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
八六 |
|
「從某種意義上講,形勢十分危急,單純讓步很可能造成更富有爆炸性的局面。」這句話似乎對國王很有觸動,他請求市熱津斯基再講一遍。布熱津斯基重複了他的話,可是國王似乎還不放心,又問了句:「你們的大使得到通知了嗎?」布熱津斯基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第二天,國王會見了沙利文和英國大使帕森斯。會談時,國王談到了布熱津斯基的電話,對美國支持他建立軍政府表示歡迎。他說,軍隊也支持這一著,只要抓幾個人,採取真正堅決的措施,事態就會輕而易舉地平息下來。可是,國王接著又談到一則消息:美國廣播公司一則發自華盛頓的報道說,如果伊朗成立軍政府,美國就撤銷對伊朗的支持,情況複雜了。沙利文的報告讓布熱津斯基憂心忡忡。不過,兩天之後,巴列維終於宣佈,成立以愛資哈裡將軍為首的軍政府。國王發表了講話,保證改正過去的錯誤,向腐敗開戰,在結束軍政府之後,恢復公民的自由。在結束講話時,他向反對派呼籲:「你們的革命信息我已經理解。我深知你們為什麼要獻出自己的生命。」 國王指望他懇切的言辭會得到人民的諒解,但他忘記了,他並不是第一次許下這樣的諾言。他在1976年就說要蕩滌腐敗之風,1977年又說要進行自由選舉,但一次都沒有兌現。他像那老是喊「狼來了」的小孩,現在人民已經不相信他的諾言了。一位德黑蘭有影響的商人說:「我們怎麼可能再相信國王呢?他要拆掉我們的商店,他增加了銀行和大商店的數目,把我們的大部分生意搶走了。」 軍政府並不是解決危機的靈丹妙藥。11月7日,愛資哈裡宣佈,有14個人因為腐敗或濫用權力而被捕,其中包括前首相胡韋達。但是,伊朗的局勢並沒有平靜下來。11月10日,警察同示威群眾發生了流血衝突,一些示威者被打死,許多人受傷。19日,國王又作出和解姿態,釋放了二百余名政治犯,而軍隊則在全國各地與示威群眾對峙。軍政府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華盛頓還沒有做好應變準備,伊朗的局勢已經出現了急劇的變化。軍政府不能維持秩序,對示威者,國王顯得猶豫不決,缺乏信心。他雖然成立了軍政府,但是政府並沒有得到肆意殺人的權力,相反,他從監獄中放出了一批政治犯,並開始探討成立聯合政府的可能性。到12月中旬,伊朗的局勢已經不可收拾。12月間日,數十萬人在德黑蘭市中心遊行,示威群眾打出了「處死國王」。「霍梅尼是我們的領袖」的標語。第二天,石油工人進行罷工。罷工破壞了經濟,打擊了現政權,騷亂每天給國家造成60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一向不知桔據為何物的伊朗政府覺得手頭緊了。在這種情況下,國王退卻了。 他宣佈,軍政府將結束自己的使命,伊朗將組成由巴赫蒂亞爾為首的聯合政府。然而,巴赫蒂亞爾上臺的第一個前提就是,國王離開伊朗。1979年1月6日,巴赫蒂亞爾組閣完成,沒有一個宗教界人士願意參加他的政府。1月13日,由忠於國王的人組成了一個攝政委員會。五月16日,國王終於離開了伊朗。在機場上,形容枯槁的國王對巴赫蒂亞爾說:「你的政府得到我的完全信任。我希望政府成員的愛國主義,會使你們每一個成功地完成困難的任務。」國王相信此次出國只是暫時的,巴赫蒂亞爾會助他渡過難關,他還是伊朗的國王。 國王出走的消息立即傳遍伊朗。德黑蘭大街小巷萬眾歡騰,幾乎所有的居民都擁上街頭,高呼「國王滾蛋了!」「國王倒了,下一個該輪到巴赫蒂亞爾了!」 國王離開了德黑蘭,但伊朗的局勢並沒有平靜下來,美國政府寄予厚望的巴赫蒂亞爾不能維持秩序,巴赫蒂亞爾的政令不能達到首相府以外。宗教人土不承認這個新政權,示威者要求他辭職,要什葉派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回國。霍梅尼組織了一個小組,正在研究未來伊朗伊斯蘭政權的組成。28日,巴赫蒂亞爾提出,他可以去巴黎會見霍梅尼,與他一起討論這個國家的前途,而霍梅尼堅持巴赫蒂亞爾必須先辭職。最後,巴赫蒂亞爾山窮水盡,不得不開放機場,讓霍梅尼回國。2月1日,霍梅尼搭乘法國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機,回到了伊朗。數百萬人夾道歡迎,霍梅尼登上演講臺,緩慢地說道:「議會和政府都是非法的……我們要封住他們的口,任命一個依靠人民支持的政府……如果巴赫蒂亞爾不辭職就要被逮捕……」霍梅尼一句話,決定了新首相的命運。2月5日,霍梅尼任命邁赫迪·巴紮爾甘組閣,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了。至此,伊朗國土上存在二千五百餘年的帝制壽終正寢。 伊朗國王的跨台對美國人來說絕對是一個意外,而霍梅尼神權革命的成功對美國人來說更是一個意外。他們無法想像,一個強有力的。擁有50萬精兵的國王怎麼會在一夜之間失去自己的權位;更無法想像,像伊朗這麼一個重要國家,怎麼會輕而易舉地成為美國的敵人。要知道,美國的大部分石油來自伊朗的出口,美國的武器裝備又有相當部分是賣給伊朗的。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伊朗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不多,但伊朗就是其中的一個,另一個是以色列。難怪有人說,伊朗是美國中東戰略中的兩大支柱之一。現在,一根支柱倒了,另一根支柱以色列明顯是獨木難支。 以後,蘇聯人在中東又要大顯身手了。還有,國王統治下的伊朗是反共反蘇的一個堅固堡壘。國王倒了,這個堡壘也就不存在了,蘇聯也許會乘虛南下。當然,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一年之後,伊朗人會置起碼的國際法準則於不顧,沖進美國大使館,扣留大批的美國人質,讓美國人飽嘗牢獄之苦。卡特總統命令中央情報局設法強制救人,結果,人沒救出,又賠上幾條性命。伊朗事件結束了卡特如日中天的威望,也結束了他的政治前途。兩年後,當他灰頭土臉地離開白宮時,伊朗人才放出了美國人質,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伊朗國王的倒臺對美國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白色革命。巴列維發誓要把伊朗建成世界第 五大強國,他的目標部分地實現了。但是,國王的 人權記錄卻極糟糕,國王統治的伊朗成了美國人權 外交攻擊的對象。 讀不懂伊朗危機的當然不只是卡特政府。對這股革命風潮最不理解的莫過於國王自身了。他不瞭解,為什麼伊朗國民不聽從他的旨意,反而要奉一個毛拉為神明?難道他對伊朗的貢獻還不如一個78歲的糟老頭嗎?這個老頭子,除了會假借安拉的名義與他作對、犯上作亂之外,還能幹些什麼?他能給伊朗人什麼?是土地,還是麵包,還是財富?都不會。可是,老百姓竟然都跟在他後面起哄,要國王下臺。難道他們不知道,今天他們的一切,都是英明的國王給他們帶來的?沒有國王,他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國王,他們還生活在「極權主義」控制之下。可是,他們為什麼要反對他呢? 國王出身貧寒,並不像他後來宣稱的那樣,家學淵源,是什麼貴族的後代。實際上,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後代。其先父禮薩·汗在波斯的哥薩克旅中服役,憑著聰明才智和勤懇苦幹,終於在軍中嶄露頭角。國王的母親談起了自己的丈夫,說:「他的雙親是道地的農民,而他也沒有受過教育。由於他意志強悍,參軍後從一個目不識丁的大頭兵,在軍階上一步步地向上爬。」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1921年,已經是中校的利薩·開當上了卡茲文的衛戍司令,進駐德黑蘭。他把當時的首相一腳踢開,沒過多久他已登上了王位,開創了巴列維王朝。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