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東北抗聯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2)建設次序 建設部落的次序:首先在部落外圍把鐵絲網、土牆、水溝等建設起來。先建立對外防禦設備,使部落的住民安心之後,再在內建設其家屋,茲舉一例如下: 1.鐵絲網、土牆及炮臺等設備; 2.建設共同建築物(部落辦公室)及臨時房子; 3.建設家屋; 4. (五)經費 集團部落之各種工程,是以部落住民的義務勞動來進行的,除主要防護設備及材料費外,其他經費一律不付。 (六)警備要領 為防共匪在建設開始時的破壞,故要在日滿軍討伐共匪的同時進行建設,同時在建設中須特別警備,使部落住民能安定;特別是在匪徒嚴重的地方,需要在日軍掩護下進行建設。在集團部落完全建成後,多數入屯者安下家後,即依保甲法組織自衛團,使他們擔當警備,此外根據必要再佈置治安隊或者以滿軍的一部分來加強警備;如匪情特別險惡時,可叫皇軍住屯。並且要完成完備的交通和通信設備,以便在發現匪情時,能及時求得滿軍的迅速救援。 「總而言之,在建設集團部落時,首先要熟悉匪情及地形與經濟資源,並要十分注意住屋的要求而選定其位置,以及根據耕地面積的廣狹決定其戶數。另外,要根據彙集建設資材的難易,來決定部落建設經費的開支。應在軍官憲警指導下,儘量依靠部落住民的自發性來建設,特別在治安不良的地區,作為警備據點而建設集團部落時,需要在皇軍直接掩護下進行建設。」 被趕進「集團部落」的老百姓們,實際上就處於日偽的嚴密監視之下了。日本人在裡面安插了不少警察、特務,時刻盯著人們的一舉一動;在「集團部落」的周圍,還有日本的武裝開拓團對「部落」進行監視。誰要是有什麼事需要進出「集團部落」,那得有他們開的證明書,就連農民們種地也不能走得出4公里以外。為此,東北老百姓的民謠唱道: 爺爺不吃飯, 奶奶不梳頭。 鬼子要歸屯, 百姓日夜愁。 愁得坐不穩, 愁得站不安。 只盼抗聯快點來, 打跑鬼子保家園。 處於困境中的老百姓盼抗聯,可是抗聯此時比他們的處境還難。原因是很簡單的:抗聯與老百姓是魚水關係,日本人把「水」給撤了,「魚」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過了。而日本人在嘗到了「集團部落」的甜頭之後,便大力推行起來。據《滿洲國警察史》記載,1936年全東北共有「集團部落」3361個,而到了1938年時,竟達到了12565個! 「集團部落」以及其他幾項措施的並用,便使得抗聯戰士們被迫走進了寒冷的冬季。 §46 岔溝突圍 1938年初,抗聯第1路軍的遊擊區不斷縮小,部隊損失很大。總司令楊靖宇為了與中共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共同商討遊擊戰爭的新策略以及開闢新遊擊區的問題,決定帶領軍部和直屬部隊離開桓仁,向輯安老嶺地區轉移。2月中旬,他們便進入了山嶽重疊的老嶺地區。當時,日偽當局正在加緊修建通輯鐵路——一條專為掠奪東北物資和「圍剿」抗聯而修建的重要通道。 一進入老嶺地區後,楊靖宇便決定要搞他一傢伙。目標就是正在緊張施工中的老嶺隧道工程。 老嶺隧道地處通化、輯安兩縣的交界處,是通輯鐵路上最長的隧道。這裡四面環山,又有日本人的重兵守衛,實為一易守難攻之地。 1938年3月13日,楊靖宇率500余名戰士從輯安以北的天橋溝出發,第二天拂曉來到了距老嶺隧道較近的十一道溝頂。通過偵察發現,在施工現場駐守著日軍角田部隊和偽滿鐵警備隊,他們每50米便設一族帳篷。白天,對過往行人一律查,稍有可疑即行逮捕,夜晚則通宵值勤,防守十分嚴密。所以楊靖宇帶著部隊在十一道溝足足蹲了一整天,也沒有找到出擊的機會。 有的戰士急了,找到楊靖宇,要求來個硬碰硬,打掉守敵。楊靖宇雖然心裡也很急,但他還是說服戰士們要耐心等待時機,告訴他們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出奇才能制勝。一直等到天黑下來以後,楊靖宇才帶著隊伍出了十一道溝。他將一部分部隊埋伏在溝門,指揮另一部分隊伍向老嶺隧道工地發起了猛攻。 受到攻擊的敵人立即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和反撲,而楊靖宇的部隊則順勢向溝外撤去。敵人一見抗聯部隊向後撤去,鼓足了勁向前猛追,等追進了十一道溝裡的時候才發現中了楊靖宇的埋伏,但這時明白過來已經晚了…… 楊靖宇這次成功的襲擊,不但使敵人受到了20萬日元的經濟損失和被迫停工兩個月(敵稱其為東邊道肅正史上最巨大的一章),而且極大地鼓舞了處於困難時期的抗日軍民。此後,楊靖宇又帶領戰士們時而攻擊敵警察署(所),時而搗毀「集團部落」,把那裡變成了偽通化省的「第一癌腫地帶」。 就在楊靖宇在老嶺開闢新遊擊區的同時,魏拯民正帶領第2軍活躍于蒙江、金川一帶。4月份,他帶隊進入通化,5月時來到輯安老嶺山區五道溝,與楊靖宇會師。 1938年5月11日,中共南滿省委和抗聯第1路軍總部在五道溝密營召開軍政幹部聯席會議。是為第一次老嶺會議。 第一次老嶺會議主要研究了今後遊擊活動的方向問題,所做出的決定除了前文說到的第1軍向遼西地區遠征外,還決定:第2軍之第4師和第6師繼續在通化地區開展遊擊活動,第5師在綏寧地區活動,並負責與吉東和北滿的抗聯部隊聯繫。在人事上,鑒於王德泰已經犧牲,決定由魏拯民兼任第1路軍副總司令。 第一次老嶺會議結束後,第1路軍的遊擊活動掀起了一個高潮: ——6月12日,楊靖宇親自指揮了蚊子溝戰鬥,一舉消滅了號稱「滿洲剿匪之花」、並且自吹「包打楊靖宇」的偽軍索旅的一個營。 6月19日,第1軍教導團和第2師分兵三路,同時進攻通緝鐵路土口子隧道、第十一、第十二老嶺河橋樑工地和陽岔工程分區,使這一天變成了敵人在「通輯線建設史上用血染成的最悲慘的日子」。 ——6月24日,楊靖宇再襲土口子,解放朝鮮勞工250多人,還使抗聯隊伍裡走進了一個名叫福間一夫的日本籍戰士。 ——6月下旬,金日成任師長的第2軍第6師攻克撫松縣南崗偽軍第3團炮臺,殲敵80人…… 1938年7月,正當抗聯第1路軍各部認真貫徹落實第一次老嶺會議精神的時候,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抗聯第1軍第1師師長程斌接受了由本年2月時投敵的1軍參謀長安光勳帶來的敵「長島工作班」的勸降書,投敵叛變了! 這件事對於抗聯第1路軍來說,可是非同小可。因為由於程斌的叛變,第1師已經基本上瓦解了,而且整個第1路軍的軍事計劃也被暴露了。這就逼得楊靖宇他們必須調整戰略部署了。於是,便有了第二次老嶺會議。 參加第二次老嶺會議的楊靖宇、魏拯民等人根據形勢的變化,重新研究制定了第一路軍的遊擊活動計劃,做出了兩項重大決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