和渴望和平的願望。

  喜瑪拉雅山上雪,應該永遠潔白。

  【取材自孫曉、陳志斌《喜馬拉雅山的雪——中印戰爭實錄》(《北嶽文藝出版社》1991年11月版);宋任遠《建國後的四場自衛反擊戰》(《中外軍事歷史博覽》《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元月版)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