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可是希特勒不這麼想。在1939年8月14日上薩爾斯堡的軍事會議上,他告誡他的普魯士軍官團:「英國這回不會像1914年那樣,讓自己慌手慌腳地陷入一場歷時數年的戰爭中去……英國為什麼而戰?你不會讓你自己為了一個盟友而被人宰掉……英國沒有一個真正有膽略的領袖。我在慕尼黑領教過的那幫傢伙都不是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人物。」希特勒斷言,一旦戰爭爆發,英國可能會召回大使,中斷兩國的貿易關係,對德國實行全面禁運,但這有什麼用?儘管如此,深受普魯土軍事傳統薰陶的德國軍官還是惴惴不安。就在這個時候,當時名不見經傳的羅思納上尉,越過了他的上司,向元首進言:當德軍進攻波蘭時,傲慢的法國連動也不會動一下。 患難之中見真情,希特勒對羅思納的支持銘記在心,羅恩納這個名字也就記在了元首的心裡。作為一個獨斷專行的獨裁者,希特勒對德國情報界提供的眾多的情報分析報告並不恭維,可只要是署名羅思納的分析報告,希特勒必定是要仔細過目的。羅思納在東線外軍處效力,深得東線外軍處處長蓋倫的信任。後來,由於利斯在情報界的地位已經到頂,如果他要繼續升遷,就必須離開情報界,因此,利斯離開了西線外軍處,蓋倫就推薦羅恩納出任這個職務。利斯說:「這正是他天生所就的職位。」 作為處長,羅恩納事無巨細都要過目,對下級管得很嚴,已經近乎苛刻。他也喜歡在下級面前以上司自居,喜歡挖苦。諷刺犯了錯誤的下級。但是,人人都知道,在他那無框眼鏡和緊鎖的雙唇後面,有一副像玻璃一樣清晰的頭腦。在德國情報界眾多的情報分析人員中,羅思納有「頭腦冷靜,講求實際」的美名。這正是他受到同事尊敬的地方。 作為最受希特勒寵倖的情報分析家,羅恩納的主要職責就是判斷盟軍的意圖。隆美爾的情報主任安東·施道瓦塞曾說:「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關於人侵問題的看法主要是以西線外軍處提供的情報為基礎的,在本質問題上跟這個處的意見是一致的。」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羅恩納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羅思納在這個問題上並無多大的把握。雖然他是一個精明的情報分析家,但是,他也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他目前就是一個「無米」的「巧婦」。作為德軍情報機構的主要情報分析家,他卻缺乏必要的情報資料。 說羅恩納沒有必要的情報資料,並不是說羅思納手頭沒有什麼資料,恰恰相反,每天飛到羅恩納案頭的間諜報告幾乎像雪片似的,但羅思鋼面對這些情報還是一籌莫展。他無法分清這些報告中,哪些是間諜的誇大其辭,哪些是盟軍情報部門使的反間計,還有,即使有些間諜是真的在為德國服務,他以前的報告也都是正確的,但是,他這一次的報告還是正確的嗎?對此,他心中一點底都沒有。他的下級、西線外軍處美國科科長裡夏德·奧伊勒就說:「判斷這些問題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西線外軍處本身是一個情報分析機構,它無權向國外派遣間諜,這就註定它只能依靠德軍諜報局的外派間諜,而德軍諜報局局長卡納裡斯本身就是反對希特勒發動這場戰爭的,他對於德國打贏這場戰爭一點興趣都沒有。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挖空心思與盟軍聯絡上面,怎麼可能指望他派出的間諜能有很大作為呢?事實上,諜報局確實派出了不少間諜,但這些間諜都沒有經過良好的訓練,有的不瞭解英國的風土人情,到英國後四處露出馬腳;有的間諜連一口流利的英語也講不出來,一上岸就落入法網;還有的因為無法融入英國社會,結果連吃的東西都找不到,最後只好餓死;更多的則落入英國反間諜機關手中,為了活命他們成了雙重間諜。對此,德軍諜報局並不知情,而羅恩納對間諜發回來的大量報告卻心存疑慮,他也不相信他們的報告。由於德軍失去了空中優勢,德軍的航空偵察也無法進行,即使偶一為之,也陷入了盟軍為他們設置的圈套。羅思納唯一可以借重的就是無線電偵察。我們已經看到,由於盟軍的無線電欺騙,羅恩納在這個問題上是註定要栽跟頭的。 從1943年底開始,德國的無線電技術人員就覺察,英倫三島的無線電通訊量在逐漸增加,而地中海戰場的通訊量卻在逐漸減少,英倫三島已經變成了一個兵營。後來,他們還發現,美國的精銳部隊第82空降師已經從意大利調到美國。這使羅思納作出了這樣一個判斷:盟軍將從英國進攻大陸。1944年2月8日,他向最高統帥部報告:「1944年,(敵人)計劃在東地中海以外地區實施作戰行動, 其目的在於迫使(就世界性的戰爭) 做出決定,因此,(敵人)將傾其全力(從英國)發起這一行動。」但是,羅思納並沒有證據讓希特勒相信,盟軍不會從巴爾幹地區和挪威登陸,也無法讓希特勒從上述地區撤出部隊加強法國方面的防禦,他更無法搞清盟軍的突擊地點。這樣,希特勒不得不把他的部隊分散在下列五個地段:荷蘭、加來、諾曼底和布列塔尼地區、法國的比斯開灣及地中海沿岸。這正是「衛士」計劃力求達到的目標。 要確定盟軍的主攻方向,唯一的辦法是搞清盟軍的兵力部署。如果盟軍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實施進攻,那麼,它是不可能四處出擊的。但是,自從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西線外軍處就無法對英倫三島上的軍事力量作出肯定的判斷。到登陸日前,羅思納又把自己一步步地引進盟軍為他設置的陷阱中去。這同德國情報機構之間的勾心鬥角有關。在德國眾多的情報機構中,納粹黨的情報機構党衛軍保安局的地位天生優越,而它的主要對手德軍諜報局則因在情報戰中屢戰屢敗而失去希特勒的歡心,再加上德軍諜報局局長卡納裡斯海軍上將捲入了反對希特勒的「黑色樂隊」,因此,1944年初,卡納裡斯被解除職務,党衛軍保安局的恩斯特·卡爾登勃魯納被任命為諜報局局長,具體工作由施倫堡負責。他們上臺後,大刀闊斧地改組德軍諜報局,從而建立起党衛軍保安局的一統天下。 按照制度,党衛軍保安局有權審查西線外軍處提供給希特勒的情報,為了向希特勒表明党衛軍保安局的情報來源以及智慧和客觀性都比德軍諜報局高明,也為了保證西線外軍處提供的情報同黨衛軍保安局的口徑一致,党衛軍保安局總是把羅思納提供的盟軍的戰鬥序列估計打一半折扣。這符合希特勒的口味,戰爭後期的元首已經沒有勇氣直面事實,不願意看到盟軍過於強大,而情願採取鴕鳥政策。而希特勒對羅思納提供的情報是相信的。 這樣,希特勒實際上無法看到真實的情報。羅思納為此叫苦不迭。後來,情報分析科英國組組長羅傑·米歇爾中校想出一個辦法:西線外軍處在提供情報時把盟軍作戰部隊的數目增加一倍,這樣,當党衛軍保安局砍掉一半後,剩下的數目同實際情況將差不多。羅思納採納了這個建議。制度規定,西線外軍處在估計敵人情況時,凡提到某個作戰師的存在,必須同時提出它存在的依據。為此,米歇爾又建議,將盟軍故意洩露的情報作為真實的情報予以接受。羅思納明白,這樣做無異於飲鴆止渴,但事出無奈,只得接受了,他希望當他將誇大了的情報估計送審時,党衛軍保安局會援引慣例,將它砍去一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